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中国人物画笔墨与造型的关系——陕西教育

作者:白瑜来源:原创日期:2013-06-15人气:948
作为中国画的视觉艺术语言,笔墨是传统水墨画的主要语言与技巧方式,是由传统水墨画工具材料性能所规定,笔墨不仅是中国写意画的造型工具,它本身还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①。而作为造型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可视的静态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艺术家情感的艺术形式。其主要审美特征是直观具象性、瞬间永恒性、空间表现的差异性及凝聚的形式美。
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人物画是以线描的形式存在的,早在南北朝,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线条与色彩塑造形象。谢赫在六法论中也提到“骨法用笔”,这里所说的“骨法用笔”就是线条的表现方式,并把“骨法用笔”排在“应物象形”之前。这就说明他对中国画在用笔方面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而在笔墨方面的表达提及很少。直到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作了有意义的讨论,他总结了陆探微作一笔画借鉴王子敬的一笔书,张僧繇用笔参照卫夫人笔阵图,吴道子曾“授笔法于张旭”因而得出结论: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②。五代两宋时“笔墨”精神大大拓展,荆洁在用笔、用墨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在创作实践中由山水发展到人物画领域,石恪的《二祖调心图》中,以变形、夸张简化人物形象,以适应水墨特质的充分自由性,以强劲飞动和豪不经意的草草逸笔开了写意人物画的先河。中国的水墨人物画正是从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开始,人物画的形象就一直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离形得似”这一造型原则。为了适宜于笔墨栖息,并充分发挥它的表现力,造型一味地退让、迁就。清代水墨写意人物画有所发展,把传统写意人物画推向一个高峰的是任伯年,他的《酸寒尉像》巧妙地把花卉画的没骨法融会于人物画中,色中用笔,淡浓得意,一气呵成。造型与笔墨在他的画中得到了很好的平衡。20世纪以来,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中国画家向西方学习造型观念,出现了徐悲鸿学派,他们重理性轻感觉的素描方法成为培养水墨画家的主要途径,画家写实造型能力空前加强的同时,笔墨能力迅速减弱。
从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及历代大量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墨人物画中最基本的矛盾关系应该是笔墨与造型之间的关系,笔墨是人为假定性的绘画语言,而造型是从客观中经画家理性的观察而来的,二者本不是原配,所以,笔墨与造型之争最为激烈的“从象物必在于形似”到“作画第一论笔墨”这种斗争几乎持续了上千年。目前,水墨人物画所使用的笔墨语言基本上是由传统山水、花鸟、语言借用和转换而来的,这种借用语言不是水墨人物画自己真正的语言,所以有时往往辞不达意,而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一般运用西方的写实、形似的造型方法,所以说,现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它的技术方法来自双方。西方的造型方法与中国山水、花鸟绘画的笔墨语言方式以及其连带的似与不似的造型标准,这些不同的技术,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论标准与审美规范。笔墨的趣味、笔墨的情感、情绪是中国画品位的评价标准,笔墨的价值追求多是求用笔无拘无束,逸笔草草,即兴挥洒,以求水墨淋漓。中国画的笔墨乃是一种抽象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造型是通过一些有规律的造型方法来制造形状,含有模仿复制的因素在内,是对客观物象的真实描绘,形神兼备是它的评价准则。从各自独有的审美来说,笔墨以主观因素为主,造型是以客观因素为主,两者是矛盾的,也是相互抵触的。
在人物画中,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笔墨意趣就少了,注重了笔墨的追求,形象的具体性就少了,这种矛盾是天然的。但是这二者是可以统一可以协调的,在我们的绘画创作当中,不管是以造型为主还是以传统笔墨为主都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二者不存在高低,对错之分,只是存在画家的个人爱好,有些画家在人物画创作中侧重于写实,关注生活,关注人生,那么,他的作品内涵就应取向深刻的社会内容,在人物的塑造当中也应注重于形象的具体性、深刻性。蒋兆和的《流民图》就是以西方素描的造型语言为主,《流民图》里没有炫眼的丰富笔墨,但是画面上每一个人物形象无疑感染了每一位观众。与此同时,有些画家追求逸情雅性的,那么他就要注重于笔墨的艺术价值,那么在形象的塑造当中意到即可,如,周思聪的《矿工图》,郭全忠的《西部汉子》,他们以结构性的笔墨而非素描性的笔墨塑造形象,即从相对自由随意而内含生命力的笔墨组合,而非服从于素描法则的笔墨描写捕捉对象。另外一种就是,既注重客观形象的准确,又注重笔墨的趣味性,以笔墨语言塑造形象,同时,又能使笔墨自身的审美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要达到笔墨与人物造型的完美统一,是有一定难度,正因为有难度才更能体现出其艺术上的价值。
注 释:
①郎绍君.笔墨论稿,水墨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7.
②历代名画记(卷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论现代中国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艺术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