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起黑暗的闸门”
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曾经说过,那些节烈的女人,“他们是可怜人,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可以开一个追悼大会。”(鲁迅全集第一卷:125)对于觉新和觉民这样的封建制度的牺牲者来说,同情与哀悼或许是更好的方式。而启蒙者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仅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被启蒙者,而从不指向自己,那么不仅难以说服被启蒙者,比如在觉慧指责大家庭制度带给自己的痛苦时,就遭到了觉民的反击,“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小。”(巴金《家》:1953年:89)而且一定会走向另一极端,陷入新的历史的圈套之中。法国启蒙运动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只有作为个体的每个个人真正具备基督教式忏悔的精神,或者是儒家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自觉“肩起黑暗的闸门”,启蒙才有可能获得成功。那种轻松的,缺少温情的,尤其是缺少忏悔精神的启蒙注定走向自己的反面。
不妨将《家》里的觉慧与《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做个比较。两部作品都意在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都塑造了觉慧和狂人这样的觉醒者形象。考虑到鲁迅与巴金作家间的缘亲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家》就是扩展版的《狂人日记》。尽管如此,鲁迅笔下的狂人还是呈现出了与觉慧相差甚远的面貌。
首先,尽管两部作品都控诉旧礼教的吃人本质,但是狂人对于旧势力有着更充分的认识,狂人十分清楚,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他,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狂人还知道,尽管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的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1981年:430)由于对旧势力有着如此深刻的体察,因此作为觉醒者的狂人不难意识到在吃人的世界里最可怜的是他的大哥。他大清早就去找他的大哥。而在他试图扭转这一局面时,他采用的是与觉慧完全不同的劝转的策略。“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沉静,格外和气地对他说,‘大哥,我有话告诉你’”。接着狂人就从人类历史开始说起,劝告大哥“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1980年:429)作者在这里用了格外沉静,格外和气八个字来形容狂人对待自己大哥的态度。格外沉静是因为狂人十分清楚自己面对着的是一间难以轻易毁坏的铁屋子,格外和气则是因为他对大哥这样被关在铁屋子里的人有着充分的理解和同情。这与觉慧百般责骂大哥觉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狂人日记》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最后一节。在狂人劝转大哥回心转意没有结果,自己仍然被当做精神病人对待,并且沉浸在即将被吃的幻想之中时,他猛然想到了自己吃人的可能性。“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1980年:432)这正是狂人在充分认识旧势力基础上自然得出的结论,因为假如难见真的人,那么从四千年走来的我自然也难免和大哥一样吃过人。这样的自我批判的精神显然也是《家》里的觉慧所缺乏的。
康德曾经指出,“任何一个个人要从几乎已经成为自己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状态之中奋斗出来,都是很艰难的。他甚至于已经爱好它了,并且确实暂时还不能运用他自己的理智,因为人们从来都不允许他去做这种尝试。因此就只有很少数的人才能通过自己精神的奋斗而摆脱不成熟的状态,并且从而迈出切实的步伐来。”(康德:1996年:23)运用自己的理智,并通过自己精神的奋斗而摆脱不成熟的状态,这不仅仅是启蒙对象的任务,也是启蒙者本人应该实践的精神。
启蒙者应该象觉慧一样罔顾历史的残酷,居高临下地批判被启蒙者,还是应该像狂人一样从爱的立场出发,以一种同情的姿态来劝转被启蒙者,这是检验启蒙者本身品质的试金石,也是启蒙是否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