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史学视域内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英雄性情感表现

作者:杨晓辉来源:原创日期:2013-10-18人气:1140
 一、贝多芬及其钢琴奏鸣曲
(一)奏鸣曲的发展
奏鸣曲作为西方古典的体裁之一,一般由3到4个乐章组成。其在形成的最初泛指一切器乐曲,并且不仅仅局限于某种器乐的独奏,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之后,奏鸣曲式逐渐定型,成为了专门由器乐进行独奏的曲式。
奏鸣曲的形成,其实质是西方音乐风格和思维的积淀,奏鸣曲的地位最终得以奠定,是和协奏曲、歌剧、组曲等音乐体裁的演变和发展分不开的,在这些音乐体裁中,四乐章的形式雏形得以确立,复调曲式影响了奏鸣曲快板曲式的形成,格鲁克歌剧中的戏剧性冲突导致奏鸣曲中形象的冲突对比的加强,意大利歌剧中的咏叹调对奏鸣曲的再现形式起到了影响。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十二平均律的使用、钢琴的现代化革新、演奏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对奏鸣曲的发展进行了推动,奏鸣曲的体裁也越来越得到作曲家们的重视。
交响乐和奏鸣曲同属于器乐演奏的创作领域。音乐家们为了充分地表现理想和现实、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并寻找释放情感的方式,开始在音乐作品中加入紧张激烈的对比,因而使得奏鸣曲中的展开部开始逐渐效仿交响乐中的戏剧性效果,这一举动,使得奏鸣曲中的情感世界逐渐丰富起来。
(二)贝多芬的音乐历程
贝多芬主要是在贵族的社交圈之内来进行其音乐活动的,这种经历使得其能够大量接触到当时的进步知识和思想,以及对其他种类的艺术也有着了解。贝多芬对于古典时期音乐成果的融合与吸收受到了多个音乐家的影响,如内弗、巴赫、克列门蒂等,另外,最重要的是他能够得到海顿以及莫扎特等有着代表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的教诲,他们的作品都对贝多芬后来的表演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为其创作提供了优秀的艺术环境。
海顿与莫扎特的创作带着浓重的宫廷风味,贝多芬在其基础之上,其同类型的钢琴奏鸣曲式创作却成为了英雄性的时代和社会精神与情感的集中反映,在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中,音乐已经成为了自我精神的表现,其在古典乐派的创作语汇以及技法中加入了英雄性的情感,最终形成了有着浪漫主义象征的新音乐风格。
(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英雄性情感特征的来源
浪漫主义更加强调的是抒发个人的艺术情感,其中饱含着强烈的主观意识,使得古典主义的规则已经不再适用,在音乐形式上其表现为夸张的大幅度强弱对比,将个人理想和情感的抒发和展现作为艺术家创作的目标,而贝多芬在创作中表现的澎湃汹涌的不竭激情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关键。贝多芬不但在情感方面有着丰富过人之处,在其创作的手法方面,长期的磨练实践以及艺术积累使其能够博采众长,其浪漫主义和古典音乐一脉相承。从巴赫、莫扎特等前辈的音乐作品之中,贝多芬吸收了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并且将之集中化地体现出来,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定的发展。
贝多芬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领头人,但仍然是古典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他用理性的视角来看待历史的精髓,创造了32首博大精神的钢琴奏鸣曲。贝多芬所拥有的强烈情感,成就了其音乐中愤懑、阴郁和充满反抗精神的英雄性的情感特征,而其钢琴奏鸣曲中英雄的形象也就此确立。
二、英雄性情感的体现
(一)时代特征
狂飙突进运动作为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先驱,是法国思想启蒙运动情感和精神的呼应,在18世纪下半叶开始兴起。在18世纪末,柏林、海德尔堡等地区出现了浪漫主义运动之风,自然、爱情、个人精神等主题作为新式的文艺创作源泉,在各种文艺作品中大量出现。这个时代的思想精神对贝多芬的艺术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音乐表现形式上,表现为“鼓点音”的特征非常突出。比如在Opus 28第一乐章的第77—103小节、109—125小节等,外声部使用连绵不绝的旋律音,内声部则采用了同音型反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强烈的内心骚动,并且采用音量渐增的方式来进行彰显。
音乐是使用声音的感性形象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的一种形式,能够反映音乐家对生活独到且丰富的情感体验。贝多芬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在他所处的年代,欧洲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资产阶级以新生阶级的面貌给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当时的时代增添了新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对贝多芬音乐的艺术能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直接导致了其音乐思想中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意志的形成。另外,法国大革命的波折又导致其精神上出现了绝望意象,因此在贝多芬的创作生涯中,英雄和命运相抗衡的主题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里,饱含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并在其32首钢琴奏鸣曲中得到了体现。
(二)音乐形式的表现
1.重音
为在奏鸣曲中创造出乐队演奏的强弱对比效果,贝多芬在钢琴演奏中沿袭和继承了克列门蒂的强劲音响以及演奏手法。另外,在浪漫主义音乐摆脱了传统宫廷音乐的禁锢之后,西方音乐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艺术倾向,也使得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使用优雅而平静的音调来进行创作,而是到处追寻表现对理想的追求和个性的解放愿望,而正是在这种情感之下,贝多芬的音乐创造开始有了渴望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思想以及对封建贵族等级的反抗情绪,在《悲怆》《月光》等钢琴奏鸣曲中体现出来的,正是自身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强烈冲突,且这种感情在《热情》中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表现。
基于这种奔放、热情的性格,以及坚定的信仰,贝多芬在创造中大量使用了重音来进行艺术表现,即使在较为平静的旋律中,也对重音做了一定的处理。使用连续的特强音,来创建排山倒海、波澜壮阔的气势,在其钢琴奏鸣曲中,往往会采用特强音伴随片段音型而持续或反复进行的方式。其中特强音使用的典型形式有对仗工整、层层递进、双重强调、半音阶式强调等,另外还存在特强音和装饰音之间的结合等方式。
2.连续的半音阶
半音阶指的是对自然音组织的偏离、插入或者更改,是对乐音高低进行系统排列的方式之一,在意大利牧歌之中,总是使用半音阶来表现情感中的颓废消极的一面,比如崩溃、哭泣、哀悼等,而在尼德兰音乐领域中,半音阶的使用除了这些情感的表达之外,还被视为上帝用来对信徒们的虔诚进行考验而设定的。在海顿F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中,就有着半音阶化的复调织体的使用。
贝多芬在对快板乐章进行处理时,完全抛开了其中的忧伤和绝望的感情特质,其中的原因并非贝多芬一厢情愿地对慢板乐章中迷惘痛苦和人性中的弱点相契合的特点做出否定而导致的。只是在诸如Allegretto、Presto等速度较快的章节之中,三连音以及半音阶的结合使用,表达的是其本人急于摆脱困境的心情,在其钢琴奏鸣曲之中,并没有使用半音阶来表现一种无止境的绝望忧伤,另外即使在相对较为温和的情绪中,其也能够引入半音阶的手法,创作出优美的篇章。
音乐之于其他艺术的优越性,就在于其既能够表达感情的内容,还能够方便地表达感情的强度,比如在Opus 7第一乐章的97—98、277—278等小节中半音阶的快速上行就是此类体现。通过音域活动空间的扩大以及sf、cresc的双重加固等方法,贝多芬能够使用瞬间强弱转换以及突然重音、持续不断的震音以及音乐进行的半音阶化来对听众的主观感受进行捕捉,还能够使得外部环境稳健地对内在进行施压,以积攒一种强烈的爆发力,英雄只有将这种潜在的力量释放出来,以实现苦闷和人生壮志的抒发,才能够回归满足、平静以及温和的快乐的状态。
贝多芬创作中蓬勃的生命力和积极创新的能力,能够通过半音阶的使用来得到展现,贝多芬使用半音化的创作手法,集中体现了其钢琴奏鸣曲中戏剧性、动力性、斗争性和英雄性的性格。比如在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章27—38小节中,每个小节的第一音间使用半音下行,来引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Opus 10末章中,贝多芬在其情感的叙述方面非但没有使用乏味的单调方式,反而通过变奏手法、在内声部放置动机以及尾声的纯净情感来共同形成一种缓冲力量,使得半音阶在英雄的情感表达方面更加突出。
(三)英雄性情感的特征
1.不谐和音的运用
不谐和音在音乐中有着基本的乐理意义,音乐是一种有着自己独特表述方式的语言,想要给听众带来激动、振奋和感动,不能仅仅依靠谐和的乐音,在音乐中艺术、有效地使用不谐和音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谐和音在演奏中比较柔和,而不谐和音则较为响亮,这是因为不谐和音有着唤起情感的作用,而谐和音则使人安静。贝多芬在自己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中所使用的不谐和音,其实质只是不被当时听众所习惯的某些乐音组合。然而在实际的运用上,这些不谐和音作为基本的音乐材料,由于本身有着较为刺耳、尖锐的音响特点,而往往在深刻情感的表达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比如痛苦、压抑、冲突等,这些情感通过激烈紧张的不谐和音,使得英雄性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个性化表现。
比如在贝多芬第一首奏鸣曲中就有着分散减七和弦的使用,在第二首奏鸣曲起始58—76小节中,使用三和弦分解作为旋律的伴奏音型,表现出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76—82小节中延伸使用了八小节的减七和弦。在第七首的慢板乐章之中,更是有着减七和弦的连续使用。在第十三首中的最后乐章,以弱奏的形式呈现副部,左手是F音的持续弹奏,且有着不谐和的托卡塔式的音型的出现。而在最后一首中减七和弦始终贯穿着全篇。
2.抒情性情感的反衬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使用抒情的情感来对英雄性的情感进行反衬,也是其作品中英雄性情感特征的独特表现。除了歌唱式的抒情方法之外,乐句和乐节之中存在的停顿和休止所形成的情感阻塞,也是常用的抒情性表达方法之一,这种音乐语汇所包含的非连贯性,能够使人暂时忘却贝多芬音乐中独特和狂暴的情感勃发,和其他乐章结合在一起,来描绘其心目中英雄所具备的情感和理智。
比如在Opus 13的第二乐章中,在纯净且温暖人心的主题之后,左手旋律中质朴含蓄的音调从十六分音符的分解音型,逐渐加入律动的三连音,使得原本旋律中的浅吟低唱式的抒情中带有了一定的焦躁不安,不但在23—27小节内声部半音进行中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愁苦,而且在内声部中使用三度双音的三连音,使这种情感更加急剧,躁动不安的情感隐藏在平静的主旋律之下,最终在42—43小节中通过三次片段推进以及八度持续强奏使得乐曲外在的祥和与平静被打破。
贝多芬的抒情篇章以及慢板乐章,总是流露出沉静思索以及淡淡的孤寂、哀伤的情感,其中大多数都是作为其潜藏能量的爆发而积蓄力量的前奏。这些抒情的节奏有着各异的形态,其中既有对温馨生活、毕生真爱、幸福人生的向往,也有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其中主要的情感特征有欲言又止式的跳跃,以及带有一定宗教特征情感的赞歌合唱。
比如在Opus 22的慢板乐章中,在鼓点音型的段落中使用八度加固,表现出自由奔放而又悲壮深沉的情感,在29小节以及76小节中,表现出了细腻的浪漫气息和情感。然而即便是在抒情性的乐章之间,贝多芬依然在柔美中隐藏着英雄般的难耐焦灼的情感,其中情感的矛盾依然得不到抑制。另外,借助减弱符号来对特强转弱进行标明,使得其中的过渡更加顺畅和圆滑。
3.套曲结构的使用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显著的特征是张弛有致、逻辑严密,且各个乐章之间既有着并置对比的关系,也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导致了乐章中的各种音乐材料之间有着一定的连贯性。
在Opus 2中,运用了sf等来实现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之间的维系,使这两乐章能够在英雄性的情感特征之下得到统一。这首曲子全部4个乐章都使用弱起小节来开场,在调性、拍号、曲式结构、休止符延长等方面都顾及到了首尾的一致,在情感方面也以充满了英雄张力的刚毅音型来实现回归收束。在第一奏鸣曲中,所突出表现的推陈出新的创作手法,以及并发的情感是贝多芬乐思发展的动力,从总体而言,该曲有着硬朗的风格,其中有着鲜明的英雄个性,正视着现实的残酷,且依然勇往直前。
在Opus 10中,第一乐章以八度—双八度的齐奏来作为主题,描述了英雄昂首阔步前进的特征,然后使用三次连续的强奏来象征英雄强烈的战斗意志。在124—128小节中,持续进行的音型片段和连续下降的八度,为展开部的呈现奠定了基础。除了带有强烈冲突的情感特征之外,作品还呈现了情感的递进式的发展过程,通过双音加强以及音响强度的增厚,增强了对听众听觉的冲击。在展开部中不断上行的跳音以及大跳单音的穿插,营造了尖锐而步步逼人的片段。
4.结构规模的创新
贝多芬在其钢琴奏鸣曲中,普遍地运用了奏鸣曲式,且其中各个次级曲式有着充分的展开,在情感对比方面也较为鲜明,在不同的程度上对音乐中的英雄性情感特征进行了一定的突显。
奏鸣曲的使用依靠音乐段落之间存在的情绪对比,以及主部和副部主题的松弛和紧张的对比来实现戏剧性展开,比如在Opus 2的主部和副部的主题之间迥然相异的特征,在音型的跳跃以及旋律连绵不断的下降方面得到体现,主部和副部之间既源自于同样的音乐性格,又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因而形成了矛盾存在的基础。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非常恰当地对音乐的对立统一这一理念进行了理解和反映,在音乐领域,往往应该从其独有的艺术方式来对其矛盾学说进行丰富和发展。纵观贝多芬前半部分的创作,其乐曲的展开部往往都是在对呈示部潜藏因素的发展和继续,如在Opus 31第一乐章中,在三次极弱的经过句之后紧接强奏三连音,是对呈示部中的材料进行的双音化发展,且对低音部以及高音部音域也有着一定的拓宽效果。在展开部之中,贝多芬通过连绵的乐思将主部和副部的动机进行发展,使得二者之间的矛盾得到进一步激化,表现了抒情性旋律和战斗性动机的更迭和冲突,另外在乐曲最后还有英雄式的高亢和弦交替,然后干净利落地结束样式,也有在专一的主题上面进行转调,从而创造出连绵的交响化乐句。贝多芬通过这些主部、副部主题的扩展和派生等技法来形成不同的音乐高潮,并且通过无与伦比的活力和强度进行再现部的准备,通过相关主部主题的段落来制造一定的紧张感,使乐曲的总效果得到再现。
结语
在贝多芬的一生中,与命运的抗争是永恒的主题,贝多芬将其和命运的抗争融入大量的作品中,营造了波澜壮阔的艺术情感。而其32首钢琴奏鸣曲,更是贝多芬自身的英雄性情感的完整抒发。本文立足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本身,对其中的英雄性情感特征、表现内容以及手法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希望对我国音乐情感表达方面的研究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