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马克思恩格斯复杂性思想初探——江淮论坛

作者:黄欣荣来源:原创日期:2013-08-06人气:991
21世纪前后兴起的复杂性研究被西方有些学者称为“21世纪的科学”,它旗帜鲜明地扛起了超越还原论的大旗,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被认为是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具有唯物辩证法素养的学者很快发现,复杂性科学思想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提出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几乎是一致的。马恩早就对机械论、还原论、形而上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思想,强调内因为主导、外因为制约的作用模式,并将这些思想广泛应用于自然、社会、历史、经济、思维等各个领域。因此,马恩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其实就是哲学形式的复杂性研究。但是,目前国外学者没有将马恩看作是复杂性思想的先驱,国内学者也基本上忽略了马恩的复杂性思想,目前还没有学者对马恩的复杂性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 马恩是复杂性思想的理论先驱
复杂性科学主要以非线性特性为核心,坚持系统的整体性、自主性、关联性、涌现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有机自然观,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复杂性科学试图打破自牛顿以来一直统治科学世界的机械自然观,并通过超越还原论来进行方法论革命,形成一场自上而下的思维变革运动,掀起一场科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彻底变革,因此西方学者把复杂性科学说成是一场科学革命。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视角从追求简单性到正视复杂性的根本转变,是科学自身向辩证思维的复归。
学界普遍认为,复杂性科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标志是美国圣菲研究所的成立。关于复杂性研究的历史,有些人追溯到信息论的创始人之一魏沃尔,他于1948年在美国《科学家》杂志上发表了《科学与复杂性》一文,对复杂性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也有人追溯得更早,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他在创立一般系统论的时候也提出了如今复杂性研究的许多原则,例如批判还原论,并提出了整体性、非加和性等。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追溯无疑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从复杂性思想来看,复杂性思想并非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下子蹦出来的,也不是魏沃尔、贝塔朗菲突然提出来的,其源流要早得多。于是有人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因为他提出了整体不一定等于部分之和的思想,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整体论、目的论。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对整体论、目的论又进行了更系统的论述,于是有人又把复杂性思想的始端追溯到康德、黑格尔。从思想源流来看,这些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康德、黑格尔,其整体论和目的论思想都还比较零星,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复杂性思想,更没有将这些思想系统运用到具体领域。
西方科学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以追求简单性为目标,研究手段主要以分析、还原为主,并且以机器为理想模型,因此形成了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机械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辩证法时,西方科学的部分学科进入整理材料阶段,有些学科显露出其中的复杂联系和进化发展,比如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抓住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涵义,创立了以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为主题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创立之后,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科学性和正确性,但因为西方科学总体上没有改变还原论和机械论特性,仍然停留在现在所谓的“简单性科学”时代,因此,唯物辩证法缺乏更加丰富的科学证据来印证和证明。科学范式从简单性转向复杂性,对唯物辩证法来说是一次大好机会。
从复杂性的观点来看,唯物辩证法是哲学意义上的复杂性研究,而复杂性研究是科学意义上的辩证法,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抓住了他们能够掌握的全部科学材料,从哲学层面上高瞻远瞩地研究了世界万物的复杂关系,创立具有复杂性思维特征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通过普遍联系、辩证发展的哲学主张,通过三大规律和几对范畴构成了完整的复杂性哲学体系。我们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早期的复杂性哲学,或者说它为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而马恩是复杂性思想真正的奠基人。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挖掘马恩的复杂性思想提供了契机,我们也有必要再回过头去,深度挖掘马恩的复杂性思想。
二、马恩复杂性思想研究还刚起步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是20世纪末的事情,但它是系统科学的延续与发展。在“老三论”和“新三论”阶段,已有不少学者探索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魏宏森、曾国屏在其《系统论》[1]中初步整理了马恩的系统思想,乌杰主编的《马列主义的系统思想》[2]比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马恩的系统思想文献。这些工作为研究马恩复杂性思想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基础。
系统科学发展到复杂性科学阶段之后,国内外学者又开始了新的研究。国外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兰,他在四卷本的复杂性方法系列著作中多处肯定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复杂性研究的贡献和影响。[3]
在国内,复杂性科学刚刚兴起时,钱学森、于景元等学者就认识到马恩具有丰富的复杂性思想,并要求我们用马恩的思想来指导当前的复杂性研究。随后,金吾伦、苗东升、颜泽贤、吴彤等复杂性哲学研究者先后发表文章,直接或间接地论述了复杂性科学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复归。林德宏、赵光武、巩献田、王志康、洪晓楠等学者则更直接地论述了复杂性与辩证法的关系,论述了唯物辩证法中具有丰富的复杂性思想并提出用复杂性科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南京大学林德宏先生是国内最早直接论述复杂性与辩证法关系的学者之一,他在《辩证法:复杂性的哲学》中认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复杂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这与复杂性科学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辩证法是关于复杂性的哲学。[4]在《哲学也应当探索复杂性》一文中,他认为,不仅科学要探索复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应当探索复杂性,应进一步反映世界的复杂性,这是它继续丰富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5]
北京大学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赵光武、巩献田两位老先生一直关注复杂性科学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影响。赵光武先生在《复杂性研究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意义》中认为,复杂性科学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世界的辩证联系与物质统一性,进一步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对复杂性探索、复杂性科学有方法论的指导功能。[6]巩献田先生在《复杂性科学与马克思主义》中也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基础,而复杂性科学必将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7]
王志康在《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十个方面的丰富和发展》一文中认为,由于复杂性科学的兴起,辩证唯物主义从这新科学理论中得到确证,本身也获得了丰富和发展。他详细列举了复杂性科学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的十个方面。[8]洪晓楠在《复杂性科学与当代唯物辩证法》中认为,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唯物辩证法范畴和原理的理解,而且为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提供了科学的基础。[9]
复杂性研究正式提出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国内外学界也普遍承认马恩对复杂性研究的贡献,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马恩复杂性思想的研究还是空白,没有全面挖掘和系统研究。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和马恩思想研究的深入,对马恩的复杂性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一种必然。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