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难忘》所抒发的肖邦音乐魅力
1945年查尔斯·维多(Charles Vidor)执导了人物传记片《一曲难忘》,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钢琴诗人”波兰作曲家肖邦。影片以肖邦的音乐作品为叙事线索追溯和刻画这位伟大的钢琴家的感人形象,向观众展示出这位音乐天才是怎样走过从音乐神童到音乐痴迷者,再到音乐献身者乃至音乐大师的成长路程的。观赏这部影片不仅仅会让观众感受到这位音乐巨人对人类音乐艺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令观众深深地为这位音乐巨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艺品顶级、艺德高尚的无限领钦佩之情会令观众油然从心底深处升起。让我们再度走进影片《一曲难忘》所创造的剧情,再次感受伟大的音乐艺术家“钢琴诗人”肖邦的艺品和艺德带给我们的感动,再次感受影片创作人员奉献出的这部人物传记片的力作吧!
一、欢快童趣的短乐曲牵扯视听地拉开剧情的帷幕
影片《一曲难忘》初始镜头的画面中,观众看到的是幼年肖邦在全神贯注地弹奏他创作的《小狗圆舞曲》Op.64 No.1,偌大的钢琴、一个孩子、一首欢快童趣的曲子、一副陶醉的模样,举手投足间的优雅,立刻让人眼前一亮,本来任何一个观众对于“钢琴诗人”肖邦的名气已经知晓,渴望通过观看表现他的影片来一度其风采,心情和所期望的剧情间迅速契合,观众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立即绷紧起来。无疑,这样的一肖邦的处女作音乐作为剧情的开端十分符合观众的欣赏心理。
这首出现于剧情伊始的《小狗圆舞曲》Op.64 No.1是肖邦11岁时创作的,也即创作于1846年。这首圆舞曲的出现无疑表现出具有音乐天赋和音乐神童美誉的肖邦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怎样的不同凡响,尚且还在还同时就将一首圆舞曲创作得十分动听。剧情这样告诉观众:肖邦的玩伴乔治·桑有一条活泼可爱的小狗,在两个玩伴一起玩耍时,小狗俨然是第三个玩伴,这条小狗会以快乐的神态和高兴的吠叫生同他们打招呼,顽皮地围着他们绕圈子,三个玩伴蹦啊、跳啊、转着圈子的你追我我追你。幼小的肖邦将这样的场景和情感凝聚于钢琴舞曲的创作中,写出了这首曲速迅疾、轻松活泼、调皮童趣的短小曲目,也被音乐界称之为“一分钟圆舞曲”。
影片以肖邦的《小狗圆舞曲》Op.64 No.1入戏,就一部人物传记片说来,所采取的无疑是一种正叙的手法,将剧情对所要表现和刻画的主人公在儿童时期对音乐的天分、喜爱、追求、创造和表现能力先入为主的推向观众,让观众肃然起敬于一位天才的伟大的艺术家“人之初”即所拥有的浪漫抒情的艺术气质。同时,也巧妙地将肖邦和小姑娘乔治·桑青梅竹马的感情线索埋下了伏笔。
二、激情悲壮的练习曲至始至终地呈现主旋律
肖邦生活的年代正是他的祖国惨遭战火蹂躏的年代,为抵抗外地入侵,他的同胞浴血奋战、以弱击强,肖邦创作出《革命练习曲》Op.10 No.12来鼓舞士气,抒发爱国之情,呼唤全国的同胞们奋起支援前方将士,坚决彻底地将侵略者从祖国的国土上赶出去。这首革命练习曲反复地衬托剧情,至始至终地以影片音乐的主旋律激荡人心。
肖邦一生中共创作出27首练习曲,《革命练习曲》以悲壮激昂的曲风来表现音乐已经,这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以右手弹奏出催人奋起的旋律,以左手弹奏出波涛汹涌般的音流,将波兰军队在战场上的英勇奋战的场面以音乐形象进行了倾诉,曲子中将士的怒吼、枪林弹雨的残酷、英勇悲壮的士气都表现的鲜明真切,伴随着这首曲目的旋律,听众的眼前不断浮现出战场上的场面,油然升起对浴血沙场的爱国将士的崇拜之情,鲜活地感受到肖邦创作出的这首音乐是源于其流淌于血液中的爱国主义情愫,是源于生活、为祖国安危悬心呐喊的力作。但就是因为肖邦创作了这首曲目,引发了卑躬屈膝于外国侵略者的公爵的嫉恨与迫害。
《革命练习曲》首次在影片中奏响的画面是在公爵举办的音乐会上,音乐会上驻波兰的沙皇总督被公爵奉为贵客,这已经让应邀参加这次音乐会的肖邦大为愤慨,可公爵请肖邦到来的用意竞是让他向这位总督献奏钢琴曲。士可以杀而志不可侮,应公爵向总督献媚让肖邦奏曲的话音,肖邦从坐席上站起,大义凛然地向公众宣布: “我不在沙皇刽子手面前弹琴。”语罢决然离席。随即《革命练习曲》响起,在音乐情境的烘托下,肖邦内心的愤慨和呐喊在压抑中迸发出来,汹涌澎湃的传递给观众的视听,这名音乐大家不媚权贵、不辱音乐艺术的一腔正气十分感人。恼羞成怒的沙皇及其魔爪恨透了肖邦,他们岂能容忍肖邦这个有着名气的音乐家与他们作对,于是密谋加害肖邦。肖邦志同道合的战友获得了这个信息,旋即帮助肖邦出国前往巴黎,以摆脱沙皇及其魔爪的陷害,让这名伟大的艺术家能够继续以音乐创作来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来为世界音乐艺二度奏响,这一次的旋律与上一次的旋律的截取点不同,上一次的截取点是音乐中表现战场上刀光血影,将士们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高昂韵律,这一次的截取点的音乐是由低徊急促开始,渲染肖邦躲避沙皇及其魔爪的紧张恐怖气氛,喻示有压迫就有反抗,压迫越深反抗月中的道理,也预示了肖邦的出走会是他膨胀爱国主义激情的起始点,他会以更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行为来支持和反抗一切危害祖国安全的恶势力,他的出走是为了更好地战斗,留的青山在,焉能无柴烧。
影片中有肖邦的波兰占有每每出现时都会有《革命练习曲》的背景音乐响起,以这首音乐的旋律来衬托爱国志士间的同仇敌忾,也将肖邦的这首作品为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士而作的主旨给予了佐证。当剧情进展到肖邦在巴黎举办的首次个人音乐会演出开幕时,他哀恸欲绝地得悉了他最为亲密的战友为国捐躯的消息,无比的悲愤化作音符、倾注于钢琴弹奏的磅礴情绪中。这时的《革命练习曲》低沉悲痛的哀悼情感、憎恨侵略者侵略行径的愤怒情感、呼唤同胞甘洒热血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感,从酝酿到形成,从涌动到喷发,从相互传递到万众一心的发出猛烈的咆哮,爱国主义情感如火山爆发,如大海中的巨浪,让听者思绪起伏、情感升腾,民族团结、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同敌人作斗争的大无畏豪情在《革命练习曲》中的呐喊式音调越来越来越饱满。肖邦将自己全部的悲愤之情和大无畏的战斗激情倾泻在演奏中,只见他的脸上表情凝重,他的指法快速游动,他的身形随着乐曲的旋律大幅度的摆动,这时的肖邦形象让观众感到是那样的值得钦佩,观众觉得自己的情感在与钢琴家的情感相融汇,痛着他的痛,怒着他的怒,图腾起他所要追求的图腾。可以说,正是《革命练习曲》在影片中的主旋律作用,才将影片的主题表现的更加生动感人。
三、优雅美妙的夜曲抒发出钢琴诗人的浪漫情怀
作为音乐家,肖邦有着浪漫主义诗人般的丰富情感,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追求情感上的真爱,他对爱情的态度不桎梏于任何外界条件,敢爱敢于超脱世俗的去爱,一旦爱上了,就要轰轰烈烈的去爱。影片中钢琴成为肖邦追求神圣爱情的知音,肖邦将自己的爱情倾注于创作音乐,通过钢琴演奏来表现音乐对爱情愫的描绘,来倾诉自己对心爱之人的爱恋心声,优雅美妙的音乐出意境充满甜蜜,充满喜悦、充满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幸福并浪漫的遐想。
1837年,27岁的肖邦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份爱情,年长他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是他心仪的恋人,他们两情相悦于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马约卡岛,他们彼此欣赏对方并深深地爱恋着对方,甜蜜的感情滋养了肖邦的创作灵感,远离世俗的美丽小岛为肖邦的创作提供了极佳的环境,肖邦的创作才能汩汩涌流,一首首精品佳作就在这样的情境下诞生了。在影片中观众会看到,《降E大调夜曲》Op.9 No.2就是肖邦这个时期收获的作品。夜曲是肖邦创作体裁中最为内向敛的一种,曲风深情,及其容易吸引听者入境。但初时肖邦的夜曲很受费尔德夜曲感伤曲风的的影响,肖邦总有不如意之感,他豁然从自己的爱情中获得启示,将舒缓安静,充满柔情的风格用于对乐曲的修饰,赋予给夜曲以浪漫情感的想象、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夜曲具不仅仅能够用来娱乐生活,更能通过细细的品味后产生对人生的领悟和启迪。影片画面中的肖邦凝神地演奏这首《降E大调夜曲》,乔治·桑陪伴在他的身边,专注地听着心爱的爱人所弹奏的这首钢琴曲,夫奏妇听,夫演妇赏,一幅夫唱妇随的温馨画面。同样,肖邦在此情此景下演奏刚刚面世的《降E大调夜曲》也让听众听得心旷神怡,琴声所创作出的意境与眼前观看到的肖邦和乔治的甜美爱情的生活画面相叠加,陶醉于这样宁静安逸、自得其乐、爱情滋润的生活感受中。
四、结语
影片《一曲难忘》在1946年第18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最佳配乐、最佳原创故事、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音响录音、最佳剪辑多项提名,这样的荣誉无疑证实了这部影片的拍摄成功,而最能代表这部影片艺术成就的是影片表现手法的匠心独具,这就是以肖邦所创造出的音乐作为叙事线索来表现和刻画肖邦。一代音乐大师,留下了一首首经典的音乐曲目,成为后来人可以吮吸的艺术营养。一代代人景仰这位音乐大师,传承他的音乐作品,而通过观赏《一曲难忘》这部影片将会让后来人更多的了解这位音乐大师,更多的读懂这位音乐大师,让伟大的音乐家肖邦的艺术才华包括他所创造出的音乐精品永远感动人们。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