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主客体之间的二元对待——江淮论坛
作者:刘昆笛来源:原创日期:2013-08-06人气:859
人的社会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实践层面的解答。人的社会性促使人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不断拓宽人的实践场域。从主体的角度来看,“感性的人的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决定性力量。客体不是被动的被任意塑造的对象,也不是主体想象出来的虚幻的事物。从主体的实践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主体以认识对象作为中间环节对实存对象进行不断探索与改造,而实存对象则依赖物质的基本属性。认识对象与实存对象的统一,就构成客体的基本内容。在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时候,主体不是单方向的施动者,同样也是受动者。客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变动不居的。客体在主体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对主体施加了作用力。可以说,实践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一种整体化的进程。
在这个整体化进程中,主体不是沉寂在自己构建的世界图式中的个体,而是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行动者。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层峦叠嶂,更表现在社会结构与自然界之间的能量互动。传统的“主体-客体”与“主体-客体-主体”的解读方式已经无法准确把握社会结构与自然界之间的能量互动。即便追溯主体间性的解读方式,不过是对“人的社会属性”的深化理解,或者说是人类社会的进一步人格化。人类社会的成员,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在统一的创造力的影响下逐渐完善所谓真正的人格化,因而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联合。人类社会的联合必须围绕个中心展开,然而问题在于如何处理“中心之间的”力量,正如德日进指出的那样,“如果我们想有效地促进我们身上演化的进展的话,我们就必须从那些使智力圈活跃起来的各种心理互相作用形式中首先发现、抓住和发展天生的‘中心之间的’力量”[10]。这种人格化的展开,依旧是对人类自我中心的强化与拓展,还是不能有效处理社会结构与自然界的关系。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境界论是说明行动者实存状态的最有效的理论范式。以熊十力先生晚年所作《乾坤衍》的主旨为例,原先的“成人之学”被上升到宇宙论的高度,人与天地万物成为互相流通的整体,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一元实体”。这里所说的“一元”已经不是认识论层面的一元论,而是生命哲学的“完整体”。他从人与乾坤的关系入手,指出:“人之生也,禀乾以成性,禀坤以成形。阴阳性异,而乾坤非两物。性异者,以其本是一元实体内部含载之复杂性故。非两物者,乾坤之实体是一故。吾人七尺之形,虽若独立体,实则与太空无量数诸天体乃至一切物,皆互相维系,互相流通,为一完整体。人之躯体如是,任何物质形体无不如是。”[11]从形体差异来看,人与其他事物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是“禀坤以成形”的结果;从人与其他事物都是“一元实体”的具体呈现来讲,任何复杂性和差异性都被一个共有的境界论的总相收拢,即便乾坤也是这个总相的展开。行动者不能超越这个“一元实体”,只能在具体实践中认识它,故而其他事物与行动者的关系不再是简约化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维系,相互流通”的有限性事物,它们共同接受“一元实体”的主宰。
在论述行动者与“一元实体”之间关系的同时,我们必须防止出现先验主义的误导与颠倒。在先验主义的思维方式中,先有作为抽象的行动者的概念,然后以这种概念去评判“具体的实践的人”,人为地在二者之间构成反差,从而以虚幻的概念来支配现实的问题,而不是以实践作为根本途径推动现实的转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这种错误的理论架构进行了评判,指出:“这一方法是: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某一对象的特性,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地推导出这些特性。首先,从对象构成对象的概念;然后颠倒过来,用对象的映像即概念去衡量对象。这时,不是概念应当和对象相适应,而是对象应当和概念相适应了。”[12]毋庸讳言,面对出场问题时,行动者很容易被先验主义误导,以概念来约束对象,忽略了实践的优先性,陷入到从概念到概念的怪圈中,不可自拔。为了避免抽象方法论的失误,我们必须根除产生“颠倒”的根本原因,为行动者的顺利出场扫清障碍。
结 论
“出场学”视阈下的行动者,不再是认识论框架中的与客体相对立的主体,而是在“动的天人合一”观念主导下的活生生的人,同时又区别于从主体的道德意识去体认自然界变化的固有思维方式。行动者不仅面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更要处理“一元实体”呈(下转第100页)(上接第111页)现的复杂性,或者说是主体之外的其他事物是否可以被视为行动者的问题。在伦理观念中,个人可以被视为“为己之学”的出发点,以道德自觉性影响周围世界;但是在处理人类社会与自身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间关系时,又要避免人类中心主义的荒诞臆想与狂妄自大,而应当从“相互维系,相互流通”的平常状态做好和谐工作,从而维护行动者的尊严。至于行动者能否顺利出场,这不仅取决于主体的体认工夫和主客体二元对待的强力何时退场,更取决于行动者在多大程度上认同了“一元实体”的功用。
参考文献:
[1]任平.创新时代的哲学探索——出场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3.
[3]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287-288.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1:55.
[5]尚秉和.周易尚氏学[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51.
[6]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289.
[7]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4.
[8]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82.
[9][明]王畿.王畿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348.
[10][法]德日进.人的现象[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211.
[11]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7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504.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1.
在这个整体化进程中,主体不是沉寂在自己构建的世界图式中的个体,而是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行动者。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人际关系的层峦叠嶂,更表现在社会结构与自然界之间的能量互动。传统的“主体-客体”与“主体-客体-主体”的解读方式已经无法准确把握社会结构与自然界之间的能量互动。即便追溯主体间性的解读方式,不过是对“人的社会属性”的深化理解,或者说是人类社会的进一步人格化。人类社会的成员,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在统一的创造力的影响下逐渐完善所谓真正的人格化,因而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联合。人类社会的联合必须围绕个中心展开,然而问题在于如何处理“中心之间的”力量,正如德日进指出的那样,“如果我们想有效地促进我们身上演化的进展的话,我们就必须从那些使智力圈活跃起来的各种心理互相作用形式中首先发现、抓住和发展天生的‘中心之间的’力量”[10]。这种人格化的展开,依旧是对人类自我中心的强化与拓展,还是不能有效处理社会结构与自然界的关系。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境界论是说明行动者实存状态的最有效的理论范式。以熊十力先生晚年所作《乾坤衍》的主旨为例,原先的“成人之学”被上升到宇宙论的高度,人与天地万物成为互相流通的整体,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一元实体”。这里所说的“一元”已经不是认识论层面的一元论,而是生命哲学的“完整体”。他从人与乾坤的关系入手,指出:“人之生也,禀乾以成性,禀坤以成形。阴阳性异,而乾坤非两物。性异者,以其本是一元实体内部含载之复杂性故。非两物者,乾坤之实体是一故。吾人七尺之形,虽若独立体,实则与太空无量数诸天体乃至一切物,皆互相维系,互相流通,为一完整体。人之躯体如是,任何物质形体无不如是。”[11]从形体差异来看,人与其他事物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是“禀坤以成形”的结果;从人与其他事物都是“一元实体”的具体呈现来讲,任何复杂性和差异性都被一个共有的境界论的总相收拢,即便乾坤也是这个总相的展开。行动者不能超越这个“一元实体”,只能在具体实践中认识它,故而其他事物与行动者的关系不再是简约化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维系,相互流通”的有限性事物,它们共同接受“一元实体”的主宰。
在论述行动者与“一元实体”之间关系的同时,我们必须防止出现先验主义的误导与颠倒。在先验主义的思维方式中,先有作为抽象的行动者的概念,然后以这种概念去评判“具体的实践的人”,人为地在二者之间构成反差,从而以虚幻的概念来支配现实的问题,而不是以实践作为根本途径推动现实的转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这种错误的理论架构进行了评判,指出:“这一方法是: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某一对象的特性,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地推导出这些特性。首先,从对象构成对象的概念;然后颠倒过来,用对象的映像即概念去衡量对象。这时,不是概念应当和对象相适应,而是对象应当和概念相适应了。”[12]毋庸讳言,面对出场问题时,行动者很容易被先验主义误导,以概念来约束对象,忽略了实践的优先性,陷入到从概念到概念的怪圈中,不可自拔。为了避免抽象方法论的失误,我们必须根除产生“颠倒”的根本原因,为行动者的顺利出场扫清障碍。
结 论
“出场学”视阈下的行动者,不再是认识论框架中的与客体相对立的主体,而是在“动的天人合一”观念主导下的活生生的人,同时又区别于从主体的道德意识去体认自然界变化的固有思维方式。行动者不仅面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更要处理“一元实体”呈(下转第100页)(上接第111页)现的复杂性,或者说是主体之外的其他事物是否可以被视为行动者的问题。在伦理观念中,个人可以被视为“为己之学”的出发点,以道德自觉性影响周围世界;但是在处理人类社会与自身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间关系时,又要避免人类中心主义的荒诞臆想与狂妄自大,而应当从“相互维系,相互流通”的平常状态做好和谐工作,从而维护行动者的尊严。至于行动者能否顺利出场,这不仅取决于主体的体认工夫和主客体二元对待的强力何时退场,更取决于行动者在多大程度上认同了“一元实体”的功用。
参考文献:
[1]任平.创新时代的哲学探索——出场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3.
[3]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287-288.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1:55.
[5]尚秉和.周易尚氏学[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51.
[6]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289.
[7]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4.
[8]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82.
[9][明]王畿.王畿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348.
[10][法]德日进.人的现象[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211.
[11]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7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504.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1.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