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微变化研究法与动态系统理论的结合对二语习得研究的促进——江淮论坛

作者:周丹丹、王文宇来源:原创日期:2013-08-09人气:1087
 1.微变化研究法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应用
近年使用微变化研究法的研究项目中,传统关于认知能力的研究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有关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此外,在应用语言学领域,运用微变化研究法的研究项目逐步出现。研究既包括社会语言学范畴、对语言学习者之间如何学习和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研究,也有属于语用学范畴、对语言学习者语用能力和技巧发展的研究,更有二语习得领域有关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技能过程和特点的研究。
虽然微变化研究法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但是不可否认,使用微变化研究法的多数项目还是集中在对认知能力发展和变化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都以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5至6岁幼儿[10][11]到10岁左右小学生[12][13]不等。研究涉及的认知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注重儿童在解决算术计算问题时策略使用的发展[13][14],有的考察儿童完成矩阵填空游戏的能力[11],还有的研究儿童科学推理能力的发展和变化[10][12]。
此外,一些属于社会语言学范畴的应用研究以社会大环境为背景,主要探究语言学习者之间的交际和互动如何帮助语言学习。这些研究运用微变化研究法详细记录了学习者使用语言和各种学习策略,互相帮助,最终在目的语运用的某些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de Guerrero & Villamil[15]研究了二语写作课堂中学生怎样互相合作并利用语言建架(scaffolding)来完成互改作文的任务。Platt & Brooks[16]的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二语学习者使用二语互相交流的语料,展示学习者在完成拼图游戏过程中参与语言学习任务的程度是如何变化的。Belz & Kinginger[17]运用微变化研究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了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记录了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在远程网络合作教学的环境下发生的种种细微变化,最终成功接近本族语者。Kim & Hall[18]研究了互动阅读在二语语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者详细勾画出研究对象在4个月时间里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套语使用、自我修正、他人修正等方面比较明显的变化。McCafferty[19]探讨了手势在创造二语学习“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中的作用。研究以历时15周的详细语料,归纳、分析了手势对于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于学习者和对话者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创造共同的心理和社会空间的极大帮助。
以上这些研究都使用微变化研究法详细地跟踪和记载发展变化的完整过程,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把学习者在学习中交流、互动,共同或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整个过程完整记录下来,然后对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揭示出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化以及变化的路径、速度、原因等等。
国内运用微变化方法完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二语习得中频次作用的研究。频次作用是近年国际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频次作用的研究强调重复练习对二语习得过程和结果的影响。通常在较短时间内(从几小时到几天到几星期),受试者被要求重复练习和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通过高频记录和观察每一次重复所带来的学习变化,研究能够详实地描述语言的变化、发展轨迹,总结出变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且发现引起这些变化的内在因素。
周丹丹[20][21]分析了练习频次,即重复练习的次数对口语故事复述的影响。周卫京[22]探究了不同输入模式与频次对口语产出的不同影响。谢迷[23]研究了频率作用对英语语音纠错的影响。这些研究发现,输入、输出频次对语言产出质量有较大影响,语言各个方面的变化模式各有不同,并不都是单纯的直线发展。发展变化过程中有前进,也有停滞,甚至后退,迂回曲折,纷繁复杂。
以上研究分属不同研究领域,它们的共同点是关注发展和变化,强调语言能力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系统理论密切相关。这些研究没有明确表示归属动态系统理论研究,另外有一项研究却是直接在动态系统理论的框架下开展的,这就是Verspoor等人2008年的变异性研究[24]。该项研究采用个案分析法,记录了一名母语为荷兰语的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三年学习期间英语写作水平的进步。研究者观察了受试前后18篇作文在词汇和句子复杂性上的各种变化。研究发现,受试者的写作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期间进步和退步交替进行,整个过程呈现出非线性的态势。总体而言,该学习者词汇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一个相对稳定时期,衡量每篇作文质量的数据相差无几,连接起来接近直线;然后是一个多变期,词汇发展每次都在浮动,峰、谷轮番出现;最后经历过一个显著的峰值变化后,发展轨迹跳跃到最高水平,词汇发展再次稳定,几乎没有浮动,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由此可见,动态系统理论强调的变异性不仅存在于不同学习者之间,在同一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阶段也呈现出变化的不同特点。
2.微变化研究法在动态系统理论研究中的优势
以上研究案例显示微变化方法在揭示语言动态发展的特质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根据Miller & Coyle[25]的总结,这些优势主要包括:
第一,微变化研究法能够直接观察到正在发生的变化。相对于传统只注重变化结果的研究方法,微变化研究法高频观察研究对象,因而也更有可能观察到变化的过程。例如在观察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时,大部分研究者都采用横向研究法,偶尔也有尝试用纵向跟踪法。尽管这些研究方法或手段给我们提供了宝贵资料,描画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但是,这些方法却无法说明儿童思维能力如何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外一个阶段。研究者只能通过比较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差异来推断变化的过程。[26]313无论通过横向法还是纵向法获得的数据,只是在儿童思维能力发展变化过程中选取的几个静态点上的一个个片段,而无法连成连续、完整、有意义的变化过程。更重要的是,即便是纵向法,观察点之间的间隔设置通常也比较长,所以难以获取有价值的关于变化过程的数据,更不用说变化关键期出现的转折点。
相比较而言,微变化研究法所要求的高频率的观察和细致的数据分析,是捕捉细微变化的理想选择。该研究法在重复多次的测试或观察的时间里,给研究对象重复尝试同样问题或同类问题。这种动态的跟踪方法通过密集的观察,抓住发展变化最为集中、快速的时间段,最终能够达到准确描述和了解发生着的变化。这对于强调语言动态发展的动态系统理论研究尤为重要。
第二、该方法可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考察变化。Siegler & Stern指出,微变化研究通常从以下五个重要维度来探究变化的实质,分别为路径、速度、广度、变异性和根源[13]。所谓路径,指的是在多次重复尝试时,研究对象的行为或者对于研究问题理解的变化的顺序和过程。速度指的是变化发生的快慢。有时候我们观察到的变化是慢速、渐进的,但是在不同的被观察对象中间,在不同时间、空间里,变化速度经常时快时慢。群体数据反映出的发展、变化一般是缓慢的渐变过程,其实对于不同个体,在不同时候,变化极有可能突然或急速发生。[26]313群体数据往往掩盖了变化速度在不同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差异问题,而微变化研究法所注重的个体差异分析最能反映出这些差异。广度指的是研究结论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也就是研究涉及的某种概念的应用范围。在何种情况下、在哪些对象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研究结果的应用范围和情况,也是微变化研究法所重视的。变异性是个体在以上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下文第三点将具体阐述。根源是引起变化的原因。变化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变化背后有着不同原因,即使表面相同的变化后面也可能隐藏着不同原因。微变化研究法对于变化根源的研究可以解释变化的机制。
以上总结的五个维度会因个体区别、任务要求和情境不同等产生差异。微变化研究法的一个重要贡献正是能够考察引起变化发生的最可能的原因、条件以及最可能使这些原因和条件发挥作用的前提,从而揭示出变化的复杂性。[26]313变化的复杂性正是动态系统理论强调的变化的特质。语言系统的发展有时混沌迷离,无法预料。语言学习和变化过程也不是单纯的直线,中间有顶峰、有低谷,有前进、有后退。只有使用微变化研究方法,这些变化的种种复杂情况才能更清楚地显示出来。
第三,该研究方法能够识别个体或群体变化中出现的变异性。比如说,要研究学习者的行为和特征,传统横向设计和以群体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只能发现某个时间段学习者的典型行为。这些传统方法可以描述一个时间段学习者普遍具有的行为特征,以及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取而代之的另一种行为模式。但是,基于群体数据得出的研究结论不仅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而且也掩盖了个体本身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差异。相反,微变化研究法通过关注个体差异探究变化过程的变异性,而变异性也一直为动态系统理论所重视。正如Heubner曾经总结,不同的学习者遵循不同的路径,表面貌似毫无规律的现象后面极有可能隐藏着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匹配[27]。系统在重组和变化时变异性会非常明显,而相对稳定时变异性则较弱。因此研究系统的变化就离不开研究系统的变异性。微变化研究注重个体之间和个体本身在不同时间和水平段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变异性的重要表现。
第四,微变化研究法的运用范围广泛灵活,可以用于研究各种各类变化。无论是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还是成人二语能力的变化;无论是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还是语用能力的发展;无论是语言整体能力的提高,还是单个语法知识的掌握……所有这些都可以运用微变化研究法来进行研究和观察。对于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而言,微变化研究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语言发展的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凸显语言发展的动态和复杂等特点。
可见,微变化研究的优势和动态系统理论所倡导的关于语言动态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运用微变化研究方法,可以为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提供崭新的研究工具和观察角度,更好地揭示语言变化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变异性。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