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自信"的现实维度——学术论坛
作者:虞满华、张传开来源:原创日期:2013-08-13人气:670
曾几何时,西方学界和媒体在讨论中国的未来时,提出过这样两种观点:一是“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的改革尽管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但由此带来了自身不可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最终将导致中国的分裂和崩溃。二是“和平演变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国会变得更加繁荣,也更多地接受西方的价值观,最终也会走上西方民主的道路。可事实无情地证明了他们预言的失败,中国既没有崩溃,也没有走西方所谓民主的道路,而是逐步变成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于是舆论又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出现了探索中国成功经验的“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肇始于2002年卡瓦吉特,辛格首次将中国的发展经验概括为北京共识,接着2004年5月,曾为《时代》周刊工作的记者、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资深顾问、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01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对此作了进一步阐发,将这种模式称作“北京共识”,也叫作“中国模式”。从而引发了一场以“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为关键词的大讨论。张维为教授在《中国震撼》里把中国模式概括为八个特点和八大理念。探索杂志社主编苏伟认为中国模式是以“毛邓基点为本,国学西学为用”。还有人概括为“比较集中的政治,比较自由的经济。比较宽松的文化”。“中国模式”已从国外学者的提出变成了中国学者的话语。
为什么这些年来,关于“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案例”甚至“中国传奇”成为海内外讨论的关键词?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平均保持9%以上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二:汽车产量、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超过了美国;进出口总额超过德国,位列世界第一;航空航天科技已跃居世界领先水平。即使如近几年由于出现了“7.23温州追尾”事件而饱受批评的高铁,其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也是不可抹杀的,因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铁路总体上还是最高效、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运营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一,其建设水平和营运总体水平提高之快,可以说让西方国家倍感压力。以至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国情咨文中相当不安地说:我们没有理由让中国拥有最快的铁路。
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成就,令“华盛顿共识”黯然失色,令新自由主义者倍感悲伤;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造就了13亿人口的大国政治稳定,民主建设蓬勃发展。比起西方政治家在发展中国家强行推行的民主模式所产生的后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一边是政通人和,一边是政党纷争;一边是恐怖事件频发、人人自危,一边是社会秩序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真可谓是“这边风景独好”。怪不得在国际公共舆论中大有“北京共识”代替“华盛顿共识”之势。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发展条件、发展路径,中国改革不可能简单复制西方模式,而是必然着眼于解决当前自身面临的挑战、问题,进行深层次变革创新。正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在看到“中国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后,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如俄罗斯经济学教授波波夫在2006年9月就这样评论过中国模式:“中国的发展模式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因为这种模式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轮增长,这种模式与美国开出的西方民主和新自由主义处方可谓背道而驰。”
仿人者死,学人者生,超人者达。“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能否推广到世界,暂且不论,它的继续发展和完善也是肯定的,正如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但中国的发展成就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国模式”引起世界的热议,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们选择的道路、我们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正确的、有效的。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大胆探索,既不盲目模仿外国发展模式,也不固步自封,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中国模式”这个富有争议的名词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括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最准确回答。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中国之所以成功,在于她走了一条借鉴西方经验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道路;中国这条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还在帮助和重塑着整个世界,给世界带来了希望,因而给我们党和人民以极大的自信。
“中国模式”肇始于2002年卡瓦吉特,辛格首次将中国的发展经验概括为北京共识,接着2004年5月,曾为《时代》周刊工作的记者、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资深顾问、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01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对此作了进一步阐发,将这种模式称作“北京共识”,也叫作“中国模式”。从而引发了一场以“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为关键词的大讨论。张维为教授在《中国震撼》里把中国模式概括为八个特点和八大理念。探索杂志社主编苏伟认为中国模式是以“毛邓基点为本,国学西学为用”。还有人概括为“比较集中的政治,比较自由的经济。比较宽松的文化”。“中国模式”已从国外学者的提出变成了中国学者的话语。
为什么这些年来,关于“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案例”甚至“中国传奇”成为海内外讨论的关键词?概括地说,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平均保持9%以上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二:汽车产量、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超过了美国;进出口总额超过德国,位列世界第一;航空航天科技已跃居世界领先水平。即使如近几年由于出现了“7.23温州追尾”事件而饱受批评的高铁,其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也是不可抹杀的,因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铁路总体上还是最高效、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运营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一,其建设水平和营运总体水平提高之快,可以说让西方国家倍感压力。以至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国情咨文中相当不安地说:我们没有理由让中国拥有最快的铁路。
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成就,令“华盛顿共识”黯然失色,令新自由主义者倍感悲伤;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造就了13亿人口的大国政治稳定,民主建设蓬勃发展。比起西方政治家在发展中国家强行推行的民主模式所产生的后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一边是政通人和,一边是政党纷争;一边是恐怖事件频发、人人自危,一边是社会秩序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真可谓是“这边风景独好”。怪不得在国际公共舆论中大有“北京共识”代替“华盛顿共识”之势。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发展条件、发展路径,中国改革不可能简单复制西方模式,而是必然着眼于解决当前自身面临的挑战、问题,进行深层次变革创新。正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在看到“中国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后,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如俄罗斯经济学教授波波夫在2006年9月就这样评论过中国模式:“中国的发展模式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因为这种模式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轮增长,这种模式与美国开出的西方民主和新自由主义处方可谓背道而驰。”
仿人者死,学人者生,超人者达。“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能否推广到世界,暂且不论,它的继续发展和完善也是肯定的,正如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但中国的发展成就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国模式”引起世界的热议,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们选择的道路、我们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正确的、有效的。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大胆探索,既不盲目模仿外国发展模式,也不固步自封,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中国模式”这个富有争议的名词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括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最准确回答。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中国之所以成功,在于她走了一条借鉴西方经验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道路;中国这条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还在帮助和重塑着整个世界,给世界带来了希望,因而给我们党和人民以极大的自信。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