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宛梆生态价值及语境解读

作者:魏艳斐来源:《芒种》日期:2015-07-13人气:804

  宛梆的生存空间主要在南阳盆地,流传范围相对狭小、唱腔艺术独特、地域色彩浓厚。宛梆在2006年被列入 “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了政府层面的充分认可。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宛梆艺术基本实现了在后工业化文化环境中的生态传承,这种实现有着诸多的内涵与外延因素,这些因素也形成了其生态价值和发展语境。对宛梆的生态价值和生存语境进行解读,对保护和传承宛梆艺术来说是必要的。

一、 宛梆的文化生态价值与礼俗语境 
    从清朝中叶开始,一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非文化物质遗产宛梆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宛梆艺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中主要分布在豫西南、陕南和鄂西北之间的区域,并随着历史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区域性流布剧种[1]。但是由于宛梆艺术的传播空间有限,并且带有草根文化的属性,所以并不受到文人学士的关注,也无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相应的艺术加工和文学提升,致使宛梆艺术的流布范围长期分布在以南阳盆地为主的区域内,并在南阳礼俗传统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依靠礼俗语境维持自身艺术性的生存。

   南阳地区的农村和山区等相对传统的相同地带是南阳地区礼俗传统的主要发源地。在这些山乡里壤,许多古老的礼仪传统仍然被人们所重视。这些民俗礼仪可以是传统庙会、信仰祭拜等参与人数众多、具有社会群体性质的形式,也有较为小众化的红、白喜事、人生祝祷等小范围、家族性的传统礼仪形式。
   宛梆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个体性礼俗活动的支持。比如,民间的“还愿”以及“祝寿”形式,虽然在形式上与社会性的庙会举办不同,但是属于“还愿”以及“祝寿”主体人的个人行为。“还愿”是由于个人为了想要实现某种愿望,就积极的到庙前进行向上天或者神灵祈愿的主动行为,在愿望真的实现以后,为了感谢上天或者神灵的护佑,通常要请戏班唱戏来完成酬神的仪式,一般还可以采用焚纸或者烧香的形式还“还愿”,但是请戏班唱戏是最主要的“还愿”形式。关于戏班表演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都不是固定的,一般依据还愿者自主安排,活动形式比较正式。而“祝寿”是民间比较流行的传统庆祝活动,为了庆祝家族里的长者生日,通过请戏班来唱戏增加庆典仪式的活跃氛围,感谢乡里乡亲多年的关照,也能让生日的长者感受戏曲表演的喜悦心情,但是具体的戏曲表演规模依据家庭条件而定,时间也不固定。如果说“乡村礼俗”是宛梆艺术赖以生存的传统语境,那么由官方话语权干预或者现代社会中的商业礼俗所形成的需求空间则是宛梆艺术的“现代礼俗语境”,主要体现为在官方支持下所进行的各种级别的汇演、比赛、晚会、节日慰问、政策宣传以及各种商业性庆典的有偿演出等。其中官方话语下的礼俗语境不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更多的是帮助宛梆艺术获得身份、地位、荣誉、发展机遇等方面的隐性生态价值。

二、宛梆的科学生态价值与学术语境 
   南阳盆地的地理位置正处于豫、鄂、陕三省交界的地带,这一地域不仅有中原文化的正统平和,同时也能感受到秦文化的阳刚旷达,楚文化的流畅清新等。正因为南阳的盆地地貌,所以人文环境也相对闭塞,尤其是在古代交通讯息并不发达的社会中,变革和新兴的元素流入的就更为缓慢,因而容易形成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特性。宛梆艺术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从世态风俗、认知观念、民族信仰、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等层面清晰的展示了你去南阳盆地的艺术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曾指出:“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取决于文化在不同时代还不同区域所受到的影响”。文化多样性是艺术内涵的重要来源之一,构成了社会的独特属性和多样化发展。文化多样性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对于宛梆艺术而言,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宛梆艺术的创作、更新的丰富来源,也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不仅值得学术界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者、专家的积极研讨,促进了宛梆艺术的学术性语境。

   对于宛梆艺术的深度挖掘从1956年开始就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中,期间也得到了政府的强烈支持,也完成了相当大部分的艺术成果,整理出了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宛梆艺术剧目,对以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宛梆的学术关注从上个世纪80年代逐渐多起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兴起,研究者们对宛梆的学术关注度提高。在2006年,宛梆艺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宛梆剧团也获得“天下第一团”的美誉。大量的学者也借此机会开始关注宛梆艺术的研究,并以相关的课题建设、学术文章、理论著作等形式对宛梆艺术展开研究,不仅从理论层面对宛梆艺术的学术价值进行了深度解析,还从其文化价值以及生存价值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探究。首先,学者的研究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宛梆艺术的形成模式,对于这个研究的结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支持流派:第一,认为宛梆艺术类似于同州梆子,值明末清初之际流传于南阳,随后受到南阳民歌文化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了今天所谓的南阳梆子;第二种和第三种分别认为,宛梆艺术来源于蒲州梆子和北曲弦索,当然这些写看法知识依据民间的老艺术家进行推测出来的,没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证明,所以并不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但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结合信管史料参考得知,一般认为第一种看法最具有真实性。其次,学者们较为关注的就是关于宛梆艺术的唱腔艺术。研究者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宛梆艺术的花腔方面,花腔“讴音”涉及到了花腔的唱腔特色、演唱心理、声腔来源以及相应的技术分析等方面,从宛梆艺术唱腔中的气息、吐字、音律、声音等角度进一步分析宛梆艺术的特点,也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声乐的应用技术对宛梆艺术进行合理的补充和改造。最后,由于宛梆艺术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的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又为研究者提供了宛梆艺术研究的新方向。这种形式的宛梆艺术研究比较注重从宛梆艺术的本土化以及区域化的内涵特色进行深层面的剖析,挖掘宛梆艺术的艺术特质,充分体现非文化物质遗产的研究价值。

  三、宛梆的经济生态价值与开发语境 
   宛梆艺术的“经济价值”体现的是宛梆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共时性价值”,表现为实用、实效的价值需求,是对宛梆艺术的生态开发与利用。由于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的传播已经逐渐形成了带有商业化的形式传播,为了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商业化的污染和破坏,必须要在保证文化艺术本身的品性特色的基础之上,争取与现代化语境的深度融合,以最合适的文化艺术开发形式,实现非文化物质遗产的广泛传播,病虫其经济层面表现出文化艺术自身的价值,依托于信息化时代的高效率传播,赋予非文化物质遗产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因而充分发掘宛梆的经济价值,是时代语境的造就,也是现代文化的需求。宛梆艺术的的经济价值开发离不开对其本身价值的保护,并结合市场、商业的现代模式将宛梆的生态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宛梆艺术形成于南阳的地方文化中,与这一地区的人文气息有着血脉姻缘。因而,在该地区有着很好的社会认知度,可以依靠地域文化来促进宛梆艺术经济价值的合理开发。南阳具有非常特色的经济项目,可以以此作为宛梆艺术传承的基础,比如,南阳文化中特有的张仲景医药文化以及南阳的区域优势文化玉石文化,可以根据南阳每年举行的“张仲景医药节”以及关于玉石文化的“玉雕节”,将宛梆艺术融入文化的传承中去,实现以文化基础、戏曲表演的现代化艺术传承模式。在南阳文化艺术节上,每年都会有举办一些特色的文化演出活动来烘托艺术节的庆祝氛围,所以可以利用文化演出活动的形式,将宛梆艺术融入进去,比如,可以在文化演出的开幕式上或者演出期间向宾客介绍南阳的特色文化,其中就包含宛梆艺术,以宛梆艺术的特色魅力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合理化体现。此外,通过结合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作为宛梆艺术的宣传手段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应用方式,可以在旅游景区内设置相应的宛梆艺术白哦眼,不但可以增加旅游形式的文化内涵,还可以顺理成章的促进宛梆艺术在当地旅游文化中的良好传播,并以这种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其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完美体现。

   非文化物质遗产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非文化物质遗产不但可以存进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还可以增加民族自豪感。南阳地区的区域文化是当地的一种艺术特色,就有深厚的南阳历史渊源,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手段,使观众可以经常在电视、广播、视频、网络等传播媒介中看到宛梆艺术的相关宣传,通过广泛的媒体传播,可以迅速的实现宛梆艺术的知名度以及在大众心目中的熟知度,以其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宛梆艺术的广泛流传营造合适的开发语境。

结束语:

   总之,对一门传统艺术的认知和了解要具有“历时”和“共时”的双重思维纬度,同时也要结合时代,以现代人应有的开阔视野来对待传统艺术所产生的变化,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结合宛梆艺术的历史源头和现存的艺术模式,充分实现对宛梆艺术的保护和广泛传承。     

参考文献: 

[1]徐向升主编.内乡宛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p7 

[2]薛艺兵.神圣的—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P477 

[3]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庙会与民间社会[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2:P193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