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成因分析与管理对策——改革与战略
作者:韩继云来源:原创日期:2013-08-31人气:1669
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开始出现国际收支失衡现象,到近几年,这种失衡现象益发严重,主要表现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连续“双顺差”,并且这种“双顺差”急剧增加,目前累计已达3万多亿美元,结果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空前增长,其总规模亦达3万多亿美元。在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我国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很大。同时,仍在不断增长的“双顺差”也表明,中国长期施行的旨在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些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作出调整和转变,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以便尽早尽快地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问题。
一、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基本现状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国际收支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或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的情况。前者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后者称为国际收支逆差。无论是顺差或逆差,均是国际收支失去平衡的表现。
在2000年之前,我国国际收支基本不存在失衡现象,如1994-2001年,这8年间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仅为1931.79亿美元,平均年顺差241.47亿美元,总体上看基本平衡。但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国际收支开始进入了失衡时期,2002-2006年这5年“双顺差”累计余额达到9341.94亿美元,年均净顺差1868.39亿美元,总收入明显大于总支出。从2007年开始,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空前发展,变得十分严重,至2011年年底止,这5年间“双顺羞”累计高达2.16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4326.40亿美元。
如果将以上两个时期(2002-2006年和2007—2011年)我国“双顺差”外汇相加,在加上或减去净误差与遗漏,这10年间我国国际收支累计顺差3.10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3097.39亿美元(见表-1)。由于国家没有其他渠道消化过多顺差美元,近10年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只能被动收购绝大部分“双顺差”美元,结果导致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长。截至201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高达3.18万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双顺差”美元基本上都进入了国家外汇储备。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十分严重,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革治理的地步。
二、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长期奉行“出口导向”政策,外贸出口年年增长
自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起,我国开始实施“出口导向”政策,旨在扩大出口,获取更多的外汇,支持国家各项建设,因此外贸出口年年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形成了对出口的“路径依赖”,但此时国家仍将鼓励Ⅲ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结果导致近10年来外贸出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如1994年我国出口总额仅为1210.10亿美元,而2011年我国出口总额已高达1.9万亿美元,是1994年的15.69倍。但与此同时,我国进口的增长速度却没有跟上出口增长的速度,导致进出口大量顺差。据统计,1994--2011年我国出口顺差累计总额高达1.7万亿美元。国家长期以“出口导向”为战略的外贸发展理念。引致出口顺差的大量累积,最终导致今天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失衡现象。
(二)“敝口”引进外资,巨量外资流入中国
近30年来,我国一直实施“敞口”引进外资政策,目的是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各种引资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如审批、投资领域、税收、进口权等)不断推出,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效仿中央政府的做法.不断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条件(如配套资金、地方税收、土地、水电、原材料、用人等),在我国掀起了经久不衰的引进外资热潮。据统计,1994-2011年外商在我国实际直接投资1.12万亿美元;另外,1994-2011年,我同共举借外债6114.24亿美元。二者相加合计,这17年我国引进外国资金高达1.73亿美元,而这些外国资金大部分沉淀在了我国,进入了国家外汇储备。所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敞口”引进外资政策,最终导致“资本与金融项目”大量盈余,亦成为今天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国际“热钱”潜入,加重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近10年来,以美日为首的两方国家经济日渐低迷,而我国经济向好,人民币存在较大升值预期及利(率)差的刺激下,国际上大量的逐利“热钱”开始投机我国,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伺机套利。国际“热钱”的流入,一定程度导致我国国际收支的“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尤其是在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进一步加强,造成越来越多的国际“热钱”潜入我国。据有关专家估算,目前在我国的存量国际“热钱”大约存数千亿美元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判定:一定数量国际“热钱”的潜入,加重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一、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基本现状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国际收支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或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的情况。前者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后者称为国际收支逆差。无论是顺差或逆差,均是国际收支失去平衡的表现。
在2000年之前,我国国际收支基本不存在失衡现象,如1994-2001年,这8年间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仅为1931.79亿美元,平均年顺差241.47亿美元,总体上看基本平衡。但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国际收支开始进入了失衡时期,2002-2006年这5年“双顺差”累计余额达到9341.94亿美元,年均净顺差1868.39亿美元,总收入明显大于总支出。从2007年开始,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空前发展,变得十分严重,至2011年年底止,这5年间“双顺羞”累计高达2.16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4326.40亿美元。
如果将以上两个时期(2002-2006年和2007—2011年)我国“双顺差”外汇相加,在加上或减去净误差与遗漏,这10年间我国国际收支累计顺差3.10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3097.39亿美元(见表-1)。由于国家没有其他渠道消化过多顺差美元,近10年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只能被动收购绝大部分“双顺差”美元,结果导致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长。截至201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高达3.18万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双顺差”美元基本上都进入了国家外汇储备。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十分严重,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革治理的地步。
二、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长期奉行“出口导向”政策,外贸出口年年增长
自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起,我国开始实施“出口导向”政策,旨在扩大出口,获取更多的外汇,支持国家各项建设,因此外贸出口年年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形成了对出口的“路径依赖”,但此时国家仍将鼓励Ⅲ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结果导致近10年来外贸出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如1994年我国出口总额仅为1210.10亿美元,而2011年我国出口总额已高达1.9万亿美元,是1994年的15.69倍。但与此同时,我国进口的增长速度却没有跟上出口增长的速度,导致进出口大量顺差。据统计,1994--2011年我国出口顺差累计总额高达1.7万亿美元。国家长期以“出口导向”为战略的外贸发展理念。引致出口顺差的大量累积,最终导致今天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失衡现象。
(二)“敝口”引进外资,巨量外资流入中国
近30年来,我国一直实施“敞口”引进外资政策,目的是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各种引资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如审批、投资领域、税收、进口权等)不断推出,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效仿中央政府的做法.不断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条件(如配套资金、地方税收、土地、水电、原材料、用人等),在我国掀起了经久不衰的引进外资热潮。据统计,1994-2011年外商在我国实际直接投资1.12万亿美元;另外,1994-2011年,我同共举借外债6114.24亿美元。二者相加合计,这17年我国引进外国资金高达1.73亿美元,而这些外国资金大部分沉淀在了我国,进入了国家外汇储备。所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敞口”引进外资政策,最终导致“资本与金融项目”大量盈余,亦成为今天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国际“热钱”潜入,加重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近10年来,以美日为首的两方国家经济日渐低迷,而我国经济向好,人民币存在较大升值预期及利(率)差的刺激下,国际上大量的逐利“热钱”开始投机我国,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伺机套利。国际“热钱”的流入,一定程度导致我国国际收支的“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尤其是在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进一步加强,造成越来越多的国际“热钱”潜入我国。据有关专家估算,目前在我国的存量国际“热钱”大约存数千亿美元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判定:一定数量国际“热钱”的潜入,加重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