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新企业提升产业升级
作者:郦丹丹来源:原创日期:2013-11-21人气:1066
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现状
自2008年以来,上虞经济开发区对照国家颁布的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狠抓高新技术企的培育、认定和管理工作,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区已有享爱国家优惠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省级自主创新(项目)试点企业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市级自主创新(项目)试点企业6家、上市企业7家。专利申请数与授权数快速增长;企业科技管理意识明显提高,创新管理日趋规范。2008年以前,开发区64家规模企业中,仅23家企业建有研发中心,目前已有56家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其中31家高新企业的研发人员已达到2545人,仅今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就有30项。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明确。部分企业主技术创新意识淡薄,对高新产业长远发展还不够重视;一些企业虽然与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但大多停留在技术咨询层次,很少建立稳固、长期的技术合作联盟。还有的企业主重生产轻研发,研发经费投入较少,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投入体系,造成企业创新设备差、役龄长、条件简陋、手段落后,影响长远发展。
2.2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部分企业吸纳、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规范、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在人才使用上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严重挫伤高技木人才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高层只重视市场订单和硬件设施管理,忽视科技创新、科技投入和人才待遇,使优秀科技人才无法或不愿施展自己的才华,造成部分企业技术骨干外流,形成人才“进少出多”的局面。
2.3企业“融资难”问题亟需进一步解决。这已成为制约开发区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死穴”,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将不得不面临破产。
2.4支持企业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缺乏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中介和协作网络,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正式或非正式交流,没有建立起向中小企业开放的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与营销网络的交易服务费用较高,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成本。
3.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3.1强化全民科技意识,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氛围。一方面,要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工作环境。增强领导干部推动科技进步的责任感,使领导干部成为倡导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科技部门与发改委、财税、金融、工商、经贸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建议在每年年初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设立科技进步奖,出台相应政策,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尊重和参与自主创新的氛围。
3.2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平台。一方面,要完善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型科技人才向高新企业集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以市政府开展“人才战略”建设为契机,助推企业创业创新、支撑高新产业提升、服务块状特色经济发展。
3.3完善创新保障机制,构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大环境。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建立科技金融工作联动机制,学习杭州等地发展科技创投公司,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加快形成符合科技创新产业化和现代金融发展规律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3.4加大新技术引进的推广力度,推动高新产业发展大转化。一方面,要坚持打造开发区“科技人才周”活动品牌,在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同时,引进和培养以学科、技术带头人为主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以科技型企业家为主的高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积极构筑汇聚智力资源的开放性平台;另一方面,以创建“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新契机,以开发区网上技术市场为平台,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为抓手,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企业紧密结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推进专利技术、科技重大成果的产业化,大力发展和规范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科技转移、专利代理、科技信息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使其成为技术市场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与服务平台,为科技成果大转化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自2008年以来,上虞经济开发区对照国家颁布的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狠抓高新技术企的培育、认定和管理工作,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区已有享爱国家优惠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省级自主创新(项目)试点企业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市级自主创新(项目)试点企业6家、上市企业7家。专利申请数与授权数快速增长;企业科技管理意识明显提高,创新管理日趋规范。2008年以前,开发区64家规模企业中,仅23家企业建有研发中心,目前已有56家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其中31家高新企业的研发人员已达到2545人,仅今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就有30项。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明确。部分企业主技术创新意识淡薄,对高新产业长远发展还不够重视;一些企业虽然与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但大多停留在技术咨询层次,很少建立稳固、长期的技术合作联盟。还有的企业主重生产轻研发,研发经费投入较少,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投入体系,造成企业创新设备差、役龄长、条件简陋、手段落后,影响长远发展。
2.2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部分企业吸纳、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规范、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在人才使用上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严重挫伤高技木人才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高层只重视市场订单和硬件设施管理,忽视科技创新、科技投入和人才待遇,使优秀科技人才无法或不愿施展自己的才华,造成部分企业技术骨干外流,形成人才“进少出多”的局面。
2.3企业“融资难”问题亟需进一步解决。这已成为制约开发区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死穴”,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将不得不面临破产。
2.4支持企业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缺乏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中介和协作网络,缺乏应有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正式或非正式交流,没有建立起向中小企业开放的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技术与营销网络的交易服务费用较高,增加了技术创新的成本。
3.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3.1强化全民科技意识,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氛围。一方面,要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工作环境。增强领导干部推动科技进步的责任感,使领导干部成为倡导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科技部门与发改委、财税、金融、工商、经贸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建议在每年年初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设立科技进步奖,出台相应政策,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尊重和参与自主创新的氛围。
3.2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平台。一方面,要完善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型科技人才向高新企业集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以市政府开展“人才战略”建设为契机,助推企业创业创新、支撑高新产业提升、服务块状特色经济发展。
3.3完善创新保障机制,构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大环境。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建立科技金融工作联动机制,学习杭州等地发展科技创投公司,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加快形成符合科技创新产业化和现代金融发展规律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3.4加大新技术引进的推广力度,推动高新产业发展大转化。一方面,要坚持打造开发区“科技人才周”活动品牌,在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同时,引进和培养以学科、技术带头人为主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以科技型企业家为主的高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积极构筑汇聚智力资源的开放性平台;另一方面,以创建“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新契机,以开发区网上技术市场为平台,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为抓手,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企业紧密结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推进专利技术、科技重大成果的产业化,大力发展和规范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科技转移、专利代理、科技信息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使其成为技术市场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与服务平台,为科技成果大转化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