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出家——佛教的森林保护方式-学术探索
作者:李毓贤来源:原创日期:2013-06-29人气:2091
几百年来,佛教在泰国人心中的地位一直是至高无上的,佛教思想已融入到了泰国人的生活当中,成为泰国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泰国文化和佛教密切相关,是互为强化的。泰国人将和尚视为解除人们痛苦和烦恼的精神导师,每当遇到困难无法解决,便要向和尚请教。泰国自古具有“没出过家就不算真正的男子汉”之说,年满二十周岁的男子几乎每个都要出家,没有出过家的就会被称为“生人”,即不成熟、不完成的人。
基于这种传统想法,一位泰国“保护森林之僧”,“Pra Manasnatheephitak”把“森林保护”与之结合起来,创造了以佛教生态伦理为中心思想的“树木出家”仪式,以期阻止对森林滥砍滥伐,保护泰国北部的水源林。
出家,泰文为“”(Buat),意思是诸恶莫作。人出家为和尚是为了避免进行诸恶行为,而“树木出家”是为了防止树木被人毁坏。树木出家仪式由泰国佛教仪式及北方当地宗教仪式相结合。泰国宗教是包含了佛教、印度教及当地民间鬼神信仰的一个相互促进的、能动的和有创造性的结合体。
泰国森林主要集中在北部,而北部又是各种少数民族居住之地,有克伦族、拉祜族、阿卡族、苗族等。这些少数民族崇拜大自然,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生命的起源。同时也具有万物有灵之观念,认为山岳、河流、树木皆有灵、神保护,导致他们的文化思想与祭祀自然鬼神息息相关。久而久之该传统观念使得他们一代又一代人能够与自然平衡共存。如克伦族有关“宽”(人的灵魂)的宗教观念,他们相信“人”是肉体和“宽”(灵魂)的组合体。而人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因此,克伦族家庭一有新生婴儿,父母就将其肚脐线放在竹筒里并缚在一棵树上,表明该孩子的生命已与树木的生命连接起来,若这棵树被毁坏或被砍伐,孩子的“宽”会离肉体而去,导致肚脐线的主人生病,或遭到种种苦难。砍伐该树木的人也会陷入到同样的困境,将会与人吵架,家庭分散。唯一解决方法就是必须提供祭祀品给该树木的主人,在举行“招回宽”仪式时使用。所以克伦族人不会砍伐缚着肚脐线的树木,树木主人也要尽量保护好自己的那棵树。[8](P92)显示出人与树木互相依赖、人与自然平衡共存的传统思想。
树木出家仪式由佛教仪式及泰国北部民间宗教仪式组成。民间宗教原有的自然鬼神信仰,使得泰国人更容易地去接受佛教所肯定的“树神”思想。组织树木出家仪式村民将集体去考察村子周围的树木,找出很有可能被砍伐的“树王”(树形高大、健康、具有繁殖性强的当地树木)。准备供奉山神、森林神的祭祀品,如:熟糯米、熟芭蕉、槟榔、蒟酱叶等。准备出家仪式用品,如:袈裟、法纱、法水钵、金合欢汁及建造树神庙以请树神来守护树木。为树木授皈依当天先从民间宗教仪式开始,将法纱围绕森林或丛树一圈,巫师祭祀树神、森林鬼、山鬼,请求他们保佑森林、树木。若有人来毁坏树木,就请神、鬼惩罚他不得好死。接下来按照泰国北部传统文化,以槟榔、蒟酱叶来祭祀土地娘娘。然后再进行佛教出家仪式:礼拜三宝,请求戒师传授三皈五戒,祈求偈,和尚将袈裟披在树上,念诵祝福吉祥保护经文,最后给已出家的树木洒法水,到此树木出家仪式结束。[9](P103)
在泰国人的心目中,“树木出家”不仅指把袈裟披在一棵树木上,而是树木本来就有灵魂,是神、鬼所附之体。树木被授皈依后就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像一位和尚一样,见到必须礼拜,不许破坏损伤。在盛行佛教、和尚有至高地位的泰国,非法伐木工在砍“僧树”前自然会三思而后行,因损害僧树就犹如损害佛僧、损害佛教,是犯下重孽的行为。
树木出家仪式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这种活动从森林覆盖率较高的泰国北部地区开始,慢慢延伸到泰国其他地区,而且几乎每年几次的组织树木出家种活动,对泰国森林资源的保护起了不少作用。此外,泰国还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同佛教在泰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泰国人经常把树木出家仪式与庆祝国王登基纪念日、国王的生日等联系起来,以期通过这种形式为国王积德,如,1996年为了庆祝国王登基50周年,组织了泰国北部“五千万棵树木出家”;2008年庆祝国王80大寿,组织“结心——给三千莱泰亩,泰国面积单位。1莱=1,600平方米。(笔者)树木授予皈依”等。可以这样说,“树木出家”不仅起到了保护泰国森林资源的作用,而且能够让泰国民众团结一心为我们的后代做出贡献。
从“树木出家”看,佛教在解除森林危机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蕴涵着解决生态危机的几项佛教伦理。
(1)互为缘起:人类与森林的互相依赖。一切众生互为缘起,互相依赖,是不分开的。这就是自然法则。因此,人不能独立生存,不能把自己从森林或自然分开来。在解决森林危机的问题上,必须以综合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知道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2)和睦团结:社会成员各有责。泰国佛教组织“树木出家”这样的仪式,由各社会机构社会成员来参与,如:宗教机构、政府机构、商业机构以及百姓,促进泰国社会的团结。因为团结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人类能克服森林危机必须要团结一心。
(3)三利益:明白人生的目的。做人必须考虑三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别人的利益和公共的利益。人生的目标是幸福,可是真正的幸福不是自己得益、他人得益或群众得益,而是三个部分组合而成。明白这一点,人就可以幸福地生活,就可以明白人生的目标。
(4)慈悲为怀:以慈悲之心来对待森林。众生在生死轮回苦海上患难与共,因此应该以慈悲之心来对待我们的“朋友”。众生皆有苦难,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森林着想,也就是慈悲的一种表达方式。
(5)知恩报恩:感恩森林-向森林报恩。森林对人类提供很大的作用,人类必须感恩。“感恩”是最基本的道德,是“好人”的标志。同时也应该向森林报恩,关爱它、保护它、不让它受损。
(6)於食知量(Bhojane-mattannutā):适量使用森林资源。不以贪、嗔、痴之心来耗费森林资源。在泰国佛教眼中,人类食用、使用森林与森林的产物只是为了维系生存,维护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已。如果人能知足、有理智地去使用森林资源,也是一种减除心里贪婪的方式,有助于智慧心灵的成长。
泰国一位高僧及佛学家法藏长老(Phra Prayudh Payutto),在其《泰国人与森林》一书中说,森林危机的解决办法有三个层次:行为、心理、智慧。法律可以控制人的行为,社会习俗可以通过影响人的信念进而改变想法,培养智慧则能彻底地解决问题。虽然“树木出家”只能通过“宗教信仰”来促使人们对森林有责任感,但也已经在泰国人心中奠定了更高一层“智慧级别”的基础。这就是泰国佛教生态伦理对泰国森林资源做出的贡献。
基于这种传统想法,一位泰国“保护森林之僧”,“Pra Manasnatheephitak”把“森林保护”与之结合起来,创造了以佛教生态伦理为中心思想的“树木出家”仪式,以期阻止对森林滥砍滥伐,保护泰国北部的水源林。
出家,泰文为“”(Buat),意思是诸恶莫作。人出家为和尚是为了避免进行诸恶行为,而“树木出家”是为了防止树木被人毁坏。树木出家仪式由泰国佛教仪式及北方当地宗教仪式相结合。泰国宗教是包含了佛教、印度教及当地民间鬼神信仰的一个相互促进的、能动的和有创造性的结合体。
泰国森林主要集中在北部,而北部又是各种少数民族居住之地,有克伦族、拉祜族、阿卡族、苗族等。这些少数民族崇拜大自然,他们认为大自然是生命的起源。同时也具有万物有灵之观念,认为山岳、河流、树木皆有灵、神保护,导致他们的文化思想与祭祀自然鬼神息息相关。久而久之该传统观念使得他们一代又一代人能够与自然平衡共存。如克伦族有关“宽”(人的灵魂)的宗教观念,他们相信“人”是肉体和“宽”(灵魂)的组合体。而人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因此,克伦族家庭一有新生婴儿,父母就将其肚脐线放在竹筒里并缚在一棵树上,表明该孩子的生命已与树木的生命连接起来,若这棵树被毁坏或被砍伐,孩子的“宽”会离肉体而去,导致肚脐线的主人生病,或遭到种种苦难。砍伐该树木的人也会陷入到同样的困境,将会与人吵架,家庭分散。唯一解决方法就是必须提供祭祀品给该树木的主人,在举行“招回宽”仪式时使用。所以克伦族人不会砍伐缚着肚脐线的树木,树木主人也要尽量保护好自己的那棵树。[8](P92)显示出人与树木互相依赖、人与自然平衡共存的传统思想。
树木出家仪式由佛教仪式及泰国北部民间宗教仪式组成。民间宗教原有的自然鬼神信仰,使得泰国人更容易地去接受佛教所肯定的“树神”思想。组织树木出家仪式村民将集体去考察村子周围的树木,找出很有可能被砍伐的“树王”(树形高大、健康、具有繁殖性强的当地树木)。准备供奉山神、森林神的祭祀品,如:熟糯米、熟芭蕉、槟榔、蒟酱叶等。准备出家仪式用品,如:袈裟、法纱、法水钵、金合欢汁及建造树神庙以请树神来守护树木。为树木授皈依当天先从民间宗教仪式开始,将法纱围绕森林或丛树一圈,巫师祭祀树神、森林鬼、山鬼,请求他们保佑森林、树木。若有人来毁坏树木,就请神、鬼惩罚他不得好死。接下来按照泰国北部传统文化,以槟榔、蒟酱叶来祭祀土地娘娘。然后再进行佛教出家仪式:礼拜三宝,请求戒师传授三皈五戒,祈求偈,和尚将袈裟披在树上,念诵祝福吉祥保护经文,最后给已出家的树木洒法水,到此树木出家仪式结束。[9](P103)
在泰国人的心目中,“树木出家”不仅指把袈裟披在一棵树木上,而是树木本来就有灵魂,是神、鬼所附之体。树木被授皈依后就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像一位和尚一样,见到必须礼拜,不许破坏损伤。在盛行佛教、和尚有至高地位的泰国,非法伐木工在砍“僧树”前自然会三思而后行,因损害僧树就犹如损害佛僧、损害佛教,是犯下重孽的行为。
树木出家仪式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这种活动从森林覆盖率较高的泰国北部地区开始,慢慢延伸到泰国其他地区,而且几乎每年几次的组织树木出家种活动,对泰国森林资源的保护起了不少作用。此外,泰国还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同佛教在泰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泰国人经常把树木出家仪式与庆祝国王登基纪念日、国王的生日等联系起来,以期通过这种形式为国王积德,如,1996年为了庆祝国王登基50周年,组织了泰国北部“五千万棵树木出家”;2008年庆祝国王80大寿,组织“结心——给三千莱泰亩,泰国面积单位。1莱=1,600平方米。(笔者)树木授予皈依”等。可以这样说,“树木出家”不仅起到了保护泰国森林资源的作用,而且能够让泰国民众团结一心为我们的后代做出贡献。
从“树木出家”看,佛教在解除森林危机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蕴涵着解决生态危机的几项佛教伦理。
(1)互为缘起:人类与森林的互相依赖。一切众生互为缘起,互相依赖,是不分开的。这就是自然法则。因此,人不能独立生存,不能把自己从森林或自然分开来。在解决森林危机的问题上,必须以综合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知道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2)和睦团结:社会成员各有责。泰国佛教组织“树木出家”这样的仪式,由各社会机构社会成员来参与,如:宗教机构、政府机构、商业机构以及百姓,促进泰国社会的团结。因为团结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人类能克服森林危机必须要团结一心。
(3)三利益:明白人生的目的。做人必须考虑三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别人的利益和公共的利益。人生的目标是幸福,可是真正的幸福不是自己得益、他人得益或群众得益,而是三个部分组合而成。明白这一点,人就可以幸福地生活,就可以明白人生的目标。
(4)慈悲为怀:以慈悲之心来对待森林。众生在生死轮回苦海上患难与共,因此应该以慈悲之心来对待我们的“朋友”。众生皆有苦难,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森林着想,也就是慈悲的一种表达方式。
(5)知恩报恩:感恩森林-向森林报恩。森林对人类提供很大的作用,人类必须感恩。“感恩”是最基本的道德,是“好人”的标志。同时也应该向森林报恩,关爱它、保护它、不让它受损。
(6)於食知量(Bhojane-mattannutā):适量使用森林资源。不以贪、嗔、痴之心来耗费森林资源。在泰国佛教眼中,人类食用、使用森林与森林的产物只是为了维系生存,维护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已。如果人能知足、有理智地去使用森林资源,也是一种减除心里贪婪的方式,有助于智慧心灵的成长。
泰国一位高僧及佛学家法藏长老(Phra Prayudh Payutto),在其《泰国人与森林》一书中说,森林危机的解决办法有三个层次:行为、心理、智慧。法律可以控制人的行为,社会习俗可以通过影响人的信念进而改变想法,培养智慧则能彻底地解决问题。虽然“树木出家”只能通过“宗教信仰”来促使人们对森林有责任感,但也已经在泰国人心中奠定了更高一层“智慧级别”的基础。这就是泰国佛教生态伦理对泰国森林资源做出的贡献。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