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创作研究
0.引言
山水画是指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其发展形成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为重要的画科之一。在山水画艺术创作中,祖国大好河山成为了艺术家们相继创作的关键题材,其中太行山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古代绘画艺术家,还是当代画家,都在运用自己独特方式与艺术风格进行创作表达太行山的雄伟壮观,并融入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内涵,推动我国山水画艺术创作的稳定持续发展。
1.太行山题材山水画的艺术语言
1.1艺术语言形成
在太行山题材山水画创作发展过程中,其艺术语言的形成既有着对传统思想理念与创作技法的传承和借鉴,也有着对独特地域文化的个人体验感悟与思考。由于不同绘画艺术家会有着不同的艺术表达风格和创作理念,进而在太行山题材山水画创作发展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艺术语言。早时期以太行山为核心题材创作的山水画受到了古典北派的影响,绘画艺术家不会过于强调笔墨运用的重要性,而是追求提升绘画作品画面的深远意境和主体形象,充分展现出自然物象的质地特征,并传递出太行山脉的山石厚重气势。在太行山水画创作实践中,其艺术语言表达会更加看重线条皴法的灵活运用,通过传统笔墨皴法表现的凝涩厚朴性,让画面中的山石主体物象具有更为突出的肌理质感。到了明清及现代以来的山水画艺术创作,太行山题材山水画创作表达语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极为重视对墨法的运用及传统绘画技巧的研究借鉴,像积墨法就被广泛应用在太行山水画艺术创作中,其能够帮助艺术家营造出深远的艺术意境,并充分表达出内心真实丰富的情感;二是在用笔方面展现出更为多样化与独立性的创作特征,这也促使太行山水画艺术语言表现出更为自由的灵活性;三是对画面笔墨韵味意趣的追求表现。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创作强调笔墨运用形式的多变性,看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抒发,这也对后代绘画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当代画家在创作太行山水画作品时,会着重体现出其地域特色,运用笔墨表达太行山的精神气质。
1.2艺术语言特征
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语言发展形成有着极为强烈的地域写实性,太行山脉地域特征对绘画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与审美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那个时期的绘画艺术家在创作以太行山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是,都会受到其特色地域文化的影响。创作者要想充分表现出太行山独特的精神品质,就必须深入当地进行细致刻画描绘出不同角度的太行山主体物象。在现代太行山水画作品中,能够发现创作者会普遍运用到古典北派山水画创作的皴法技巧,当然艺术家也会根据个人艺术创作风格理念,对其进行优化改进,进而创造出崭新的皴法技巧。任何一个艺术家在创作太行山水画作品时,都会着重表现出太行山的雄伟壮观、浑厚质朴等精神气质,这也是每个时期绘画艺术家在创作太行山水画所共同追求的审美取向。太行山题材的山水画作品在笔墨艺术语言表现上,会讲究有主有次,创作者通过将多变的皴与反复的染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保持作品画面的协调统一性,最终构建出画面整体性的笔墨布局,以此向观赏者展现出太行山水画作品的精神气质和意境。总的来说,太行山题材的山水画艺术语言会表现出一种自然雄壮的特征,并呈现出浑厚凝重、朴实无华的艺术审美趣味。在众多优秀的太行山水画作品中,画面皴法和线条都能够充分体现出苍健刚劲的品格。比如,在中国当代书画家熊显林创作的太行山水画作品中,作者就将多变的皴与反复的染完美融合在一起,强烈表现出了太行山雄浑壮美的精神气质。
2.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过程
2.1收集创作素材,对景展开写生
在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前,创作者需要先去收集大量创作素材,其中广泛采用的方式就是到实地进行考察游览,采用对景写生方式快速记录下来太行山的样貌特点。并成功捕捉到进行后续创作有价值的素材。在对自然景物展开写生时,艺术家对面对不同自然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这样画面内容传递出来情绪感受自然也会产生变化。在写生初期,创作者需要到太行山当地进行观察,了解熟悉周围的环境,找寻到自己想要描绘表现的太行山局部景色,结合景色特点思考运用何种创作技法,并进行画面布局设计,优化处理好画面不同位置内容的表现关系。创作者要细致总结分析太行山树木、山石之间的关系,认真观察太行山上不同树木的不同动态,以及山石的结构走势,将临摹写生内容与自然客观物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个人鲜明艺术创作风格的独特画面。在太行山写生中期,当创作者在明确了自己想要刻画描绘的太行山物象内容之后,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技巧方式展开创作。比如,创作者想要表现的是太行山山石结构为主体物象的画面内容,就可以合理采用斧劈皴来表现它的质朴硬朗特质。当创作者想要刻画描绘的是太行山树木、房屋等内容时,则可以综合运用花青、淡墨进行笔墨渲染运用,此以充分表现出太行山自然娴静、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在太行山写生后期,创作者需要完整勾勒出心中理想的生动饱满画面,牢牢抓住表现出太行山浑厚朴实、凝重壮美的气质特点,并需要融入自身的真实体验心情,以最为真切的感受去描绘出所观察到的太行色景色内容,这样才能够提升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2.2画面布局构图,笔墨结构优化处理
在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要力求做到画面表达内容和空间布局之间的协调统一性,将脑海中对山水画作品构思呈现在纸上。在山水画构图方面,可以通过合理运用中间构图方式,在画面的上下大面积进行留白处理,中间则是留给描绘表现太行山的相关主体物象,对写生考察获取到的创作素材分割组合整理在一起。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陆俨少在创作山水画作品时,就强调构图取势的开合变化,善于制造山体结构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山体的雄伟险峻气势。如下图1所示,为陆俨少创作的山水画《雁荡泉瀑》,在该幅绘画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是通过开合关系优化组织画面,以纵向方式设计山体结构和瀑布,在山体结构后面和瀑布前面还运用了留白艺术处理方式,这样就形成了遮挡关系,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山体泉水景色画面的动态表现力。
2.3画面笔墨勾勒表现,皴擦点染并用
在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创作中,以笔墨勾勒线条是进行造型的重要手段,其不仅能够帮助创作者生动细致描绘出太行山的具体物象形体,还可以起到支撑整个作品画面脉络的作用。太行山水画模笔墨线条勾勒需从画面局部开始,以层层生发的方式,优化组合运用粗细长短不一、墨水浓淡程度不等的线条。在这个过程中,通常是以中锋用笔,要注重运笔的抑扬顿挫,在山石转折描绘之处需要进行侧锋用笔,避免产生圭角情况。此外,创作者需要确保画面身体结构的完整性,优化组织画面各个物象之间的疏密关系,不能将山石结构框死,需要合理留出山体间的水口和云雾,给皴擦留有一定的余地。如下图2所示,为刘燕声创作的《太行春水》山水画作品,在太行山石云水、植被丛林的画面笔墨勾勒表现上,与传统或常规形式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能够充分表现出作者独特的笔墨路数。画面中密集的山石与疏旷的水域形成了大疏密的对比。植被丛林以全新的形式,把一丛一蔟的交错层次以肯定落笔地刻画出来。笔墨勾勒流线切实提升了山体之间水的明净和动感,也与山体形成了过度和呼应,破了山体只是矗立的僵局。山体局部的云雾刻画描绘则是起到了开窗和势感增强的作用。在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创作中,还讲究皴擦点染并用,笔墨勾勒与皴擦运用是处于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画面主体物象外部结构的描绘取决于笔墨勾勒,而内部山石结构变化表现则是取决于皴擦。创作者不能执着于对现实自然物象的过分描摹再现,而是可以通过运用夸张艺术创作手法,创新升华出自己独有的皴擦形式,促使画面能够形成别具一格山石纹理结构。在画面勾勒与皴擦的笔墨干了之后,创作者就需要以淡墨从山石结构处进行渲染处理,促使画面内容勾勒、皴擦、点染等完全融为一体,画面点染需要考虑整体布局关系,在点染之后,创作者可以根据画面实际表现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笔墨勾勒和皴擦。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创作表现的物象较为繁杂,通常是难以做到一次勾勒描绘就体现出太行山的雄伟壮丽、浑厚凝重的视觉艺术效果,而是需要通过反复皴擦点染、层层叠加。
3.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创作探索方向
3.1画面意境营造探索
我国近代画家李可染曾经在《谈学山水画》提到过:“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表现,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的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山水画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画面意境通常是以客观物象进行表达的,不同艺术创作者对自然客观物象会有着不同的认知程度,其会左右山水画作品中的意境营造表现方式。只有当艺术创作者将自身当下内心情感与心境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引发观赏者的情感共鸣。比如,在当代知名画家贾又福创作的山水画《太行丰碑》作品中,作者以太行山雄伟浑厚的山体为核心题材,画面充分表现出一种慷慨大义的精神品质,而这是其在创作过程中主体情感与客体景物的一种完美交融。作者可谓是将自己与太行山融为一体,在情感表现上有着平淡又澎湃的特点,已然升华到情感精神表达层面。又比如,当代画家白云乡创作的太行山题材山水画作品《疏林寒山》,其通过画面营造表现出了一种独有的沧桑感。作者刻画描绘了太行山秋冬时期的画面景象,萧瑟、荒凉、苍茫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意境。在创作该幅山水画作品时,作者是处于一种思念故乡的心境中,作者内心情感与自然客观事物产生了一定的碰撞,而太行山主体的浑厚朴实特质由于作者的审美情趣相吻合,因而在作品中会表现出悲壮的艺术意境,这是作者对自然生命的感叹,并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以绘画创作充分表达出来,赋予了作品极强的生命活力。带有丰富情感的山水画艺术创作才能够真正感动受众,画面意境的营造表现离不开创作者内心真实情感的融入。倘若创作者只是一味临摹表现山石物象,没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认知和情感融入,那么画面就难以呈现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创作的情感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山水精神的向往崇拜之情、对自然万物生命的赞叹之情、对民族革命精神的弘扬之情,创作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内心感受,灵活运用绘画创作技法进行意境营造表现,以此提升作品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3.2画面创作内容与形式探索
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的创作会有着其特定的内容和形式,画面内容需要以一定形式进行创作表达,而则就要求艺术创作者以自己独有的艺术眼光对自然物象进行审美概括。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创作主要是以当地的地理风貌、人文、生活、文化等内容为主,艺术创作者要想充分表达出太行山的精神品质和自身情感,就需要采取写生观察的方式,深入了解认知太行山的相关内容,这样才能够做到在创作时明确自己想要表现的核心主体内容,并结合画面创作内容采取相对应的绘画创作方式。比如,当创作者想要表现的是太行山当地的山村田园生活内容时,就不能以积墨形式提升作品画面的浑厚感,而是需要以轻盈的笔墨运用方式,生动细腻刻画出太行山的山村田园生活内容,充分表达出自己对当地山村生活的深入观察观察体会,画面中表现物象是以小屋、小路以及家禽为主,这样能够让浓郁的太行山乡土风情弥漫画面之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太行山题材山水画艺术创作是当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提升作品的独特新颖性,创作者需要深入当地进行考察写生,收集整理大量具有价值的创作素材,并根据自身的心境感受进行明确创作表现内容与形式,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不同的创作技法,提升山水画创作水平。
文章来源: 《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