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教学中曲目选择的原则
作者:李芳来源:原创日期:2013-10-18人气:948
一、高师钢琴教学中合理选择曲目的重要意义
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合理的曲目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而具体到高师钢琴教学中,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普遍性和针对性两个方面。普遍性的意义在于,钢琴艺术发展到今天,国内外的音乐家已经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通过一些曲目的演奏,就能使演奏技术得到锻炼,音乐视野更加开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种练习曲,主要是为了解决基本的演奏技术。首先可视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初步实现技术和作品的融合,而后则是演奏一般水平的曲目,初步达到高校钢琴教学的要求。曲目选择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这本身就是学习的一部分,表现为一种普遍性的意义。而其针对性的意义在于,高师钢琴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师,通过合理的曲目选择,能够突出这种师范性特征,从而使学生的各种实用技能得到强化,如高师钢琴教学中,不需要过分追求演奏的高难度和高质量,反而应突出对弹唱、伴奏能力的训练,这就需要有合理的曲目选择与之相适应。之前各种高师钢琴教学的演奏中,普遍都对曲目选择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而在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需要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以切实体现出高师钢琴教学的特色,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以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高师钢琴教学中曲目选择的原则分析
(一)技术优先
钢琴演奏是一门技术,或者说是一门操作技能。技术越熟练,日后的学习才能越得心应手。通俗地说,如果一人连字都不认识,指望其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文章就是无稽之谈了。因此,钢琴学习是以技术的学习为主。具体到曲目选择来说,要突出两个特点。第一是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生在迈入大学校门之前,不论基础如何,在高校阶段学习中都应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切不可好高骛远,盲目追求曲目的难度。特别是那些之前钢琴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演奏的曲目比自己难度大,难免会产生一种攀比心理。对此,教师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以一种平和心态来面对演奏。乐曲简单,难度小,但同样是乐曲,同样需要用心地演奏,演奏好了同样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慢慢增加乐曲的难度。第二是扎实性。不论是何种难度的钢琴演奏,都应以扎实的演奏为基础,这里主要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俄罗斯钢琴学派中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即不论学生当下的演奏水平如何,在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专门针对基本功的测试。如果测试不合格,那么,其乐曲演奏得再优秀,也不能过关。因此,教师应把基础练习的曲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切不可忽视这些练习曲的作用。
(二)因人而异
知名钢琴家范继森在谈及自己的两名得意门生——孔祥东和许斐平的时候说:“孔祥东一天到晚,身上都充满了热情,一坐到钢琴前,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而许斐平则相对内向,力求把每一个音都演奏得完美无缺。”对此,范继森给两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曲目。对于孔祥东,要求其演奏一些我国钢琴作品,特别是一些由传统乐器改编而来的作品,因为我国钢琴作品追求一种意境,需要演奏者用心去体会和表现,一个音演奏得稍不到位,这种意境美感就会有很大的缺失;对于许斐平,范继森则要求其演奏一些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如肖邦、李斯特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各种情感,需要演奏者全身心地投入,否则就演奏不出作品的激情。从范老师对两位钢琴家的培养来看,对于曲目的选择,就秉承了因人而异的原则。而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也应秉承这种原则。每一个学生的钢琴演奏基础、性格脾气、演奏习惯都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曲目设置,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势必会让学生得不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应遵循“去同求异,以同为主”的培养理念,对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和细致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学生选择合理的曲目,量身制定培养方案。虽然具体的曲目不同,但都是以最大限度挖掘其演奏潜力为目标,如从演奏技术上,针对盲目求快、求深的学生,应强调基础练习,多演奏一些练习曲;从演奏性格上,针对外向的学生,多布置一些情感较细腻的作品,如标题作品、钢琴小品等,针对内向的学生,多布置一些情感表达比较炽热的作品,如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从学生自身的条件出发,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日后的发展规划为指导,科学地选择曲目,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些钢琴学习中的“因人而异”,都会成为学生所秉承的教学理念,而其以后的教学风格,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三)资料优先
钢琴演奏是一门二度创作,作曲家提供的各种创作素材越丰富,给我们理解乐曲的帮助越大,有助于我们了解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创作心境。因此,在曲目选择上,要首先选择那些文献和史料较为详实的作品。当今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基本上都能做到有资料可查,这些关于作曲家传记、演奏指导文献、名家演奏的录音等,都应成为学生学习重要的辅助资料。因此,在教学中,可对此向学生提出要求,让其主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这个搜集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与之相对的是,一些过于冷门和少见的作品,则应较少涉及。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演奏完了,也不知道演奏得如何,如果某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当,还容易走进误区。所以应选择那些有丰富相关资料的、版本较为固定的作品。对于这一点,著名钢琴家傅聪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十分重视曲目的精准度,曾经因为一个表情记号而进行了多次考证。钢琴家对待熟悉的曲目尚且如此,作为一般学习者,更要从熟悉的曲目入手,以熟练和有感情的演奏为目标,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去演奏一些冷门作品。通过演奏这些作品,能够和别人的演奏形成一种对比,以此来找到自身的差距,在下一步的练习中有针对性地改进。
(四)体现师范性
高校钢琴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教师,这是其个性特点所在,也是培养的本质目的所在。所以,高师钢琴教学,应对这个目标有充分的体现。在保证扎实的基本演奏技术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的技能培养,如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对即兴伴奏和即兴演奏的能力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教师对曲目做出一定的规划。那些难度较大的作品,对于师范生来说意义不大,如果陷入了求深、求精的误区,会浪费其宝贵的学习时间。而根据上述两点要求,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作品,如时下很多学生都爱演奏流行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钢琴网站上有专门的伴奏版本和弹唱版本。对此,教师可适当予以放宽,允许学生演奏一些该类型的曲目,让其真正学到学习致用的本领,适应基础教育中音乐教师的能力要求。
(五)突出舞台性
高师钢琴教学中,多数学生的实践机会,或者说站在舞台上演奏的机会,只出现在一年的两次考试中。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才能真正地把握。因此,应对艺术实践环节予以大力加强和完善。而这种舞台实践则是以曲目的合理选择为基础的。良好的曲目选择,对于学生舞台信心的培养和舞台演奏表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举例来说,一些学生因为自身心理条件的限制,加之舞台实践的机会较少,所以在公开演奏中难免会感到紧张,如果曲目选择得不合理,如难度较大、熟练程度不够等,则会在无形中使演奏的压力加大,并且直接导致演奏的失败,从而留下了一次失败的演奏经历。反之,如果在曲目的选择上,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沟通,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感受,则会让他们的压力减轻很多,从而在一次次成功的舞台演奏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上讲台,面对台下的学生会更加从容。
结语
作为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学,既有符合一般钢琴教学的共性特征,也有特有的师范性个性特征,所以在曲目选择上有着自身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曲目安排,既要让学生学到良好的钢琴技能,又要使之符合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因此,应予以充分重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高师钢琴教学的本质目的出发,就曲目选择方面进行了大方向和原则性的思考。更多细致的计划和应用,还有待于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也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因合理的曲目选择而受益,成长为社会和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合理的曲目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而具体到高师钢琴教学中,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普遍性和针对性两个方面。普遍性的意义在于,钢琴艺术发展到今天,国内外的音乐家已经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通过一些曲目的演奏,就能使演奏技术得到锻炼,音乐视野更加开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种练习曲,主要是为了解决基本的演奏技术。首先可视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初步实现技术和作品的融合,而后则是演奏一般水平的曲目,初步达到高校钢琴教学的要求。曲目选择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这本身就是学习的一部分,表现为一种普遍性的意义。而其针对性的意义在于,高师钢琴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师,通过合理的曲目选择,能够突出这种师范性特征,从而使学生的各种实用技能得到强化,如高师钢琴教学中,不需要过分追求演奏的高难度和高质量,反而应突出对弹唱、伴奏能力的训练,这就需要有合理的曲目选择与之相适应。之前各种高师钢琴教学的演奏中,普遍都对曲目选择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而在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需要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以切实体现出高师钢琴教学的特色,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以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高师钢琴教学中曲目选择的原则分析
(一)技术优先
钢琴演奏是一门技术,或者说是一门操作技能。技术越熟练,日后的学习才能越得心应手。通俗地说,如果一人连字都不认识,指望其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文章就是无稽之谈了。因此,钢琴学习是以技术的学习为主。具体到曲目选择来说,要突出两个特点。第一是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生在迈入大学校门之前,不论基础如何,在高校阶段学习中都应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切不可好高骛远,盲目追求曲目的难度。特别是那些之前钢琴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演奏的曲目比自己难度大,难免会产生一种攀比心理。对此,教师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以一种平和心态来面对演奏。乐曲简单,难度小,但同样是乐曲,同样需要用心地演奏,演奏好了同样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慢慢增加乐曲的难度。第二是扎实性。不论是何种难度的钢琴演奏,都应以扎实的演奏为基础,这里主要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俄罗斯钢琴学派中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即不论学生当下的演奏水平如何,在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专门针对基本功的测试。如果测试不合格,那么,其乐曲演奏得再优秀,也不能过关。因此,教师应把基础练习的曲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切不可忽视这些练习曲的作用。
(二)因人而异
知名钢琴家范继森在谈及自己的两名得意门生——孔祥东和许斐平的时候说:“孔祥东一天到晚,身上都充满了热情,一坐到钢琴前,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而许斐平则相对内向,力求把每一个音都演奏得完美无缺。”对此,范继森给两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曲目。对于孔祥东,要求其演奏一些我国钢琴作品,特别是一些由传统乐器改编而来的作品,因为我国钢琴作品追求一种意境,需要演奏者用心去体会和表现,一个音演奏得稍不到位,这种意境美感就会有很大的缺失;对于许斐平,范继森则要求其演奏一些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如肖邦、李斯特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各种情感,需要演奏者全身心地投入,否则就演奏不出作品的激情。从范老师对两位钢琴家的培养来看,对于曲目的选择,就秉承了因人而异的原则。而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也应秉承这种原则。每一个学生的钢琴演奏基础、性格脾气、演奏习惯都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曲目设置,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势必会让学生得不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应遵循“去同求异,以同为主”的培养理念,对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和细致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学生选择合理的曲目,量身制定培养方案。虽然具体的曲目不同,但都是以最大限度挖掘其演奏潜力为目标,如从演奏技术上,针对盲目求快、求深的学生,应强调基础练习,多演奏一些练习曲;从演奏性格上,针对外向的学生,多布置一些情感较细腻的作品,如标题作品、钢琴小品等,针对内向的学生,多布置一些情感表达比较炽热的作品,如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从学生自身的条件出发,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日后的发展规划为指导,科学地选择曲目,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些钢琴学习中的“因人而异”,都会成为学生所秉承的教学理念,而其以后的教学风格,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三)资料优先
钢琴演奏是一门二度创作,作曲家提供的各种创作素材越丰富,给我们理解乐曲的帮助越大,有助于我们了解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创作心境。因此,在曲目选择上,要首先选择那些文献和史料较为详实的作品。当今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基本上都能做到有资料可查,这些关于作曲家传记、演奏指导文献、名家演奏的录音等,都应成为学生学习重要的辅助资料。因此,在教学中,可对此向学生提出要求,让其主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这个搜集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与之相对的是,一些过于冷门和少见的作品,则应较少涉及。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演奏完了,也不知道演奏得如何,如果某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当,还容易走进误区。所以应选择那些有丰富相关资料的、版本较为固定的作品。对于这一点,著名钢琴家傅聪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十分重视曲目的精准度,曾经因为一个表情记号而进行了多次考证。钢琴家对待熟悉的曲目尚且如此,作为一般学习者,更要从熟悉的曲目入手,以熟练和有感情的演奏为目标,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去演奏一些冷门作品。通过演奏这些作品,能够和别人的演奏形成一种对比,以此来找到自身的差距,在下一步的练习中有针对性地改进。
(四)体现师范性
高校钢琴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教师,这是其个性特点所在,也是培养的本质目的所在。所以,高师钢琴教学,应对这个目标有充分的体现。在保证扎实的基本演奏技术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适合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的技能培养,如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对即兴伴奏和即兴演奏的能力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教师对曲目做出一定的规划。那些难度较大的作品,对于师范生来说意义不大,如果陷入了求深、求精的误区,会浪费其宝贵的学习时间。而根据上述两点要求,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作品,如时下很多学生都爱演奏流行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钢琴网站上有专门的伴奏版本和弹唱版本。对此,教师可适当予以放宽,允许学生演奏一些该类型的曲目,让其真正学到学习致用的本领,适应基础教育中音乐教师的能力要求。
(五)突出舞台性
高师钢琴教学中,多数学生的实践机会,或者说站在舞台上演奏的机会,只出现在一年的两次考试中。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才能真正地把握。因此,应对艺术实践环节予以大力加强和完善。而这种舞台实践则是以曲目的合理选择为基础的。良好的曲目选择,对于学生舞台信心的培养和舞台演奏表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举例来说,一些学生因为自身心理条件的限制,加之舞台实践的机会较少,所以在公开演奏中难免会感到紧张,如果曲目选择得不合理,如难度较大、熟练程度不够等,则会在无形中使演奏的压力加大,并且直接导致演奏的失败,从而留下了一次失败的演奏经历。反之,如果在曲目的选择上,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沟通,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感受,则会让他们的压力减轻很多,从而在一次次成功的舞台演奏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上讲台,面对台下的学生会更加从容。
结语
作为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学,既有符合一般钢琴教学的共性特征,也有特有的师范性个性特征,所以在曲目选择上有着自身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曲目安排,既要让学生学到良好的钢琴技能,又要使之符合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因此,应予以充分重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高师钢琴教学的本质目的出发,就曲目选择方面进行了大方向和原则性的思考。更多细致的计划和应用,还有待于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也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因合理的曲目选择而受益,成长为社会和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