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担保链的联接特征与风险传染——江淮论坛
作者:张乐才、杨宏翔来源:原创日期:2013-08-03人气:978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初,因浙江天煜建设有限公司破产而引发了浙江杭州地区的企业资金担保链危机,一时间,杭州众多企业纷纷陷入财务困境,杭州建筑、家具、输配电、化工、纺织等行业的众多企业均未能逃此劫难。此后,危机越过杭州向绍兴、嘉兴、湖州、台州、温州等地进一步蔓延,使得浙江民营企业出现了“火烧连营”式的财务困境。企业资金担保链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风险传染能力?其传染机理何在?显然,对此问题的探寻是我国目前政界、学术界与企业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电子文献检索表明,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传染研究的文献仅有两篇文章。一是吴宝、李正卫等(2011)[1]从社会资本角度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制进行了分析。他们的研究表明,社会资本会提高网络平均中心度,降低派系构成的破碎程度,这会增强企业资金担保链的大规模风险传染能力;同时,也会增强网络凝聚系数,使派系内部关系过于密集,造成过多的闭合环路,加剧派系内风险传染。二是张乐才(2011)[2]探究了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渠道及传染条件。他认为: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渠道表现为其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信息传染渠道、投资传染渠道、交叉传染渠道等形式对危机进行传染。当整体经济环境有利时,资金担保链的风险消释机制发挥主导功能;当整体经济环境不利时,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制发挥主导功能。
这说明,学术界仅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进行了初步探寻。然而,可喜的是,实践部门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认识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防范和化解企业资金担保链危机,维护金融稳定,浙江省政府于2012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龙头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对于与上下游企业和银行关联度高,对当地经济、金融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如其陷入了资金担保链危机,政府和银行将出手相助。”很显然,如果出现危机的企业为一般企业而不是龙头企业,政府与银行将不会对其进行救助。我们暂且不对政府救助企业的公平性问题进行考量,而主要探究:为什么企业资金担保链危机出现后,政府要对龙头企业进行救助?其原因何在?政府救助危机中的龙头企业能有效防范资金担保链危机吗?显然,只有充分了解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理,才能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鉴此,本文决定以无尺度网络理论为分析视角,从企业担保联接的特征来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理进行分析。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背景分析
从无尺度网络理论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至少有两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首先,企业作为资金担保链的节点,彼此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接特征,企业资金担保链所组成的网络是否是一种无尺度网络。其次,如果企业资金担保链具有无尺度网络的特征,这些特征对风险传染具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描述这些影响。为此,我们将对无尺度网络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论文分析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
1998年,Albert和Eric(2002)[3]在研究万维网的网络结构时发现:万维网基本上是由少数高连续性的页面串联起来的。只占节点总数不到万分之一的极少数节点,却有1000个以上的联接;而80%以上节点的节点联接数不到4个。更多领域的研究发现,大量网络系统普遍存在这种少数但高联接的节点,这种节点可称为“集散节点”。包含集散节点的网络,通常称之为“无尺度网络”。已有研究认为,无尺度网络的形成与节点成长性和优先联接两种现象有关。
首先,节点成长性。在现实中,无尺度网络的节点数量均呈现高增长现象。例如互联网的页面数量,1990年整个互联网只有一个网页,而到今天它的网页数已经是数以亿计,其他大部分网络也都具有类似的发展过程。互联网在起步阶段只有几个路由器,随着新的路由器与网络原有的路由器相联接,如今路由器的数量已经高达百万以上。这些现实中的无尺度网络,均具有不断快速成长的特性。此外,人际网络中新朋友的加入,论文发表网络中新论文的发表,航空网络中新机场的建造等等均说明网络节点具有成长性特征。
其次,优先联接性。无尺度网络新增节点在联接过程中,并非所有旧节点与其相联接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例如,在选择将网页联接到何处时,尽管人们可以从数十亿个网站中进行选择,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只熟悉整个互联网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往往就是那些拥有较多联接的站点,只要联接到这些站点,就等于基本联接了整个网络。这种“优先联接”的过程,也发生在其他网络。例如新加入社群的人会想与社群中的知名人士结识,新的论文倾向于引用已被广泛引用的著名文献,新机场会优先考虑建立与大机场之间的航线,知名公司更容易吸引到同盟者的参与合作等。
在无尺度网络中,由于节点成长和优先联接机制的作用,打破了随机网络的均衡现象,使无尺度网络表现出独特的结构特征。
一是网络节点的集散性。无尺度网络中包含无数节点,但由于节点的成长性与优先联接性,故大部分节点的节点联接数量较少,而某些节点则与大量的节点具有联接关系,有些节点拥有的联接可能高达数百、数千甚至数百万。集散节点的存在说明:无尺度网络中节点的权力和地位是不均匀的,有主次之分。
二是网络的脆弱性。对于无尺度网络而言,如果以随机去除的方式破坏了那些不重要的节点,这不会对网络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如果破外了网络中的中心度很强的节点,网络可能不堪一击,这主要是因为无尺度网络对中心节点的严重依赖所致。已有研究显示,面对蓄意攻击(或称协同攻击)时,只需要移除5%~10%的中心节点,就能使无尺度网络彻底瘫痪,因此,无尺度网络对于风险传播的抵抗性较均匀网络脆弱得多。
(二)研究假设
上述分析表明:无尺度网络具有节点的集散性与网络脆弱性两个特征。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无尺度网络视角下企业资金担保链的联接特征与风险传染。故本文须说明企业资金担保链是否具有节点的集散性、网络脆弱性两个特征。为此,文章提出如下两大假设:
H1:企业资金担保链具有节点的集散性特征
H2:企业资金担保链具有脆弱性,容易传播风险
由于网络节点的集散性缘于网络节点的成长性与优先联接性,故要证明H1是否存在,除了要说明企业资金担保链是否具有集散性特征以外,还须证明融入了资金担保链的企业是否具有成长性与优先联接特征。故假设H1实际上应由以下三个假设所组成:
H11:融入资金担保链的企业具有集散性特征
H12:融入资金担保链的企业数量具有成长性特征
H13:融入资金担保链的企业优先与重点企业相担保
2012年初,因浙江天煜建设有限公司破产而引发了浙江杭州地区的企业资金担保链危机,一时间,杭州众多企业纷纷陷入财务困境,杭州建筑、家具、输配电、化工、纺织等行业的众多企业均未能逃此劫难。此后,危机越过杭州向绍兴、嘉兴、湖州、台州、温州等地进一步蔓延,使得浙江民营企业出现了“火烧连营”式的财务困境。企业资金担保链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风险传染能力?其传染机理何在?显然,对此问题的探寻是我国目前政界、学术界与企业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电子文献检索表明,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传染研究的文献仅有两篇文章。一是吴宝、李正卫等(2011)[1]从社会资本角度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制进行了分析。他们的研究表明,社会资本会提高网络平均中心度,降低派系构成的破碎程度,这会增强企业资金担保链的大规模风险传染能力;同时,也会增强网络凝聚系数,使派系内部关系过于密集,造成过多的闭合环路,加剧派系内风险传染。二是张乐才(2011)[2]探究了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渠道及传染条件。他认为: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渠道表现为其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信息传染渠道、投资传染渠道、交叉传染渠道等形式对危机进行传染。当整体经济环境有利时,资金担保链的风险消释机制发挥主导功能;当整体经济环境不利时,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制发挥主导功能。
这说明,学术界仅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进行了初步探寻。然而,可喜的是,实践部门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认识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防范和化解企业资金担保链危机,维护金融稳定,浙江省政府于2012年6月出台了《关于加强龙头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对于与上下游企业和银行关联度高,对当地经济、金融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如其陷入了资金担保链危机,政府和银行将出手相助。”很显然,如果出现危机的企业为一般企业而不是龙头企业,政府与银行将不会对其进行救助。我们暂且不对政府救助企业的公平性问题进行考量,而主要探究:为什么企业资金担保链危机出现后,政府要对龙头企业进行救助?其原因何在?政府救助危机中的龙头企业能有效防范资金担保链危机吗?显然,只有充分了解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理,才能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鉴此,本文决定以无尺度网络理论为分析视角,从企业担保联接的特征来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理进行分析。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背景分析
从无尺度网络理论对企业资金担保链的风险传染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至少有两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首先,企业作为资金担保链的节点,彼此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接特征,企业资金担保链所组成的网络是否是一种无尺度网络。其次,如果企业资金担保链具有无尺度网络的特征,这些特征对风险传染具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描述这些影响。为此,我们将对无尺度网络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为论文分析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
1998年,Albert和Eric(2002)[3]在研究万维网的网络结构时发现:万维网基本上是由少数高连续性的页面串联起来的。只占节点总数不到万分之一的极少数节点,却有1000个以上的联接;而80%以上节点的节点联接数不到4个。更多领域的研究发现,大量网络系统普遍存在这种少数但高联接的节点,这种节点可称为“集散节点”。包含集散节点的网络,通常称之为“无尺度网络”。已有研究认为,无尺度网络的形成与节点成长性和优先联接两种现象有关。
首先,节点成长性。在现实中,无尺度网络的节点数量均呈现高增长现象。例如互联网的页面数量,1990年整个互联网只有一个网页,而到今天它的网页数已经是数以亿计,其他大部分网络也都具有类似的发展过程。互联网在起步阶段只有几个路由器,随着新的路由器与网络原有的路由器相联接,如今路由器的数量已经高达百万以上。这些现实中的无尺度网络,均具有不断快速成长的特性。此外,人际网络中新朋友的加入,论文发表网络中新论文的发表,航空网络中新机场的建造等等均说明网络节点具有成长性特征。
其次,优先联接性。无尺度网络新增节点在联接过程中,并非所有旧节点与其相联接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例如,在选择将网页联接到何处时,尽管人们可以从数十亿个网站中进行选择,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只熟悉整个互联网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往往就是那些拥有较多联接的站点,只要联接到这些站点,就等于基本联接了整个网络。这种“优先联接”的过程,也发生在其他网络。例如新加入社群的人会想与社群中的知名人士结识,新的论文倾向于引用已被广泛引用的著名文献,新机场会优先考虑建立与大机场之间的航线,知名公司更容易吸引到同盟者的参与合作等。
在无尺度网络中,由于节点成长和优先联接机制的作用,打破了随机网络的均衡现象,使无尺度网络表现出独特的结构特征。
一是网络节点的集散性。无尺度网络中包含无数节点,但由于节点的成长性与优先联接性,故大部分节点的节点联接数量较少,而某些节点则与大量的节点具有联接关系,有些节点拥有的联接可能高达数百、数千甚至数百万。集散节点的存在说明:无尺度网络中节点的权力和地位是不均匀的,有主次之分。
二是网络的脆弱性。对于无尺度网络而言,如果以随机去除的方式破坏了那些不重要的节点,这不会对网络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如果破外了网络中的中心度很强的节点,网络可能不堪一击,这主要是因为无尺度网络对中心节点的严重依赖所致。已有研究显示,面对蓄意攻击(或称协同攻击)时,只需要移除5%~10%的中心节点,就能使无尺度网络彻底瘫痪,因此,无尺度网络对于风险传播的抵抗性较均匀网络脆弱得多。
(二)研究假设
上述分析表明:无尺度网络具有节点的集散性与网络脆弱性两个特征。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无尺度网络视角下企业资金担保链的联接特征与风险传染。故本文须说明企业资金担保链是否具有节点的集散性、网络脆弱性两个特征。为此,文章提出如下两大假设:
H1:企业资金担保链具有节点的集散性特征
H2:企业资金担保链具有脆弱性,容易传播风险
由于网络节点的集散性缘于网络节点的成长性与优先联接性,故要证明H1是否存在,除了要说明企业资金担保链是否具有集散性特征以外,还须证明融入了资金担保链的企业是否具有成长性与优先联接特征。故假设H1实际上应由以下三个假设所组成:
H11:融入资金担保链的企业具有集散性特征
H12:融入资金担保链的企业数量具有成长性特征
H13:融入资金担保链的企业优先与重点企业相担保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