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已经深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各个角落。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也成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之一。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多元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如何引领并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值得积极思考的课题。
一.网络文化: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新视角
(一) 网络文化释义
随着互联网及智能媒体对人们生活的深入渗透,推动着人类生活方式变革的同时,也孕育出了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既复杂又多元的文化模式,其概念难以准确界定。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网络文化以智能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通过各类信息传播,影响着青年学生生活、学习、交友等行为,成为一种融合青年学生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一种新的文化。
(二) 网络文化兴起的时代特征。
1、现实与虚拟。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以虚拟的形象存在,可以自由表达自己。信息可以虚拟、人物可以虚拟、行为可以虚拟,网络世界中,现实与虚拟共存,互相包容互相碰撞。2、自由与平等。网络信息由网络人自由发布,准入门槛较低,上网即可发表言论,上传资讯。对信息发言人和共享人没有条件限制,均可享受网络带来的自由与便利。3、共享与多元。网络世界中,多种文化均可在网络上传播,实现全员共享,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且资源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
(三) 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从生理上来讲,他们是成年人,生理发育已达成年人标准;从心理上来讲,他们缺乏人生经验和一定的社会认知,心智尚未真正成熟,仍然只是一个趋于成熟但尚未成熟的群体。这时候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完全成熟,思想容易被左右,在成长的过程中方向偏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通常指在大学生价值体系中最为本质和稳定持久的价值理念及评价标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理想信念。在这一重要阶段,如何在网络文化的包围中帮助大学生们建立起一个符合历史潮流的稳定的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的人生方向,是一个值得深刻研究的课题。
二.网络文化的发展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渠道多样,信息便捷
对于大部分青年学生来说,上网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获取相关资讯,网络媒体的信息来源渠道丰富,获取渠道简单方便,为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普及也极大改变了大学生们接受的知识和信息滞后的现象,在接受课堂知识的同时,大学生们可以自主通过网络来拓宽知识面,使原本的教育资源由单一变成了多元,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网络多元的信息,使大学生在网络上能清楚看到多元价值观的对比,坚定价值观的选择与判断。
2.即时通讯,溶入社会
随着智能媒体时代的来临,青年学生们迅速溶入这个时代。利用网络科技,青年学生迅速跟随时代的步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典型的表现就是95%以上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拥有自己的即时通讯方式。在这个时代,没有“三微”被视为与社会脱节的人。“三微”时代,通讯变得从没有过的便捷,大学也不再是个象牙塔,社会生活就在身边。学子们通过使用网络平台,在校园中即可以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热点讨论。
3.丰富课余,开拓眼界
网络时代的所具有的丰富性和共享性能充分满足大学生们的课余需求,他们的生活不再重复“三点一线”式的单一和枯燥。他们从网络中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运用网络可以即时聊天、玩虚拟游戏、收看各类影视节目等。网络大世界中,地球也只是一个村,各种先进的文化知识、生活理念、时事观点、研究成果等互相交流与碰撞,可以根据需要分类获取,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领域,也极大的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对于各种社会现象也就更多了一份自己的理解与分析。
4.互动交流,展现自我
智能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流变得更加多样和快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上便利生活、工作或学习。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们,由于自我意识的崛起,不再满足于从课堂中获得的知识,遨游在网络中,他们希望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生活并广为传播。对于各种社会现实大学生们也喜欢通知校园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校园与社会现象的碰撞,通过引领,核心价值观更容易得到肯定与内化,这也成为了校园文化独特的景象之一。
(二)负面影响
1.失去自我,网络行为放纵
除了上课及课余活动,大学生们有大量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课余生活动丰富多彩,网络入侵产生了许多大学生“宅男”“宅女”。适当的娱乐有助于调节身心,过度沉则容易网络行为放纵甚至网络成瘾。有的人一时半刻没有手机就会觉得空虚,没有网络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或网恋,分不清网络与现实的分界线;网络行为缺乏有效监控。无节制的上网特别容易导致学业荒废,身体健康失衡、自控能力下降,进而导致失去自我、思想堕落,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2.脱离现实,价值判断失衡
网络为人们提供的是一个虚拟化的空间,这个空间允许人们自由的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信息的准入门槛极低,导致网上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是过时的、落后的、虚假的。大学生若长期深迷于这个虚拟空间中,很容易被一些信息所误导。相对于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中又总是存在着这种或那种缺憾,这种缺憾恰恰很容易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满足,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经验、人生经验的缺乏,缺乏理性思考,很容易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导致价值判断产生失衡。
3.价值导向多元,价值责任缺失
近几年来,网络让信息实现全球共享,信息的互动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参与热情,博客、播客、微博、空间、微信。。。。人们可以利用网络传播、交流资讯,网络的包容使得各种思潮都能得以传播。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借鉴、融合,不排除有心人利用个别文化现象来模糊大学生们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在错误引领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网络行为过度,判断标准异化,给自身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隐患。例如,一些网络“大V”们宣传引导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特权主义等思想。另外,网络本身具有的自由性、隐蔽性也成为了部分人的保护伞,带来很多网络行为的不负责任,在缺乏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中,责任缺失,继而丧失自我。
4.网络依赖,价值目标模糊
互联网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手机、电脑、网络平台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满足一定的生活。于是,部分“宅男”“宅女”应运而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青年学生们在感观和心理上都获得了一定的满足,往往会形成网络依赖,沉迷其中,缺乏应有的认知和理性思考,进而回避现实生活。而网络上充斥的大量有毒信息也会混淆大学生们的判断及认知,例如个别人夸大宣传各种反社会的行为及思想,模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引导大学生错误判断。自我判断失衡,价值目标更容易模糊不清。另外,网络依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青年学生们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使得大学生缺少正确的引导,丧失生活及学习目标。
二、网络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
网络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大学生们如何取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单纯依靠说服和理论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培养大学生们科学、正确的认识网络,提高对信息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网络意识。对于教育者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利于网络,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适当的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们建立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观。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的思想基础。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要引导大学生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建立起合乎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观。
最近媒体上充斥着的“拜富、拜金、拜贵”的不良价值倾向,也使得青年的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着艰苦的挑战。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坚持这个正解的导向,也必须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及时、宣传面广的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大力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认同感,树立一种理念、坚持一种信念,形成有利于青年学生成长的舆论氛围,引导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宣传正能量,搭建平台,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
大学阶段也是学生们从他律转向自律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们思维活跃,感知敏锐,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及新兴思潮。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要利用各种校园节庆机会开展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特色教育活动,宣传正能量。要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入主题活动中,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内化。主要方式有:一要正能量宣传,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学生们的网络意识,特别是网络判断和网络选择意识。二是要选好教育切入点,树立典型,根据青年人关注的各种网络热点,也可加以利用并引导,开展如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成材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所关注,关心学生所关心。三是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的开展,如校园网中开设学生信息通道、设班级微博群、微信群来宣传典型教育人物风采展示、宣讲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们价值观导向等。
3.网络文化与社会实际相结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渠道丰富,各种社会现象随着不同用心传播者的散布呈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简单的表象面前,信息背后可能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网络上一些歪曲的事实,虚假的行为宣传,不能逃避现实或忽视,要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如何看待、如何分析、如何理解这些社会问题,建立起符合社会实际的价值观。因此,教育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具体方法也有很多,如利用校园主页,不回避事实,分析并解释热点问题;坚持正确价值观教育,利用各种活动,用事实及时回答学生疑问,引领学生成长等。
4.创新校园网络文化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互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模式,即校园网络文化。一定的校园文化要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通过一定的文化信息、活动开展、思想交流,对大学生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要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可从几方面做起:一是监督与引导相结合。鉴于大学生们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限制,要对校园网络文化实施实时监管,杜绝不良信息的入侵,积极宣传健康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思想,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把握时代精神,建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二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学校的传统教育方式如海报、讲座、社团活动仍是必要的,更要学会使用新兴媒体,把教育效果扩大化。三是多样与特色相结合。每所院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底蕴,在传统的教育内容之外,应重点强调自身的特色,把特色通过网络教育的方式浸润到学生心灵中,让学生们由被动教育变成主动接受,培养学生的核心凝聚力,把学校的特色文化与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让优秀的校园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波 付成芳.论网络环境下理工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教育探索,2011,(4):140-141.
[2]张鹏.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及策略[J].中国报业,2011(11):29-30.
[3]辛如彬.论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65-168.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