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运用微变化方法开展动态系统研究的意义——江淮论坛

作者:周丹丹、王文宇来源:原创日期:2013-08-09人气:695
 目前在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进行的微变化研究数量极其有限,对于两者结合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从国内研究来看,微变化方法仅限于频次效应研究,研究范围狭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者,有关动态系统理论和方法论的讨论方兴未艾,但是讨论多于实践,真正意义上的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实证研究少之又少,主要是在方法论上没有找到突破口,因此严重影响了研究成果的产出与积累。笔者认为,两者的结合将为动态系统理论研究找到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途径。
运用微变化方法开展动态系统研究符合动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见解,可以为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对应用语言学其他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本质而言,微变化方法和动态系统理论倡导的理念与传统科学方法有着重大区别。传统研究方法基于简化论理念,注重大量个体浮现出的一般模式。为了解某事物或现象,必须将其分解为若干部分,并逐个研究各个部分。但是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观点来看,系统的各个变量彼此联系、不断交互。全体不等同于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对群体进行均值分析所产生的描写可能与该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不一样。因此,变异性是动态系统理论考察二语发展变化的研究核心。[28]415动态系统理论认为变异性是动态系统的固有属性,负载着有关发展过程本质的重要信息。而微变化研究的一个优势就是发现变异性,不仅群体数据,而且个体的独立数据或者作为群体部分的个体数据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注重整体趋势,如果出现和整体趋势相反或者不同的变化,那就是不和谐的音符,就像“噪音”,不能被解释。而微变化研究对于这些“噪音”的关注远远超出了传统研究方法,“噪音”既然存在,就不能被忽视,也正是这些“噪音”,显示出变化的复杂性。
动态系统理论与传统科学研究方法的另一重要区别在于对假设的本质的认识以及如何解释观察到的现象[4]201。传统科学研究中最有价值的解释采取因果关系的形式[3]159,即原因x产生结果y,这种解释以检验假设的形式产生预测。而动态系统理论考察双向因果关系,不是简单的x原因导致y结果,而是x和y以多种方式互相影响、互相适应。[28]411动态系统理论认为系统中的变量很难孤立出来,而更加注重考量系统多变的模式。而且传统研究方法从具有预测性的假设出发,而动态系统理论与微变化方法都认为变化不可预见,因而需要直接观察发生着的变化。语言能力发生巨变时甚至像雪崩,你根本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只有通过微变化研究方法那样犹如微雕艺术般的解读,才有可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变化。
由此可见,利用微变化研究方法进行动态系统研究,有别于传统的研究方法,甚至可以说是对传统方法的颠覆。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在进入21世纪后经历了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方法论。微变化研究方法从全新的角度阐释语言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相信一定会给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 论
总之,根据动态系统理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复杂、开放、自组织、自适应等特性。它内部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彼此之间交互作用。外部因素通过和内部子系统的交互对系统产生影响。动态系统理论特别强调语言的发展过程是动态、非线性、混沌和不可预测的。[1]
微变化研究法依据的理念和动态系统理论所倡导的观念完全吻合。该方法通过高密度的观察,能够更加准确、仔细地描绘出发生着的变化和变化的关键时刻,因而更有可能推断出隐藏在变化后面更深层的原因。微变化研究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重视,尤其在动态系统理论研究中大有用武之地,可以帮助刻画出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揭示语言变化发展的过程。
动态系统理论对传统科学理念提出了挑战,而微变化研究方法在方法论层面上对传统研究方法进行了补充。在动态系统理论指导下,运用微变化研究方法可以设计出多种关于语言变化和发展的课题,为研究语言发展过程与机制作出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de Bot, Kees. Introduction: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as a dynamic process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 92(ii): 166-178.
[2]Geert, Paul Van. The dynamic systems approach in the study of L1 and L2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ion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 92(ii): 179-199.
[3]Larsen-Freeman, Diane. Chaos/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7, 18(2).
[4]Larsen-Freeman, Diane. & Cameron, Lynne. Research methodology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a complex systems perspective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 92(ii).
[5]Ellis, Nick. The dynamics of second language emergence: Cycles of language use, language change,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 92(ii): 232-249.
[6]MacWhinney, Brian. Emergentism—use often and with care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6, 27(4): 729-940.
[7]王初明. 学相伴 用相随——外语学习中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 2009, (5):53-59.
[8]Valdman, Albert. Introduction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 24(2): 142.
[9]郑咏滟.动态系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以二语词汇发展研究为例[J]. 现代外语, 2011, (3):306.
[10]Siegler, Robert S. Microgenetic studies of self-explanation [C]//In Granott, Nira. & Parziale, Jim (eds.). Microdevelopment: Transition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31-58.
[11]Siegler, Robert S. & Svetina, Matija. A microgenetic/cross-sectional study of matrix completion: comparing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hange [J]. Child Development,2002,73(3):793-809.
[12]Schauble, Leona.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asoning in knowledge-rich contexts [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6,32(1):102-119.
[13]Siegler, Robert S. & Stern, Elsbeth.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strategy discoveries: a microgenetic analysi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998,127 (4):377-397.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