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训练模式的必要性-社科论文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战略任务,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居于统治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样的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问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大学生作为国家最大的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将直接决定着国家和党的未来发展方向,意义极为重大而深远。
1、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社会济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调整,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大学生价值观中出现了偏离现象:一是价值本位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利益。他们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注重个人要求与个人理想的实现,而忽略社会理想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在遇到道德行为选择和利益取舍的情况时,一些大学生往往更看重物质和利益。二是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和政治观念的弱化,主张以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对政治理论课教育持淡漠态度,生活上追求物质享受,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评判道德价值观念的标准日渐模糊,道德意识呈现出滑坡趋势,诚信意识薄弱;职业理想上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比较差,更偏重经济价值和权利价值。三是部分大学生民族精神需要加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往往用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来评价中国的现实,看不到中国改革几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夸大中国现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思想状况令人忧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的社会思潮,是高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保证。
2、创新现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的需要。
当前大部分高校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都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开展,主要模式仍是通过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忽略了受教育者的真实需求,缺乏思想的交流与共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很难取得的实效。唯有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更多地实践,在活动中感知、体会和领悟。大学生核心价值锤炼模块就是打破常规,以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开展了系列生动活泼、贴近现实、有感染力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爱国情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