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与实现途径

作者:谭欣宜来源:《现代企业教育》日期:2014-11-03人气:3926

    当前,高职院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面向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和促进高校生毕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之呼声越发高涨之时,高职院校因之职业教育的特性,其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和实现途径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高职教育工作的经验,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以期抛砖引玉,与广大高职教师共同为高职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一、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主要职能

    社会服务是使高校教育的教育、研究和服务相结合的使命,是符合高等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平民教育”的过程中,其使命尤为重要,不仅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其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公民教育。教育是高职教育存在的核心价值。而公民教育,一方面是指在高职院校内接受学习、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学生都是我国公民,其日后毕业离校必然以公民身份投入社会、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价值也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公民责任、公民价值感的高职学生,最终为社会服务;再者,随着高职教育与企业、机构等合作的加深及其根植于区域经济的特性,高职教育也承担着与社区、企业等合作培养人才、研发技术、解决问题等使命。

2、公共服务。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属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单位组织和社会组织,通过对外活动或与外界活动参与,将知识、理论成果、先进技术等传播并应用于社会的过程,一般包括针对社区或区域问题的研究、咨询和分析,专业服务,校外教学,校企合作等。其中,专业服务是高职院校基于自身专业发展理论、技术水平知识为特定的社会团体、单位、组织等提供的技术、智力支持,并通过社会服务过程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校企合作则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最具成果的发展阶段,其核心即是高校与企业的优势合作、强强联合与资源互补,培养经济社会需求的高技术人才、深化教师的理论尤其是实践水平,高效的收获经济效益。

3、公共参与。公共参与与公共服务有着较大的交集,但是公共参与则更多是在学术研究层面而言,其核心是高职教师通过理论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研究、针对合作的单位(机构、组织、企业)等提出的问题的研究等,积极参与到公共协作这一过程中来,与其他专业人才、机构等共同解决问题,并使这一过程所收获的经验、知识等纳入自己的学习研究理论体系中。公共参与更多的是一种协作行为过程,各参与主题相当于伙伴关系,集合着专业性、学术性、互利性等。

4、经济服务与装备服务。之所以把经济服务与装备服务单独论述,是因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性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地区没有综合类高校但却都有基于本地区经济特点和优势而发展起来的高职技术类院校,其存在与发展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等先进的技术装备,既可以满足在读学生理论实践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企业职工回炉深造的要求,同时也可满足地区经济发展所需求的应用型技术成果的研发需求。

二、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职能的优劣势

(一)优势

1、政府扶持和企业赞助

    校企合作对高校就业率和社会经济的巨大贡献已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并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近年来一直在深入推动这项工作,政府的重视、企业的定向委培人才的投入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院校资金难的问题,为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打开了资源通道。

    多数高职院校根植于经济相对于大型城市、省会城市落后许多的地区,因而它们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其地区的文化教育、经济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方政府自然会高度支持其发展建设。

2、信息与专业优势

    高职院校基于其职业教学的专业性,往往对相关专业行业的信息、发展方向等较为敏感,可以较为高效的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技术成果为经济发展服务。

3、智力优势与人缘优势

    人才智力支持是高校服务的根本,高职院校的专业性科研及其成果对相关企业的服务作用不言而喻,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生,多数毕业后都服务于所学专业的行业经济或服务于院校所在地区,其在学习、实践、工作等过程中自然积累了较多的人脉资源,为其日后工作创造社会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劣势

1、社会服务综合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的专业性的反面即是综合性的不足,因为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更多面向的是专业技术性人才,是毕业后即可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企业设备操作、生产的技能性人才,所以,要求高职院校像综合类高校那样对社会提供综合、全方位的服务是不现实的。

2、社会的认可度较低

    社会对高职院校及其学生往往还存在综合素质较差、学术水平较差等偏见,对高职院校难以信任,当社会甚至单位、团体等寻求高校服务时,往往宁可花费更高代价寻求综合类高校、专业性政府科研院所的帮助。

3、社会服务缺乏系统性

    因为多数高职院校的区域性特点,其上级所属单位往往归属其地区教育部门或者来源于各党政机关的下属单位,客观上导致因上级主管单位的政治、社会地位的不足或改革过程的纠缠因素,从而导致高职院校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以发展、建设,亦难以打造精英团队及在社会服务时形成规模效应和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实现路径

1、面向社会开放。高职院校将其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图书馆、体育场等资源向社会开放,是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而其借助这些资源优势与社会有关团体进行合作,例如举办地区运动会、有关行业交流会、经济发展论坛等,都是重要的社会服务实现方式。

2、面向社会传授知识。具体包括:面向社会公开大学课程或面向社会利用周末时间开设兴趣课堂;面向社会举办学术报告、科技展览等;面向社会开放大学专家库;让社会公众参与科研;面向社会提供终身教育技能培训、证书培训等。

3、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师因其多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学术成果,如果将之投入到社会建设、参与社会、公共事务,那么必然会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成果。而高职生的培养,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增强动手能力。企校合作共建即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最好案例。

4、振兴经济和推动企业的发展。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的关系有为紧密,其主要内容包括:院校与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和研究;培训企业基层员工、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合作共建关系,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等。

5、建立公共关系。主要包括:建立社会参与事务办公室,处理大学的公共关系问题和社会事务,如面向社会的各种学术研讨会。各种社会活动、仪式,与所在地区社区的关系协调等实务;成立校友会,推动院校与地方经济或行业经济共建、发展;成立院校宣传部,对外树立院校的友好、健康、专业的品牌形象,并与相关媒体单位建立联系和合作,带动院校的社会合作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时间路径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发展、互相促进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实验的统一体,有着极强的学术性、专业性、互利性。

参考文献:

[1] 王作权.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及其合法性分析[J].高教探索,2007,(2):31-34.

[2] 陈贵梧.美国大学社会服务使命及其实现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2,(9):101-106.

[3] 张春爱.论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