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黄宾虹的花鸟画艺术——艺术论文
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以浑厚华滋的笔墨、内美蕴藉的精神著称于世,他一生致力于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1]作为开一代风气的大师,黄宾虹山水画的盛名掩盖了其花鸟画的光彩,因而,其花鸟画鲜为人知。较之他的山水画,其花鸟画用笔恣肆、凝练豪放,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
一、黄宾虹艺术成长经历
黄宾虹(1865年-1955年),原名质,字朴存、宾虹,号黄山山中人,生于浙江金华。幼年喜画,八岁开始临习花卉,二十四岁师从陈崇光学些花鸟画。黄宾虹早年曾做过小吏、编辑、记者等,清末从事革命,辛亥革命之后专门收藏研究绘画;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的称号。黄宾虹不仅热爱花鸟鱼虫,而且还创作了大量的花鸟画,他对花鸟画不是业余偶然的涉笔,而是从小至垂暮一直在研究、写生,他创作的花鸟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成就上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花鸟画大师。在近现代中国画坛上,黄宾虹的花鸟画属于文人画,不落俗套、别具风味,早期作品以清雅为基调,晚年则多以破墨、渍墨信手拈来,表达丰厚随性的笔墨修养和胸襟气质,看似随意、点化不加雕琢,实则笔法严谨、寓法度与其中,神情趣俱在。
二、黄宾虹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一)清淡自然。学习绘画先学繁笔,才能明晰理法、聚精会神,才能于极简处见极繁之意。花鸟画看似微小却蕴含着深远的意境。一花一草都是画家抒发胸中逸气的艺术形式,一鱼一鸟都是画家人文修养、审美品格和艺术功底的折射。[2]黄宾虹画花鸟重概括、简约,有时简略到不见花筋叶脉,只见数片枝叶,尽管如此,却依然能达到生动传神、清逸有致。黄宾虹花鸟画的清淡既是指用墨清淡,也是指意淡。他在画山水画时用墨浓重,而画花鸟画时则充分运用泼水、渍水等“水法”,使用墨变得淡宕清逸。黄宾虹认为善画者不仅能充分利用手中的笔墨,而且还能充分利用水的作用使笔墨产生丰富的变化。因而,他在描绘叶与叶之间的连接时几乎只使用清淡的渍水。黄宾虹的花鸟画虽然用墨清淡,但韵味、精神十足。意淡,即,平常的状物写貌。黄宾虹二十岁回到家乡金华后一直过着平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无论是玉兰、金丝桃、海棠、山茶等众人熟知的花卉,还是寻常百姓常见的田间地头的野花野草等都被他采入画中。黄宾虹通过笔墨、布局的营造不仅使笔墨柔中见刚、苍秀遒劲、朴实无华,而且还使绚烂之极的意境归于平淡,留给人无限遐想。
“圣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画不但法古,当法自然”。黄宾虹笔下的花鸟形若草草,既无状物写貌之思,亦无巧妙经营之局,看似随意挥写,实则是抒情写意的情感流露,散发着无限的神韵和自然之美。黄宾虹认为“画以自然为美”,“古人论画画夺造化”。“造化,天地自然”人们能看见其形影,因而描绘时较为容易;“造化天地,有神有韵”具有内在美,这是常人看不见的,因而,“画者能夺其神韵,才是真画”,如果只是描其形绘其影,将自然简单的再现出来只能是“案头置盆景,非真画也”。[3]黄宾虹的写意花鸟画正是将道家学说中的“自然”作为绘画的最高艺术境界,既追求以意命笔,将客观物象转化为心中的意象,又追求惬心惬怀、惬惬意意的作画状态和妙造自然的境界。
(二)简约刚健。“删繁就简重在约。”“约”,即简约概括。黄宾虹的花鸟画纯属写意一类,因而他在创作时力求简约概括。如画花时花筋叶筋不画一笔,画叶时只有寥寥数片是见墨的,真可谓“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尽管用笔粗放,不注重细枝末节的修饰,但笔意不断,作品依然完整无缺,达到了“简而不胜观”的境地。
“以点染花鸟,含刚健于婀娜。”[4}“刚健”即用笔的笔力和气势。黄宾虹认为如果用笔只有粗、直、刚,没有柔、细、曲就会使作品索然无味。花鸟画不仅要表现花鸟的外表美,更要表现其内涵美。花鸟的特点是柔美、多姿、富有生机,刚健是花鸟的内在气质,“写花草不徒写其娇艳,要写其气骨”。黄宾虹作品中的花卉不仅外露婀娜之态,内含刚健之气,而且还体现出圆劲古拙的趣味,和谐地将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融合在一起。
(三)稚拙情趣。黄宾虹的花鸟画与他的山水画一样勾勒自然、不假雕琢,极富含蓄、天真、自然的稚拙味道。拙与巧相对,但拙不是笨,而是大巧。“格高意古者为上”,“画不妨拙,拙则古厚之气常存。”花鸟画设色艳丽,因而极易流入甜俗,绘画要想克服甜俗,唯有生、拙、涩、茅、晦暗和嫩。稚拙无造作之嫌。如《花石图》中完全依靠笔墨功夫写出来的起止分明、转折圆满的用笔既流露高雅的古意,又极为自然。
荒山乱石间夹杂的野草闲花就是画家“无上粉本”。“画草虫,须要得其飞翻鸣跃之状”“蠕蠕欲动之神”,画草虫不仅要描绘其形神,更要表现他们的活泼生机,以寄托画家的情感和思想。[5]“书,心画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于笔下,但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状物写貌,而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黄宾虹花鸟画带给人的不仅是事物的亲切可爱,更是“以画为乐”的忘我情景。黄宾虹在《画学散记》中写道绘画的目的在于“养性情、涤烦襟、破孤闷、释燥心”,“画花鸟要有情趣”,如果花草仅形似而没有情趣,那么这些花草终究只能是纸上的花草。
三、黄宾虹花鸟画的审美特征
(一)用笔之美。黄宾虹是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他在对前人笔法心得与理论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平、圆、留、重、变“五笔”,而且还擅长使用书法笔法作画。“五笔”指的是五种笔性,既可同时兼用,也可单独使用。如在《花卉》中,没骨法、侧锋、中锋,随意挥写,寥寥数笔、稚拙遒劲、一气呵成、生动自然。书法用笔刚柔得中,含蓄有力,不但起承转合、点转顿挫,笔笔入纸方法多变,将画家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学识都自然的渗透到作品中,而且一波三折,笔笔分明,生机无限丰富之至,巧妙的表现出自然界的内涵之美。
(二)用墨之美。对于用墨前人多有论及,如郭熙在《林泉高致》、董其昌在《画旨》中都对我国绘画运墨做了精辟的论述。黄宾虹在研究前人墨法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浓墨、淡墨、焦墨、宿墨、破墨、泼墨、积墨等“七墨法”,而且还对各种墨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如浓墨黑亮有光泽,光清不浮;宿墨虽含粗渣,但清华;泼墨若隐若现,神巧随意。黄宾虹不仅大胆综合使用各种墨法,而且还将花鸟画家视为大忌的宿墨法和渍墨法自然的熔铸在他的花鸟画中,构成其花鸟画独特的绘画面貌。
宿墨,即隔宿之墨,用之不当易使画面产生脏、浊之感。黄宾虹作画时很少洗砚,因而砚边多积宿墨,不仅如此,他还会将上好的墨砚开搁置以作为宿墨使用。他在使用宿墨前先“有寂静高洁之观”,以寂静高洁的理念戒除浮躁,“而后以幽淡天真出之”,以自然而然的笔法作画,充分发挥宿墨的妙用。[6]如他在作《梅竹图》时,先以淡宿墨画梅花枝干和花朵,再以浓宿墨勾勒点蕊,清新自然;以淡宿墨点竹叶,渍墨渗透,混沌中显分明,分明中见混沌,简洁中显现出内在的韵律美。黄宾虹认为“画非渍墨不润”。渍墨以重墨饱笔蘸水而出,带有笔痕和墨晕,有湿润不干之感。他在使用渍墨时先以笔蘸浓墨,揩拭后再略蘸清水,墨色自然滋润。如在《花石草虫》中,石头的轮廓、花草的茎叶枝干、鸟虫的身躯都以渍墨画出,墨华鲜美、墨晕自然、淡湿而不浮肿,浓枯而不滞燥。
(三)构图之美。构图,也称章法、经营位置、置陈布势,是指画家对画面通盘的考虑和经营。构图在中国绘画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是评价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还关系着绘画的成败。在构图上,黄宾虹多取主题突出、穿插自然、均衡稳妥的折枝法。如在《花卉》组图中,或以一花为主、穿插其他花卉,突出主次;或以双枝交叉,以斜扶正;或一边密不透风,一边一枝独秀,形成疏密对比,等等。此外,在黄宾虹的理念中,构图不但指画面布局,还泛指笔墨精神、构图法则等绘画面貌。在他的花鸟画中,主次、虚实、疏密、开合等各种相互矛盾的关系得到了辩证的统一,正所谓依托的是笔墨,展现的是疏放潇散的胸襟。黄宾虹穷尽一生精力从古画中寻求古人笔墨精神,从自然花草中寻求灵感,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形成了自己“笔简意深”的绘画风貌,展现了独特的花鸟画笔墨精神之美。
黄宾虹不仅在山水画上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在花鸟画上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花鸟画融汇中西、博采众长、笔力深厚、墨法多变、自成一格,既承载着深厚博大的民族精神,又彰显了强盛的艺术张力,这种独特的艺术风貌为中国花鸟画史增添了鲜亮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晨风.非古非今洗脱畦径——论黄宾虹花鸟画的艺术成就[J].荣宝斋,2007,(3).
[2]许敦平.黄宾虹花鸟画艺术探析[J].中国美术学院学报(双月刊),
[3]渡悟.浑然之美——黄宾虹花鸟画意趣与精神[J].中国花鸟画,2007,(4).
[4]安庆吉.清淡简约 稚拙刚健——谈黄宾虹的花鸟画艺术[J].甘肃高师学报,2006,(1).
[5]蒋红雨.论黄宾虹花鸟画的“自在美”[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6]严寒.格高意古平淡天真——漫谈黄宾虹花鸟画的自然情趣[J].艺术探索,2008,(1).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