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学术探索
作者:刘晓玲、黄小军来源:原创日期:2013-07-11人气:2651
20世纪以后,人们开始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思潮进行反思,以至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科学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二者的融合与统一,教育也开始走向科学人文主义理想。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时而强调科学主义教育,时而强调人本主义教育。
(一) 融合是必然趋势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两者相互对立、相互驳难,科学主义教育思潮强调实用性与理性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人本主义主张凡是以学生为主体,主张人性都是教育的核心精神。另一方面,两者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教育各自的教育主张都有符合教育规律与发展趋势、正确合理的一面。由于一方的不足正是另一方的优势所在,两者在一定历史阶段相互补充,双方不断从对方思想中吸取养料,形成相互整合的发展趋势。总之,两者有着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密切联系。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辩证统一的双方可以朝着各自对立的方向相互转化,并且相互融合。作为辩证统一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两者的融合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理论上讲,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的融合是必然的,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从历史发展上讲,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整合既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内在需要,二者的整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融合的实践基础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有两者进行融合的优良土壤与条件。
第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与综合性的特点。阶级性指的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是坚持阶级性与真理性高度统一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要以为广大人民服务为目标,应该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的原则。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坚持真理性的原则,追求科学与理性才能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综合性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研究问题时总是对各种因素做多变量的综合考察,并且需要借鉴和运用多学科知识。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各种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都极其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阶级性特点与综合性的特点说明了该学科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就是坚持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融合,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的精华部分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者不能偏废其一。
第二,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区别于其他学科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要研究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学科,必须要了解人,尊重人的个体性。人本主义思想作为研究人性本质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支撑。但是,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时,我们也必须重视科学知识与技术的运用,坚持科学精神与理性精神,不断追求真理。因此,离开了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也会偏离了这门学科的本质。
(三) 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纵观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发现两者的融合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的体系的设计以及管理体系建设这两个方面为突破口。在研究目的的设计中做好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融合对于教育目的的实现与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管理体系中两者的融合,可以提高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队伍的水平和质量。
首先,研究目的体系的设计中怎样融合。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目的体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层次。按时限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看作长远目标,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人本主义主张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这一长远目标必须经过一个个具体目的的实现而实现,这些具体目的的设计主要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受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科学主义思想在具体目的的设计中不容忽视。在现代社会里,个人缺乏一定是的科学文化知识,无疑使其全面的发展受阻。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设计时,必须重视受教育者科学素养的提升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目的设计时,必须融合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想的精华对其长远目的、中期目的、近期目的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虑。这也是两者在研究目的中的合理有效的融合。
此外,两者的融合还可以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法。科学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渗透十分深入,首先,学习和借鉴西方最新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推动器整合式的创新,例如系统动力学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技术等。思想政治教育在计划管理、规范管理与信息管理中都不可避免地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制度的设定等都离不开科学主义的影响。目前,人本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地位稍显弱势,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形成与发展还只是从经验总结阶段过渡到西方管理理论借鉴阶段。这种借鉴还只是停留在基本原理与科学技术层面,西方管理科学对人的理解、激励等人本主义精神内容还被遗忘在一旁。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将人本主义思想的精华部分融入到管理过程中,比如目标管理、队伍管理中,需要在尊重员工个性的基础上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共同完成所设定的管理目标,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最佳效果。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可以从管理内容的各个方面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进行融合。在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制度管理、信息管理、队伍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很容易找到两者融合的切入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认识到割裂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会造成教育发展的偏颇,只有两者协调、融合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毋庸置疑,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整合将提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新思路。但应该指出的是,我们所倡导的整合并不是要消灭其两极取向,而是提倡用多种思维动态地研究去认识事物,尽可能靠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两者的融合应该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理论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实际问题的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将在这种融合的思想指导下更加蓬勃发展,走上科学的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1][美]理查德·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徐辉.一种内涵深刻的古典大学观[J].高等教育研究,1992,(4).
[3]朱红文.人文科学的地位及其方法论问题的提出[J].求索,1994,(4).
[4][美]科南特.知识的堡垒[A].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5]周川.教育中的唯科学与反科学[J].教育研究,2000,(2).
[6]刘铁芳.人、世界、教育:意义的失落与追寻[J].教育研究,1997,(3)
[7]胡塞尔.胡塞尔全集(第六卷)[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8][英]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9]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1998.
[10]刘朝晖.教育的希望:科学人文主义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11]张劼.萨顿新人文主义科学教育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
[1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 融合是必然趋势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两者相互对立、相互驳难,科学主义教育思潮强调实用性与理性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人本主义主张凡是以学生为主体,主张人性都是教育的核心精神。另一方面,两者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教育各自的教育主张都有符合教育规律与发展趋势、正确合理的一面。由于一方的不足正是另一方的优势所在,两者在一定历史阶段相互补充,双方不断从对方思想中吸取养料,形成相互整合的发展趋势。总之,两者有着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密切联系。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辩证统一的双方可以朝着各自对立的方向相互转化,并且相互融合。作为辩证统一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两者的融合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理论上讲,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的融合是必然的,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从历史发展上讲,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整合既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内在需要,二者的整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融合的实践基础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有两者进行融合的优良土壤与条件。
第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与综合性的特点。阶级性指的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是坚持阶级性与真理性高度统一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要以为广大人民服务为目标,应该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的原则。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坚持真理性的原则,追求科学与理性才能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综合性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研究问题时总是对各种因素做多变量的综合考察,并且需要借鉴和运用多学科知识。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各种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都极其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阶级性特点与综合性的特点说明了该学科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就是坚持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融合,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的精华部分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者不能偏废其一。
第二,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区别于其他学科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要研究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学科,必须要了解人,尊重人的个体性。人本主义思想作为研究人性本质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支撑。但是,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时,我们也必须重视科学知识与技术的运用,坚持科学精神与理性精神,不断追求真理。因此,离开了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也会偏离了这门学科的本质。
(三) 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纵观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发现两者的融合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的体系的设计以及管理体系建设这两个方面为突破口。在研究目的的设计中做好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融合对于教育目的的实现与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管理体系中两者的融合,可以提高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队伍的水平和质量。
首先,研究目的体系的设计中怎样融合。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目的体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层次。按时限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看作长远目标,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关注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人本主义主张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这一长远目标必须经过一个个具体目的的实现而实现,这些具体目的的设计主要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受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科学主义思想在具体目的的设计中不容忽视。在现代社会里,个人缺乏一定是的科学文化知识,无疑使其全面的发展受阻。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设计时,必须重视受教育者科学素养的提升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目的设计时,必须融合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想的精华对其长远目的、中期目的、近期目的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虑。这也是两者在研究目的中的合理有效的融合。
此外,两者的融合还可以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法。科学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渗透十分深入,首先,学习和借鉴西方最新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推动器整合式的创新,例如系统动力学与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技术等。思想政治教育在计划管理、规范管理与信息管理中都不可避免地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制度的设定等都离不开科学主义的影响。目前,人本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地位稍显弱势,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形成与发展还只是从经验总结阶段过渡到西方管理理论借鉴阶段。这种借鉴还只是停留在基本原理与科学技术层面,西方管理科学对人的理解、激励等人本主义精神内容还被遗忘在一旁。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将人本主义思想的精华部分融入到管理过程中,比如目标管理、队伍管理中,需要在尊重员工个性的基础上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共同完成所设定的管理目标,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最佳效果。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可以从管理内容的各个方面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进行融合。在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制度管理、信息管理、队伍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很容易找到两者融合的切入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认识到割裂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会造成教育发展的偏颇,只有两者协调、融合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毋庸置疑,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整合将提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的新思路。但应该指出的是,我们所倡导的整合并不是要消灭其两极取向,而是提倡用多种思维动态地研究去认识事物,尽可能靠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两者的融合应该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理论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实际问题的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将在这种融合的思想指导下更加蓬勃发展,走上科学的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1][美]理查德·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徐辉.一种内涵深刻的古典大学观[J].高等教育研究,1992,(4).
[3]朱红文.人文科学的地位及其方法论问题的提出[J].求索,1994,(4).
[4][美]科南特.知识的堡垒[A].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5]周川.教育中的唯科学与反科学[J].教育研究,2000,(2).
[6]刘铁芳.人、世界、教育:意义的失落与追寻[J].教育研究,1997,(3)
[7]胡塞尔.胡塞尔全集(第六卷)[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8][英]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9]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1998.
[10]刘朝晖.教育的希望:科学人文主义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11]张劼.萨顿新人文主义科学教育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
[1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