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描写艺术探微
作者:高思源来源:原创日期:2013-11-01人气:1126
在记叙或者写景抒情的文章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往往需要进行景色描写。优美生动的景色描写,能够营造气氛,烘托感情,给人带来艺术美的享受,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景色呢?结合课文《春》,我们会发现优秀的景色描写有这样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首先,景色描写要抓住并突出景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成为该事物并和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本质特点。怎样才能发现并把握景物的特征呢?除了作者的生活积累以外,写作前的仔细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观察又不同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泛泛看看,要注意选取恰当的观察角度,确定合适的立足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感受观察对象。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在观察前还要有明确的目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思考,从繁杂丰富的表面现象中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把真正能代表事物特点的本质特征提取出来,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极其明确的感觉,才能留下鲜明的印象。如写春雨,作者说“看,像牛毛,像细丝,像花针,密密的斜织着”,把春雨细密、明亮、绵长的特点就表现出来了。如果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是写不出这样的雨来的。再如写春风,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下子就把春风温柔的特点表现出来了,就让读者感觉到是春天的风,而不是其他什么季节的风。这就抓住并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点,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其印象当然较为鲜明了。
其次,要调动不同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景物有不同侧面、不同特点,要从不同角度去感知、去体验,把描写对象各个方面的特点把握清楚,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才会具体细致、真实全面,而不是干巴巴的,只有筋骨没有肌肉的平面景像,才能有血有肉的、立体的站立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如写春花,就不仅写了视觉,看到的鲜艳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还写到了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突出场景的热闹,还写到了嗅觉,“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透着诱人的香气。这样写来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给人一种真切具体的感受。
再次,要注意在写景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景色描写和思想感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很少有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写景就不可避免的带上作者的主观感情,达到我们所理解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情景交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就是说,作者在写景时,并不是单纯的描写景物,而是经过作者选择之后带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的景物,同时作者在文中抒情,也不是空洞的口号式的直抒胸臆,而要借助于具体的景物,把主观心情融入其中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增强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喜欢。当然这种感情的流露有时是直接的,但更多的时候是融汇在字里行间,在作者叙述描写之中自然而然渗透出来的,需要读者去细心的揣摩体会,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如写春草中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的语句,就把春回大地人们轻松喜悦的心情在人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了,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增添了景色描写的感染力。
第四,在景物描写中要注意展开想象,虚实结合,这样才能生发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美感来。有人说景物之美,多在想象,能够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美,还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真正撼人心魄的美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鲜明的画面来。所谓看景不如听景,也是这样的道理。在听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填补很多内容,甚至于本来没有的内容,也可以在想象中把它呈现出来,达到一种虚实结合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让人难以忘怀。如写春花,作者说“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就写了作者的想象,由春花想到秋实,由眼前鲜花盛开的实景想到秋后硕果累累的虚景,既突出了花香,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产生美好的遐想、向往之情。这样虚实结合,相映成趣,增添了景色描写的艺术魅力。
最后,写景的时候要注意美化语言。优美生动的语言不仅能够准确的写景抒情,把描写对象的特点表现出来,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种过目难忘余音绕梁的效果。文学史上一些大家,都注意锤炼语言,从而产生很多传诵千古的优秀诗文,给后人以宝贵的精神财富。选择准确的词语,采用恰当的句式,巧用修辞手法都可以使语言美起来,使所写之景美起来。如写春草“嫩嫩的,绿绿的”,既写了颜色,又写了质地,同时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音乐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个句子既有反复,又有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善解人意的春天在人们的盼望中款款而来,既有人们对春天的渴盼,又有春天到来时轻盈优美的特点,写出了对春天的赞美,同时长短句交替使用,使句式灵活多变,充满灵动之气,起到很好的作用。
景色描写在文中作用很大,对景色描写的分析和学习应该成为阅读教学和作文实践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然,以上所谈只是一点粗浅之见,在景色描写中还有更多更好的内容有待大家去发掘、去研究,这里只是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以引起大家的兴趣。
首先,景色描写要抓住并突出景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成为该事物并和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本质特点。怎样才能发现并把握景物的特征呢?除了作者的生活积累以外,写作前的仔细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观察又不同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泛泛看看,要注意选取恰当的观察角度,确定合适的立足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感受观察对象。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在观察前还要有明确的目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思考,从繁杂丰富的表面现象中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把真正能代表事物特点的本质特征提取出来,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极其明确的感觉,才能留下鲜明的印象。如写春雨,作者说“看,像牛毛,像细丝,像花针,密密的斜织着”,把春雨细密、明亮、绵长的特点就表现出来了。如果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是写不出这样的雨来的。再如写春风,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下子就把春风温柔的特点表现出来了,就让读者感觉到是春天的风,而不是其他什么季节的风。这就抓住并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点,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其印象当然较为鲜明了。
其次,要调动不同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景物有不同侧面、不同特点,要从不同角度去感知、去体验,把描写对象各个方面的特点把握清楚,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才会具体细致、真实全面,而不是干巴巴的,只有筋骨没有肌肉的平面景像,才能有血有肉的、立体的站立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如写春花,就不仅写了视觉,看到的鲜艳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还写到了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突出场景的热闹,还写到了嗅觉,“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透着诱人的香气。这样写来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给人一种真切具体的感受。
再次,要注意在写景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景色描写和思想感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很少有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写景就不可避免的带上作者的主观感情,达到我们所理解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情景交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就是说,作者在写景时,并不是单纯的描写景物,而是经过作者选择之后带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的景物,同时作者在文中抒情,也不是空洞的口号式的直抒胸臆,而要借助于具体的景物,把主观心情融入其中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增强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喜欢。当然这种感情的流露有时是直接的,但更多的时候是融汇在字里行间,在作者叙述描写之中自然而然渗透出来的,需要读者去细心的揣摩体会,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如写春草中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的语句,就把春回大地人们轻松喜悦的心情在人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了,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增添了景色描写的感染力。
第四,在景物描写中要注意展开想象,虚实结合,这样才能生发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美感来。有人说景物之美,多在想象,能够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美,还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真正撼人心魄的美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鲜明的画面来。所谓看景不如听景,也是这样的道理。在听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填补很多内容,甚至于本来没有的内容,也可以在想象中把它呈现出来,达到一种虚实结合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让人难以忘怀。如写春花,作者说“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就写了作者的想象,由春花想到秋实,由眼前鲜花盛开的实景想到秋后硕果累累的虚景,既突出了花香,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产生美好的遐想、向往之情。这样虚实结合,相映成趣,增添了景色描写的艺术魅力。
最后,写景的时候要注意美化语言。优美生动的语言不仅能够准确的写景抒情,把描写对象的特点表现出来,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种过目难忘余音绕梁的效果。文学史上一些大家,都注意锤炼语言,从而产生很多传诵千古的优秀诗文,给后人以宝贵的精神财富。选择准确的词语,采用恰当的句式,巧用修辞手法都可以使语言美起来,使所写之景美起来。如写春草“嫩嫩的,绿绿的”,既写了颜色,又写了质地,同时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音乐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个句子既有反复,又有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善解人意的春天在人们的盼望中款款而来,既有人们对春天的渴盼,又有春天到来时轻盈优美的特点,写出了对春天的赞美,同时长短句交替使用,使句式灵活多变,充满灵动之气,起到很好的作用。
景色描写在文中作用很大,对景色描写的分析和学习应该成为阅读教学和作文实践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然,以上所谈只是一点粗浅之见,在景色描写中还有更多更好的内容有待大家去发掘、去研究,这里只是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以引起大家的兴趣。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