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色彩的处理艺术
当代恐怖电影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东西,善与恶、正常与变态、现实与幻觉在这里几乎让人难分难辨。当代电影的导演,也在积极利用影片中的各种元素来制造恐怖氛围。人物是恐怖电影的主要核心元素,人物色彩的合理利用能够带来观影者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于无形中增加了恐怖的氛围。
由于受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不同电影制作人对于恐惧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就人物色彩处理来讲,我们大致可以发现如下规律。西方的恐怖电影在人物色彩处理上大多遵循写实主义,他们塑造的恐怖形象大多是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在西方恐怖片中,常见的恐怖人物形象有恶魔、僵尸、类动物的怪物等形象。这些形象多来自于西方传说或宗教故事等,在各种画册、插图本等都有具体形象存在。而用色更具生活化,主要通过恶心的形象加以适当的配色以到达惊悚的目的。这里我们以《生化危机》为例,在本片中令人作呕的丧尸,简单粗暴的战斗方式,都让我们不寒而栗。但在全片中,最为抢眼的要数女主人公的红色连衣裙,不是耀眼的鲜红,而是低调的暗红色。在黑色压抑的环境中,这抹红色的出现,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观影者的眼球。在冲击我们视觉神经的同时也给我们生的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气。而东方的恐怖电影在用色上则更追求艺术性。我们以日本的恐怖片为例。日本恐怖电影的人物用色受到日本传统戏剧能剧的极大影响,如曾经风靡一时的《午夜凶铃》其中贞子的用色就带有浓重的能剧特色。苍白的面容,充满的怨气的血红双眼,红白强烈的对比让人不寒而栗。在带给观众视觉冲击的同时,这样写意的用色也能激发观影者对于影片内涵及人生的反思与权衡。日本恐怖电影不拘泥于惊悚本身,而是通过带给你视觉的震撼加以心灵的恐慌达到最终目的。
恐怖影片中除了通过色彩对比来构造人物性格特征与外型的视觉冲突外,通常也将人物的情绪与情感通过动态的颜色变化加以渲染。变化的色彩带来审美的张力,使人物形象前后呈现巨大变化。如在电影《驱魔人》中被恶魔附身后的女孩芮根脸部突然变得惨白、瞳孔扩散并不慢红色血丝,除了具有表象的惊悚,还表达了恶魔的兴奋或被激怒的情绪。而在《寂静岭》中,女主角罗斯服饰的颜色一直在变化之中,从最开始的柔和的明亮颜色逐渐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而转为晦暗,而最终变为血红色,而这种变化与影片的情节的推进相得益彰,几乎让观众难以察觉。但无疑会对女主角个人情绪从明快到阴郁、从阴郁到抗争的到渲染作用。而《寂静岭》中蓝色的运用也异常突出,丽丝和爱丽丝姨母均为蓝紫色,蓝色象征着冷静、孤独,而深化则具有蒙昧迷信的寓意,同时在特定场景中也预示着大灾难将从中爆发出来。而对于色彩人物色彩的处理上,导演大卫·林奇则独具匠心。如,在《妖夜荒踪》这部电影中,爵士乐手的妻子衣服和头发的颜色都在随着他本人梦境中的情感倾向而不断切换,红色衣服和黑色头发是他憎恨的那个现实妻子,而白色头发和裙子则是他梦境中自我塑造的另一个妻子。在影片《断头谷》中的女巫的服饰同样也随着剧情的变化,由暖色变为冷色,使温柔贤淑女人变得面目狰狞。这些变化反映了导演对色彩的独特审美。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