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问题意识
一、“哲学实验”触发旧哲学的世界观症结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期间,德国思想界盛行的理性法哲学成为马克思最初的信仰,特别是康德的自由主义法哲学;甘斯作为黑格尔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也对马克思产生深刻影响。甘斯在他的讲座中“特别强调意志自由的因素以及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黑格尔历史发展的理性思想”。他将“理性”作为逻辑出发点而对“法的精神”进行具体诠释的思路,引导马克思将干预生活本身(法学)与研究抽象真理(哲学)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受到甘斯的影响,马克思开始通过深入研究法律来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试图使一种法哲学贯穿整个法的领域”而建构一个“法的形而上学体系”。
然而,当马克思进行法的形而上学体系建构时,由此陷入了世界观危机。马克思实则是触及了传统西方哲学的世界观的形而上学性质及其柏拉图主义特质。马克思敏锐地认识到,“现有”与“应有”的对立难题“是随后产生的无可救药的错误的划分的根源”,是理想主义的固有症结。由此可见,这一“对立难题”亦是推动马克思从法学领域转向哲学研究的驱动力,构成马克思确立其世界观转向的原初问题意识。
二、批判德国唯心论:建构哲学与世界的“统一关系”
马克思在“哲学实验”中所遭遇的世界观危机,导源于“存在”与“本质”“实体”与“形式”的对立。为走出困境,马克思汲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逐步在思想上实现了飞跃,建构了哲学与世界的统一关系,初步完成了从“纯粹观念”向“社会现实”的重大转变。
马克思揭示了“哲学王国”与现实世界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立。另一方面,马克思强调这种对立并非不可调和的绝对状态,哲学与现实世界通过不断的斗争与互动,最终能够实现融合发展。哲学在对现实世界进行范畴统摄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超感性世界的幽闭之门,而是“跨越阿门塞斯冥国”,得以“面向并作用于那些存在于理论精神边界之外的、活生生的尘世现实”。马克思得出结论:“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马克思由此开辟了由抽象的“哲学王国”通往现实世界的道路。
虽然马克思的思想尚未完全摆脱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框架,但他在哲学观念上迈出了超越旧哲学形而上学基础的重要一步:超越了柏拉图主义世界观那种对世界进行理性构造的先验性局限,同时也摒弃了青年黑格尔派基于“纯粹观念”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抽象性做法。
三、批判旧唯物论:赋予哲学以“改变世界”的实践旨趣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通过对德国社会现实逐步深入的“哲学批判”,持续展现出对旧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批判态度。他通过求解社会现实问题,致力于挖掘这些问题的物质根源,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旧唯物论将“现实世界”简单视为“感性客体”的经验主义局限,打破了形而上学的虚幻构造。逐步揭示了市民社会对国家的决定性作用,并探明了工人阶级受奴役的深层次根源。
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及哲学研究显现出实践唯物主义的特征,他在哲学观念上迈出了超越旧哲学的重要一步。罩在“超感性世界”上面的神圣光环消失了;以往哲学家们所谓的“真理王国”亦即“形而上学世界”坍塌了;被这些人判定为变动不居的“假相世界”亦即现实生活世界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成了超感性世界的“本体”。这种与旧哲学大为不同的哲学观取向及其所呈现出的非形而上学特质,意味着马克思开始跳离旧哲学的形而上学地基。第一,马克思坚决主张哲学应与实践世界相融合,促使哲学从“超脱尘世的冥想”转变为“指导现实生活的智慧”。第二,马克思明确地将“改变世界”确立为哲学的核心使命,通过对当前现实矛盾的深刻剖析,力求找到改变现存不合理社会状态的有效途径。第三,立足于世界历史与时代发展的广阔视野,马克思致力于将哲学提升为无产阶级解放的锐利思想工具,这不仅赋予了哲学曾经缺失的历史深度,而且从根本上超越了所有旧哲学的局限,实现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彻底超越。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