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陈佳希,刘耘溢,朱佳慧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1-15人气:57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能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跟时代步伐、满足人民精神诉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科学内涵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其中,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即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举措,又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建设文化强国为切入口,是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科学内涵的关键。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最深厚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是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能够将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形成中国人独有看待世界,认识世界的价值体系,这些精神品质即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又能够激发出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二)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要举措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都富裕。全体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富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如何保证中华文脉经久不衰,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精神诉求,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是解决这一复杂难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三)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一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是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伴随着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成为战略博弈的焦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能够使我国在新一轮国际战略格局中进一步的占据主动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基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思维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七大思维能力,这“七大思维能力”,是我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矛盾问题的“总钥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新征程站在方法论的高度上,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时代特征与实践需要所做出的正确判断,为我们提供了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思维能力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提供了方法与原则。

(一)坚持战略思维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观点的提出,就要求我们文化建设是当前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放在战略制高点的突出内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从战略思维的角度来说,要把文化建设放在战略、全局的制高点,进行系统思考,全面把握文化建设的本质与内在逻辑,赓续中华文明。

(二)坚持辩证思维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这一过程,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魂脉”与“根脉”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是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过程,是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融合的过程,是调和好文化事业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关系的过程,是解决好文化主体性与开放性之间矛盾的过程。因此,要坚持辩证思维,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中的“变”与“不变”。

(三)坚持系统思维

连续性这一特性,是中华文明最显著的特点。系统思维这一科学的方法,能够指导人们具备一个全局观念思考问题,新阶段文化工作离不开系统思维,只有把握好系统思维,才彻底的把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古鉴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根本上决定了在新时代新阶段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好“古”和“今”的两大文明,使古今文化相协调。

(四)坚持创新思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就在于中华民族始终以创新精神创造属于自己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创新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动力,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五)坚持历史思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本身就具有历史性的特点,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而这一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凸显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历史思维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开创未来。只有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延续中华民族血脉,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建设文化强国。

(六)坚持法治思维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中华传统文化中尤其注重治道,法治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进程中,要注重吸纳借鉴古代接触的思想家和法律学者在关于法治、治道的宝贵理论成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运用到社会治理中,努力使中华文化中道德体系更好与社会主义法治相衔接。

(七)坚持底线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国走向世界浪潮的重要之举,也是世界能够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更要注重防范西方物质主义膨胀和精神颓废危机、注重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注重防范道德风险等问题,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底线思维。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路径探析

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与创新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必然要求,是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在改造与完善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造与完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必要举措,是建设现代化文明的重要实践。交流与互鉴中贡献中国智慧,交流与互鉴是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关键举措,是提升文化传播力的重要桥梁。

(一)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文化自信也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心和信念,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底气。它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脉,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标志。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双创”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自信。

(二)在改造与完善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维系至今,就在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具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价值观是中华文明得以生机勃勃的精神纽带,是其重要的稳定器。我国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追根溯源,究其根本,它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中华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继承与发扬。因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这个改造与完善传统文化的过程,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三)在交流与互鉴中贡献中国智慧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总体实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当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着文明冲突、霸权主义、生态恶化等挑战。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为此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解答方案,这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生态文明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就来源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也就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能够提供超越国度、跨越民族的中国智慧,具有启迪当今人类世界问题的作用。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