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油画中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初探
作者:洪利标来源:原创日期:2013-11-05人气:3564
一、坦培拉材料的特性
坦培拉材料的特性在于它是一种乳液结合剂。现代坦培拉并非只使用蛋液,也使用干酪素等其他材料做媒介。坦培拉乳液可分为水性和油性乳液。油的成分主要是亚麻仁油、达玛树脂油、松节油,有严格的配对比例和先后投放步骤,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所使用的配方都有所不同,其画面表现出的艺术效果也不一样。用配置好的坦培拉乳液调色粉作画,其颜色在数秒钟就变干,干后的颜色既坚硬又不溶于水,色层相互折射映衬。因为速干和颜料不能长时间存放,所以坦培拉颜色最好是随用随制。水性坦培拉绘画用水多时如水彩一样透明,水少时表现饱满沉稳,适合精细刻画。坦培拉作品保存时间越久就越坚固,并能保持长久的色彩鲜艳度。
二、坦培拉与油画古典混合技法
坦培拉与油画多层混合技法在欧洲传统绘画中有着重要地位。凡·爱克兄弟继承蛋彩坦培拉绘画的优点,首次采用干性油与树脂调色剂,创造了坦培拉和油画的混合技法,形成从蛋彩坦培拉绘画逐渐转向油画的局面,确立了油画在西方古典美术史上最重要的地位。欧洲油画300年间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油画巨匠,代表画家有提香、卡拉瓦乔、凡·爱克兄弟和鲁本斯、伦勃朗、维米尔等,他们不仅创作出了不朽的经典佳作,而且他们的绘画技法与材料的使用各具特色。这些经典作品成为后人研究和探索油画古典技法的宝贵财富。混合技法与设色原理一直为历代画家所研究并丰富着。古典混合技法是很多艺术家一直守望、追捧和研究的绘画技法,此技法对我国写实画家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混合技法的主要特点在于造型和色彩渲染分开解决,“纯灰画法”阶段是用坦培拉颜料作单色素描,干后涂上一层透明底色,在此基底上用油性树脂颜料实施多层晕染。再用坦培拉颜料进行细画(提白)罩染。混合技法的核心是透明罩染。罩染是传统油画技法中最重要而特殊的一种技法,通过层层透明色叠加,最后人们所看到的是色彩的视觉调和效果。荷兰研究维米尔的专家Jonathan Hanson认为“罩染需要区分仅仅以调整为目的的罩染和为了创造某种预期特殊效果的罩染”。维米尔是有选择性地使用罩染,他一开始画画就用非常昂贵的天然群青,这在今天看来是相当奢侈的。古典混合技法具有透明性好、肌理丰富、色彩鲜亮和层次感强的特点。但由于画面制作过程较长,画家作画时要注意情绪的表达和画面节奏、色彩的整体贯穿。
三、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运用与创新
笔者是在研究古典大师的技法材料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针对古典技法中把握间接混合技法的研究展开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在写实油画创作中运用与创新。古典油画混合技法的核心是透明画法,透明画法在油画技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多层罩染的艺术效果具有晶莹、透明、丰富、浓厚珠宝般的光泽。写实人物油画需要丰富的表现技巧。经过实践与探讨,笔者发现混合技法特别适合写实油画人物的表现。在混合技法中,我们要考虑每一步骤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在实施罩染前颜色处理得要相对粉和淡一些,罩染色尽可能用单纯透明色,当需要间色时可采用两次原色叠加的办法。颜料在画面形成坚固且耐久的膜,需要粉与油合适的配比,塑造是由薄到厚逐层进行,用油要遵循“肥、盖、瘦”的原则,让含油多的色层留在透明罩染上。
古典技法在色彩表现上比较趋向固有色,笔者把现代色彩意识融合其中,在色彩表现上更加注重丰富的冷暖变化。以表现写实人物画为例:笔者用现代材料做了可吸收性画底,用墨汁勾稿后用一份亚麻仁油和两份松节油,调和油画色(黄赭调)将画面薄薄罩染一层。单色表现素描关系(造型要准确、肯定、充分),用油性干酪素白乳液调钛白粉“提白”。干后用媒介剂调透明油画色实施罩染。笔者用的媒介剂是玛蒂树脂媒介剂和自制的三合油(晒稠亚麻仁油、达玛树脂油、松节油)。罩染前,油画色先在高粱纸上做去油处理,以便取得理想的干燥速度。混合技法中,罩染和提白是交替进行的,先用大笔蘸媒介剂调透明色薄薄地染一遍,趁湿用干酪素白提亮的部分。暗部,笔者采用的是厚画法。调暗部颜色时,需加进铅白。在罩染时,笔者结合了“擦”的技法,使肌理产生色沉积,这样效果上更有油画“味”了。像眼睛高光和眉毛、唇纹理等细节可用直接画法完成。
国内外写实画家对伦勃朗使用何种媒介做过很多猜测,现在有资料表明,伦勃朗只用最普通的亚麻油,有时还用点蛋胶乳液、核桃油。头发表现上,笔者受伦勃朗技法启发采用反复提白塑造的厚画法。表现肤色用玛蒂树脂媒介膏调锌白,在画好的面部皮肤色层上面薄薄染了一层,发现白色变成半透明色露出了微红底色,皮肤质感逼真且充满活力。在深入塑造时,笔者根据画意透明色和不透明色交替使用,直接画法和间接画法灵活运用,得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最后调整时统一罩染了一遍。最终笔者看到晶莹透明的眼睛、半透明的皮肤效果,整个画面色层厚重、沉稳、肌理丰富、笔触多变,表现出了微妙的冷暖变化。这正是笔者寻觅已久的纯正油画艺术效果。笔者把坦培拉的提白罩染法、透明画法与直接画法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灵活多变,化为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们向古典大师学习材料技法,并不是照搬西方油画语言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借鉴、吸收和创新,要把这一语言价值实现转换。在当代不同的理念下,有些画家认为古典油画不太注重色彩,笔者认为审美取向是随着时代改变的,不同的时代和流派的审美取向决定着作品的色彩表现方式。有些画家认为过分讲究技法会影响画家施展艺术个性,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艺术家的才华修养和掌握好材料技法是同等重要的,好的题材、创意如果没有好的材料和技巧能力和制作手艺,画家是不可能画出成功之作的。对于技法而言,笔者认为技术无疑是因表现而存在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追寻自己想要的表现效果才是最终原则。
结语
在当下写实油画创作中,有选择地借鉴和运用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对促进写实油画的表现语言和技法的发展、作品格调品位的提升是很有益处的。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表现语言特性,为我们深层探索写实油画技法开拓了广阔空间。写实油画的无尽魅力存在于材料技巧与独特风格之中,我们在西方古典技法中追根溯源汲取养分的同时要立足本土文化,增强艺术的精神品格和审美意蕴,在追求表现材料美的同时,不能忽视作品的内涵。用手中的画笔展现时代精神和对生活的感受,以全新的观念创作出具有内在精神和符合东方美学特质的写实油画作品。
坦培拉材料的特性在于它是一种乳液结合剂。现代坦培拉并非只使用蛋液,也使用干酪素等其他材料做媒介。坦培拉乳液可分为水性和油性乳液。油的成分主要是亚麻仁油、达玛树脂油、松节油,有严格的配对比例和先后投放步骤,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所使用的配方都有所不同,其画面表现出的艺术效果也不一样。用配置好的坦培拉乳液调色粉作画,其颜色在数秒钟就变干,干后的颜色既坚硬又不溶于水,色层相互折射映衬。因为速干和颜料不能长时间存放,所以坦培拉颜色最好是随用随制。水性坦培拉绘画用水多时如水彩一样透明,水少时表现饱满沉稳,适合精细刻画。坦培拉作品保存时间越久就越坚固,并能保持长久的色彩鲜艳度。
二、坦培拉与油画古典混合技法
坦培拉与油画多层混合技法在欧洲传统绘画中有着重要地位。凡·爱克兄弟继承蛋彩坦培拉绘画的优点,首次采用干性油与树脂调色剂,创造了坦培拉和油画的混合技法,形成从蛋彩坦培拉绘画逐渐转向油画的局面,确立了油画在西方古典美术史上最重要的地位。欧洲油画300年间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油画巨匠,代表画家有提香、卡拉瓦乔、凡·爱克兄弟和鲁本斯、伦勃朗、维米尔等,他们不仅创作出了不朽的经典佳作,而且他们的绘画技法与材料的使用各具特色。这些经典作品成为后人研究和探索油画古典技法的宝贵财富。混合技法与设色原理一直为历代画家所研究并丰富着。古典混合技法是很多艺术家一直守望、追捧和研究的绘画技法,此技法对我国写实画家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混合技法的主要特点在于造型和色彩渲染分开解决,“纯灰画法”阶段是用坦培拉颜料作单色素描,干后涂上一层透明底色,在此基底上用油性树脂颜料实施多层晕染。再用坦培拉颜料进行细画(提白)罩染。混合技法的核心是透明罩染。罩染是传统油画技法中最重要而特殊的一种技法,通过层层透明色叠加,最后人们所看到的是色彩的视觉调和效果。荷兰研究维米尔的专家Jonathan Hanson认为“罩染需要区分仅仅以调整为目的的罩染和为了创造某种预期特殊效果的罩染”。维米尔是有选择性地使用罩染,他一开始画画就用非常昂贵的天然群青,这在今天看来是相当奢侈的。古典混合技法具有透明性好、肌理丰富、色彩鲜亮和层次感强的特点。但由于画面制作过程较长,画家作画时要注意情绪的表达和画面节奏、色彩的整体贯穿。
三、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运用与创新
笔者是在研究古典大师的技法材料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针对古典技法中把握间接混合技法的研究展开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在写实油画创作中运用与创新。古典油画混合技法的核心是透明画法,透明画法在油画技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多层罩染的艺术效果具有晶莹、透明、丰富、浓厚珠宝般的光泽。写实人物油画需要丰富的表现技巧。经过实践与探讨,笔者发现混合技法特别适合写实油画人物的表现。在混合技法中,我们要考虑每一步骤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在实施罩染前颜色处理得要相对粉和淡一些,罩染色尽可能用单纯透明色,当需要间色时可采用两次原色叠加的办法。颜料在画面形成坚固且耐久的膜,需要粉与油合适的配比,塑造是由薄到厚逐层进行,用油要遵循“肥、盖、瘦”的原则,让含油多的色层留在透明罩染上。
古典技法在色彩表现上比较趋向固有色,笔者把现代色彩意识融合其中,在色彩表现上更加注重丰富的冷暖变化。以表现写实人物画为例:笔者用现代材料做了可吸收性画底,用墨汁勾稿后用一份亚麻仁油和两份松节油,调和油画色(黄赭调)将画面薄薄罩染一层。单色表现素描关系(造型要准确、肯定、充分),用油性干酪素白乳液调钛白粉“提白”。干后用媒介剂调透明油画色实施罩染。笔者用的媒介剂是玛蒂树脂媒介剂和自制的三合油(晒稠亚麻仁油、达玛树脂油、松节油)。罩染前,油画色先在高粱纸上做去油处理,以便取得理想的干燥速度。混合技法中,罩染和提白是交替进行的,先用大笔蘸媒介剂调透明色薄薄地染一遍,趁湿用干酪素白提亮的部分。暗部,笔者采用的是厚画法。调暗部颜色时,需加进铅白。在罩染时,笔者结合了“擦”的技法,使肌理产生色沉积,这样效果上更有油画“味”了。像眼睛高光和眉毛、唇纹理等细节可用直接画法完成。
国内外写实画家对伦勃朗使用何种媒介做过很多猜测,现在有资料表明,伦勃朗只用最普通的亚麻油,有时还用点蛋胶乳液、核桃油。头发表现上,笔者受伦勃朗技法启发采用反复提白塑造的厚画法。表现肤色用玛蒂树脂媒介膏调锌白,在画好的面部皮肤色层上面薄薄染了一层,发现白色变成半透明色露出了微红底色,皮肤质感逼真且充满活力。在深入塑造时,笔者根据画意透明色和不透明色交替使用,直接画法和间接画法灵活运用,得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最后调整时统一罩染了一遍。最终笔者看到晶莹透明的眼睛、半透明的皮肤效果,整个画面色层厚重、沉稳、肌理丰富、笔触多变,表现出了微妙的冷暖变化。这正是笔者寻觅已久的纯正油画艺术效果。笔者把坦培拉的提白罩染法、透明画法与直接画法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灵活多变,化为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们向古典大师学习材料技法,并不是照搬西方油画语言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借鉴、吸收和创新,要把这一语言价值实现转换。在当代不同的理念下,有些画家认为古典油画不太注重色彩,笔者认为审美取向是随着时代改变的,不同的时代和流派的审美取向决定着作品的色彩表现方式。有些画家认为过分讲究技法会影响画家施展艺术个性,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艺术家的才华修养和掌握好材料技法是同等重要的,好的题材、创意如果没有好的材料和技巧能力和制作手艺,画家是不可能画出成功之作的。对于技法而言,笔者认为技术无疑是因表现而存在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追寻自己想要的表现效果才是最终原则。
结语
在当下写实油画创作中,有选择地借鉴和运用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对促进写实油画的表现语言和技法的发展、作品格调品位的提升是很有益处的。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表现语言特性,为我们深层探索写实油画技法开拓了广阔空间。写实油画的无尽魅力存在于材料技巧与独特风格之中,我们在西方古典技法中追根溯源汲取养分的同时要立足本土文化,增强艺术的精神品格和审美意蕴,在追求表现材料美的同时,不能忽视作品的内涵。用手中的画笔展现时代精神和对生活的感受,以全新的观念创作出具有内在精神和符合东方美学特质的写实油画作品。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