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大学精神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育人的路径探索——学术论坛

作者:汪馨兰、戴钢书来源:原创日期:2013-08-23人气:871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精神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最本质的职能,大学精神文化是历史与时代的产物,既离不开历史,又离不开现实,承载着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精髓。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创造不能没有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生命的基础;同样,传统也不能没有创造,只有不断的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嗍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当通过大学精神的培育、学术文化的弘扬、制度文化的建构、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来实现,从而达成大学“育人”的根本旨归。
1、凝练提升大学精神,引导大学人形成自觉信仰体系
大学精神的存在与发展,是基于教育政治论与认识论哲学基础的,是追求真理、崇尚人文、独立自由、尊重学术与社会责任兼融统一的体现。大学精神文化的积淀与大学的历史传统、治学理念、教育实践紧密相连,通过一定的大学精神文化载体传播,包含着价值和实践两个层面的精神文化。在从历史向现实的变迁发展中得以传承创新。因此,培育与弘扬大学精神,首先应当从价值层面立足于大学自身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从校史、校风、校训、校歌中挖掘蕴含于其中的核心价值,提炼概括富有学校个性和时代特色的大学精神。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四川大学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校训都彰显着高校独有的精神标识。同时应当从实践层面指引大学人如何践行大学的价值诉求,组织师生讨论并总结大学的教育实践与历史发展,凝聚形成大学人对大学精神的共识,形成强有力的大学精神纽带指导个体行为,从而使大学精神内化为大学人的自觉信仰,外化为行为规范。
2、繁荣大学学术文化。化育大学人的精神品格
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指出,“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发展下去,就是因为它倡导学术自由。”学术文化是维系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大学精神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在动力。将大学学术文化融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是弘扬大学精神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探索学术活动的精品化、制度化和普及化,围绕学科前沿问题、时代热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以学术研讨会形式展开探讨,加强院系间、校际间、学科间的学术研究合作。另一方面,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以尊重学术道德、尊重学术规范为前提鼓励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与争鸣,培养大学人独立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从环境与制度层面遏制学术浮躁、学术腐败的生成。第三,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学术创作的主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深刻的思想、高远的价值取向以及广博的知识底蕴,对学术研究报以敬畏、渴求、践行的态度,使学术文化“化”人人心。
3、创新大学制度文化。赋予制度深刻的精神内涵
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科学化、规范化、日常化的具体表征,对大学精神文化的培育与弘扬发挥着导向、激励和保障的作用。创新大学制度文化需要从教学制度文化、学术制度文化、管理制度文化人手,赋予大学制度深刻的精神内涵,实现大学制度文化育人的目标。创新大学教学制度文化,主要指对大学教学方法、内容等相关具体制度进行创新。建设适合于大学自身发展的教学制度,如学分制、导师制、自主招生制度、国内外联合培育制度等,立足于服务学生、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搭建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制度平台,创造有利于每一个个体成长成才的机会。创新大学学术文化,就是建立规范的学术制度,包括学术奖惩制度、学术交流制度、学术人才培育制度、高层次学术人才引进制度等,发扬大学学术民主精神,鼓励学术创新,彰显学术自由、严谨求实的大学精神。创新大学管理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大学管理决策的规范化、民主化,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形成“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管理民主”的高校管理体制,赋予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应有的权力,使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力合理发挥作用,为大学精神文化品格的提升与社会使命的担负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4、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构生态化大学精神教育系统
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还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它不仅是物化的实体存在,还展现了富有教育价值、审美意向的人文环境,可以对大学人起到陶冶情操、提升思想、规约行为的作用。首先,需要对校园的物质文化硬环境注入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使教学楼、图书馆、艺术雕塑甚至校园一草一木都展示出高校的精神内蕴,体现大学的灵性,增强大学人对物质文化硬环境的认同感。其次,还需要依托校园的文化软环境,以人际关系、舆论导向为载体,构建大学人同社会、校园、文化环境协调统一的生态化大学精神教育系统。引导大学人正确认识并处理自身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在“软硬兼施”中实现大学人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在文化硬环境与软环境中努力追求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使校园的每一处环境都体现出自强不息、勤奋笃行、兼容并蓄、敦品励学的大学精神,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人的精神熏陶与人文感化作用。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