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美学与模数
作者:郝怡来源:原创日期:2013-10-15人气:1107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之一,创始人是老子,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家思想认为“无”是万物之本,是一种自然、本真、淡泊、空灵的状态。这种自然、本真的状态是中国艺术所推崇的。道家美学的核心是“道”,其具有超越一切的可能性,这就是“无”,也就是“自然”。因此,道家美学是以无为美,以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中的这种“自然”是非常先进的理念,与西方的很多设计思想不谋而合。
西方艺术家与设计师对于中国的道家美学非常认同。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空间是人们使用的有效空间,而我们设计的却是建筑材料所堆砌的建筑结构,这不正是“有”和“无”的关系吗?“有”是为“无”服务的,没有良好的建筑设计就没有舒适的使用空间。设计师设计的外在是为了人能更好地使用没投入资金的那一部分空间,这就是“无”之用。
西方建筑设计上有模数这一说法,是建筑设计中为了符合人体的尺度而建立的新的数量体系系统。模数这一概念与道家美学中的“自然”有异曲同工之效。
所谓模数,属于器物的功能方面,是现代人体工程学研究的范畴。模数的概念最早是由国外的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是一个新的数量体系系统,其目的是为建筑以及工业设计提供一个符合人体尺度的、具有和谐比例关系的尺寸控制工具,核心是试图利用人们对级数变化心理反应所产生的秩序美进行设计。勒·柯布西耶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崇尚一种理性的设计方法,认为机械美学是一种简单化和标准化的形式,这些设计理念都在其著作《走向新建筑》以及设计中体现出来,其认为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当机器美学和建筑自身所蕴含的本质结合起来时,通过体量、外观和结构就可体现建筑设计的原始形体,这就是“美的形体”。勒·柯布西耶所提倡的和谐的、与自然法则一致的观点实际上就是模数的观点,这要求天人合一,是我国道教美学的一种体现。
模数关系可以说是物品比例和尺度的关系。比例研究的是物体长、宽、高三个方向量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的大小、印象和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和谐的比例产生美感,什么是和谐的美感呢?其实,和谐的比例就是符合人体尺度的比例,也就是符合模数关系的比例。良好的比例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内在逻辑性。脱离材料的力学性而追求的一种绝对抽象的比例是荒唐的。良好的比例可保证良好的功能,而美是离不开目的性的,没有目的的美不是真正的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中国,早就应用了模数制。中国古代制作家具时的榫卯结构就采用了节点结合的方法,这就是最早的模数制的应用。梅尔文·瓦霍维亚克说:“中国节点最精细的一方面是模数制的应用,将视觉因素和手工技能融合在一起,无论桌面是圆的还是矩形的,壁柜是小还是大,骨架和平面都是‘积木’。掌握了模数的制作技巧对装配一件大家具来说是绰绰有余的。”由于使用了节点设计,那时的每件中国家具都可在最后进行装配。由于模数制这种技艺容易传承,可高效地执行和应用,从而批量地制造出更多的民众需要的物品。在《鲁班经》中就绘制了明朝和清朝的常规设计图样。设计师一般只提供一些家具的草图和指导,模数应该就是中国古代设计师的草图。这些草图在现代看来应是遵照人体工程学的比例绘制的、用于辅助设计的原始数据。
不论是西方模数概念,还是中国早已出现了的模数理念,都是同样的目的和类似的思维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是现代人体工程学的完美体现。道家美学所崇尚的“自然”“天人合一”也是把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人,没有好的自然,何谈舒适的人。
模数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其以人体尺度和人的感知能力为准。人体本身结构就蕴含着最完善的比例关系。如果用这个比例关系去设计与人有关的空间和物体,创造出来的空间和物体也应是比较和谐、完美的。
道家所主张的“天人合一”是自然与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的关系的最好写照。这里的“天”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类应顺应自然的规律,与其和谐相处,达到“返璞归真”的境地。在设计中应注重设计作品与自然的结合,顺应自然规律,把作品与自然的融合作为设计的最高准则,这就是所谓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大巧若拙”。因为道家美学认为的美是一种自然之美,人们只能顺应这种美,去“道法自然”。《园冶》中也表达了这种有无相生、疏密相间、曲直有度,虽为人做却又要宛如天开的天人合一,许多西方现代艺术家和设计师认为,道家美学思想是最大的人本思想和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家美学宣扬的这种“天人合一”,这种“自然”就是一种模数的观念。模数注重的是人体的尺度,其实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把人的利益放到一个高度,但是要想实现以人为本,首先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顺应了自然规律,协调好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才能使设计既具有功能性又具有美学价值。其实功能完好、以人为本、符合模数的尺度的设计本身就具备了各种形式美感和自然美感。这种美感是平和的,不会引起视觉和心灵的骚动和不安,这是大自然的真实、朴素、和谐的美,体现了自然的真诚,这就是道法自然。
参考文献:
[1]Melvin J Wachowiak.中国家具研究新方向[J].亚洲艺术,1991.
[2]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第二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西方艺术家与设计师对于中国的道家美学非常认同。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空间是人们使用的有效空间,而我们设计的却是建筑材料所堆砌的建筑结构,这不正是“有”和“无”的关系吗?“有”是为“无”服务的,没有良好的建筑设计就没有舒适的使用空间。设计师设计的外在是为了人能更好地使用没投入资金的那一部分空间,这就是“无”之用。
西方建筑设计上有模数这一说法,是建筑设计中为了符合人体的尺度而建立的新的数量体系系统。模数这一概念与道家美学中的“自然”有异曲同工之效。
所谓模数,属于器物的功能方面,是现代人体工程学研究的范畴。模数的概念最早是由国外的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是一个新的数量体系系统,其目的是为建筑以及工业设计提供一个符合人体尺度的、具有和谐比例关系的尺寸控制工具,核心是试图利用人们对级数变化心理反应所产生的秩序美进行设计。勒·柯布西耶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崇尚一种理性的设计方法,认为机械美学是一种简单化和标准化的形式,这些设计理念都在其著作《走向新建筑》以及设计中体现出来,其认为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当机器美学和建筑自身所蕴含的本质结合起来时,通过体量、外观和结构就可体现建筑设计的原始形体,这就是“美的形体”。勒·柯布西耶所提倡的和谐的、与自然法则一致的观点实际上就是模数的观点,这要求天人合一,是我国道教美学的一种体现。
模数关系可以说是物品比例和尺度的关系。比例研究的是物体长、宽、高三个方向量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的大小、印象和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和谐的比例产生美感,什么是和谐的美感呢?其实,和谐的比例就是符合人体尺度的比例,也就是符合模数关系的比例。良好的比例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内在逻辑性。脱离材料的力学性而追求的一种绝对抽象的比例是荒唐的。良好的比例可保证良好的功能,而美是离不开目的性的,没有目的的美不是真正的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中国,早就应用了模数制。中国古代制作家具时的榫卯结构就采用了节点结合的方法,这就是最早的模数制的应用。梅尔文·瓦霍维亚克说:“中国节点最精细的一方面是模数制的应用,将视觉因素和手工技能融合在一起,无论桌面是圆的还是矩形的,壁柜是小还是大,骨架和平面都是‘积木’。掌握了模数的制作技巧对装配一件大家具来说是绰绰有余的。”由于使用了节点设计,那时的每件中国家具都可在最后进行装配。由于模数制这种技艺容易传承,可高效地执行和应用,从而批量地制造出更多的民众需要的物品。在《鲁班经》中就绘制了明朝和清朝的常规设计图样。设计师一般只提供一些家具的草图和指导,模数应该就是中国古代设计师的草图。这些草图在现代看来应是遵照人体工程学的比例绘制的、用于辅助设计的原始数据。
不论是西方模数概念,还是中国早已出现了的模数理念,都是同样的目的和类似的思维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是现代人体工程学的完美体现。道家美学所崇尚的“自然”“天人合一”也是把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人,没有好的自然,何谈舒适的人。
模数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其以人体尺度和人的感知能力为准。人体本身结构就蕴含着最完善的比例关系。如果用这个比例关系去设计与人有关的空间和物体,创造出来的空间和物体也应是比较和谐、完美的。
道家所主张的“天人合一”是自然与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的关系的最好写照。这里的“天”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类应顺应自然的规律,与其和谐相处,达到“返璞归真”的境地。在设计中应注重设计作品与自然的结合,顺应自然规律,把作品与自然的融合作为设计的最高准则,这就是所谓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大巧若拙”。因为道家美学认为的美是一种自然之美,人们只能顺应这种美,去“道法自然”。《园冶》中也表达了这种有无相生、疏密相间、曲直有度,虽为人做却又要宛如天开的天人合一,许多西方现代艺术家和设计师认为,道家美学思想是最大的人本思想和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家美学宣扬的这种“天人合一”,这种“自然”就是一种模数的观念。模数注重的是人体的尺度,其实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把人的利益放到一个高度,但是要想实现以人为本,首先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顺应了自然规律,协调好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才能使设计既具有功能性又具有美学价值。其实功能完好、以人为本、符合模数的尺度的设计本身就具备了各种形式美感和自然美感。这种美感是平和的,不会引起视觉和心灵的骚动和不安,这是大自然的真实、朴素、和谐的美,体现了自然的真诚,这就是道法自然。
参考文献:
[1]Melvin J Wachowiak.中国家具研究新方向[J].亚洲艺术,1991.
[2]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第二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