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工作,各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在社会上找到合适定位。虽获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完整连贯的教学体系。当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开展,以指导新生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如何决策、制定目标、计划行动、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等。而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还处于迷茫、无所适从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让他们懂得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无法从自身实践中真正了解和掌握它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不利于学生对自身、职业及就业现状的全面认识和定位,导致就业的盲目性。
第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度不够,过于注重粗浅的理论教育,忽略了实践性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现在多数高校开设的课程只是让学生从课本中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没有直接接触,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外部的职业现实环境隔离,学用脱节,造成低效的教学成果。对职业环境的不熟悉,职业技能的相对欠缺,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心态不稳定,不适应工作环境乃至频繁跳槽。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性指导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时,如果没有职业体验等活动,所掌握和形成的知识体系就得不到实践的检验,就像空中楼阁,不切实际。将职业实践指导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现实,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摸索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所在,了解职业的特性及发展,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从经验中得来的知识是不容易被遗忘的,通过身体力行使学生对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了然于胸,从而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面临就业选择时,能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理性选择。
三、职业规划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日益受到各方面关注。目前,导致就业难问题的最大原因是:供求结构性不平衡。一方面,高校的扩招使毕业生人数剧增,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集体适应能力等明显不足,造成了毕业生的相对过剩。另一方面,社会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专业、能力等供给不匹配,一些岗位需要人却招不到人,一些岗位却人满为患、竞争激烈。
此外,高等教育结构失衡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大原因。首先,是学历层面的失衡,受社会导向的影响,很多学生将就业的希望放在获得高学历、高文凭上,对自己了解不深,只一味的追求高学历、高文凭,而忽视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笔者所带的2013届毕业生中,有意考研的学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获取更高学历,以期将来在求职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其次,是专业失衡,据统计有60%以上学生找不到对口专业就业,很多学生因为专业问题导致就业困难。
凡是种种,说明了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在根源上解决其就业问题。
(二)职业规划教育的几点实践性指导措施
1、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教学课时
一方面,在教学中多用具体的事例来引导学生,不能只停留在枯燥的理论教育上,多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情境模拟实训、职业设计展示等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摸索总结,形成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选择。另一方面,生涯规划教育要大胆走出课堂、走进企业。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大力推行与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合作,拥有一批愿意接收学生参观、实习的企业。学生置身企业中,很容易就对行业发展状况、岗位要求等有直观的理解,从而结合自身,做出比较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贯穿于大学阶段
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该与实践有机结合,贯穿于大学阶段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应使他们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价值观、优势和不足等,并和本专业就业方向结合,形成初步的职业规划意识。大二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职业能力,初步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大三应使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通过聘请专家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企业参观学习等方式,辅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做好求职心理准备。大四应帮助学生掌握国家有关就业的法规政策,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使学生进一步优化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3、引进企业导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大胆引进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指导。生涯规划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老师讲课上,往往会陷入课程无味、学生不听的困境。如何打破这个困境?笔者认为可以适时引进企业导师,让企业导师提供实践性的分享。企业导师,来自生产一线,他们带来的观点和事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既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很好补充,又是便于学生理解的佐料,更等于是给学生立了一块职业生涯规划的“镜子”,让学生照镜塑身,做出的生涯规划,更具针对性,对将来的就业更有帮助。
4、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
职业测评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倾向,帮助学生分析分析自己的沟通、组织协调、团队协作、逻辑思维能力等职业素质。教学上要改变以往老师一味灌输理论的刻板做法,增加性格分析、职业测评等实践操作,让学生主动寻找自身问题,自己动手做职业规划,变被动为主动。笔者在大一新生中,使用“MBTI分析”和“霍兰德职业测试”等工具,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对这种实践性的操作,往往有很大的兴趣,而且印象深刻。他们在分析中,会初步发现自己的性格倾向、职业倾向,再结合其他实践性的教育,便能对自身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少走弯路。
四、结语
作为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高校教育组成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日显重要,更需要在不断探讨、研究、实践中逐渐完善。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性指导的方法和途径,寓教于实践,使生涯规划意识融入学生脑海中,并发挥其对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影响,给予学生们真正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军,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1):130-132
[2]赵磊磊、姬芳芳,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与意义[J],科教文汇,2012(26):38-39
[3]李海霞,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3(08):194-195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