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庄子》中“情”字的字义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转载日期:2013-05-11人气:2194

虽然在《庄子》一书中“情”字的分布状况较为均衡,但细绎其含义便会发现在内篇与外杂篇中,“情 ”字的意义并不完全一致。先辈研究者多将“情”字之义训为“情实”2,但在理解内篇“德充符”中的“无情”与外杂篇中的“安其性命之情”或“任其性命之情”的“情”时,仍存在较大分歧。《庄子》内篇中,“情”共出现19次,多义指“情实”并常与“信”并举或与“形”对举,如“逍遥游”篇之“不近人情” 、“齐物论”篇之“有情而无形”、“大宗师”篇的“有情有信”等等。在“德充符”一章中,“情”字出现最频繁,字义也最复杂。此章中虽尚未明确“情”字之义,但在阐释“无情”时以为“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此“人之情”似指泥于个人好恶而悖离了道的本性,与后来“情绪、情感”的意义有着某种相通之处。

《乐记》中曾有“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3的说法,但在《庄子》内篇中并未言及“性”。“德充符”及“大宗师”中提到“无人之情”与“物之大情”时,虽有区分“人情”、“物情”与“物之大情”的倾向,但是以“感于物而动之欲”定义内篇“人之情”的内涵,仍有商榷余地。《庄子》“外篇”与“杂篇”中,庄周后学延续并深化了“情”字的运用。除了“情实”一义之外,较为值得关注的还有“性命之情”这一庄学人生论核心概念的提出,和“性”“情”并举情况的出现。“性命之情”的用法在最先出现于“外篇·骈拇”,合外杂篇观之,“性命之情”共出现了9次:“骈拇”3次,“在宥”章中有4次、“天运”中1次,“徐无鬼”中1次。仔细研读这些章节并联系“内篇”中“人情”与“物情”对举的状况,可以发现“性命之情”的“情”字字义与“物之大情”的道情颇为相似,都是指与道同一的某种现实属性存在。“物情”的类似说法在外杂篇中仍然存在并占有相当的分量,如“在宥”中的“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4等等。另外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现象在于“性”这一范畴的出现。列于外篇第一的“骈拇”是《庄子》中论“性”的第一篇,也是“性”最集中的一篇。据笔者的粗略统计,“性”在内篇中并没有出现,但在外杂篇中出现87次,远超过了其中“情”的42次使用频率。在“性”出现之后,“情”的地位明显地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下降,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了次生于“性”的具体情感的代指。

中国古代较早的“性”“情”之辨,除《乐记》之外,王充《论衡·本性篇》也曾提及西汉刘向的说法:“刘子政曰:‘性,生而然者也,在于身而不发。情,接于物而然者也,出形于外”5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结合阴阳学说以为:“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从心青声。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从心生声”6 。《庄子·杂篇·庚桑楚》曾对“性”进行过较为明确的界定:“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7 ,唐代成玄英以为此处“质,本也。自然之性者,是禀生之本也”8。“情”,特别是“人之情”意义,在外杂篇中变得更加具体。《外篇·天道》中有“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9 一说,《杂篇·盗跖》中对“人之情”的描述则更加详实与具体:“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10  。此外,《杂篇·渔父》也有 “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11 的说法。此三篇中的“情”更多地带有“欲”的意味,而在《庄子》末篇“天下”中,庄周后学在评价宋、尹学派时说:“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12,更是直接将“情”与“欲”相勾连。值得关注的还有,“情性”、“性情”的说法在外杂篇中也分别出现了两次,但“性”、“情”在意义上并没有做特别区分,概指人生而具有的、自然而然的朴素特质。

通过上面对“情”字在《庄子》一书中的字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情”字的字义在庄周及其后学那里既有着共同点,如“情实”,也有着各自的区分。“内篇”中尽管区分了“人情”与“物情”,但具体内涵尚存在诸多模糊之处。而 “外杂篇”在引入了“性”这一重要范畴之后,提出了“性命之情”这一新的概念,不仅对“内篇”的“物之大情”有所延续,并将此“情”的范围进一步细化为符合“性”与“命”之特质的“道”的体现,同时将“情”与“性”进行了区分,出现了将“情”与人类的物质、精神诉求相联系的倾向,甚至直接与“欲”相联系,体现了“情”的历时性发展上的新倾向。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