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该理论的传播由原来的抽象化、复杂化逐渐演变为具体化、可理解的、生动形象的过程,进而让马克思主义逐渐开始被大部分人认可、理解、并予以认同,最终成为人们精神境界的理论武器,大众化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语言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至今被很多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认可并发扬,只有用大众化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才能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通俗的语音文字是让他人理解的工具,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用中国传统的显而易见的文字来表述。
(二)内容大众化
马克思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行动指南,该理论影响着我国自成立以来至今国情国策,并对国家治理、经济体系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学课本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大众所应掌握理解的理论体系,促进大众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思想,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只有其内容更加容易理解,才会让更多人掌握其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来龙去脉,促使更多的人愿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用其指导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就当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之一,是人民需要掌握的思想源泉,只有其内容大众化,才可以被更多人理解认可,进而提高大众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处事方法。
(三)对象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社会各阶层,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可团结的队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联系不同阶级不同群体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的群众们,这就需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让各类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其思想觉悟与生活状况。
二、 新媒体背景下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背景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信息传播的空间
新媒体技术包括网络、传媒、电视等科技内容,在先进技术的传播下带来的信息特点为“互动性”、“亲民化”、“及时性”、“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这些特点也促使大众形成新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因此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一个传播空间,让大众可以通过更多媒介深入的进行了解与吸收,再加上传播手段多样化,为马克思理论传播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影音资料,多样化的形式强烈的吸引着大众区接受,尤其是有关马克思专题的网站(马克思主义研究网、马克思主义专题)建立为更多人提供了丰富的认知环境。尤其在现代言论自由的时代,大众可以对其发表自身的看法与间接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诉求,无论是社交网站还是报刊杂志,大众都可以根据个人想法表达观点、发表见解,尤其现代年轻人并没有经历祖国的大变革,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尚浅,通过各种平台的交流,让其深入体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性。
(二)新媒体促进共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终目标
新媒体的发展突显了原始新闻的草根性与原创性,很多热点事件都是通过网友的拍摄、报道并经过大量的传播最终呈现在媒体眼前,包括正能量需要弘扬的精神、被曝光的负面新闻以及道德观模棱两可的事件都是新媒体追随的根源,不仅是宣传传播成为热点,更是要起到引人深思的目的,英雄应该得到赞扬与传颂,社会的阴暗面要引起关注与拷问。马克思主义在一个透明的环境中传播更利于得到更多人关注,利于正能量的弘扬,只有通过大量广泛的探讨才会进一步的引起共鸣,最终促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挑战
第一,网络环境中语言的个性化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在年轻人之间的认可。新媒体的广泛发展体现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对很多传统词汇加入了更多网络色彩,对不规范化、严肃性的考虑更加少,年龄大一些的长者对其并不了解,因此差异性的网络语言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影响,形式的多样化对增进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产生质疑,甚至引起排斥;第二,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较弱,新媒体中的大众更多喜欢张扬、自由的个性,对旧思想无动于衷,认为他们已经遭到历史的淘汰,导致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在年轻一代受到动摇,弱化了其在我国的主导地位;第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复杂性加剧,新媒体传播了更多的自由化信息,使得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广泛传播,也不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
三、 新媒体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新媒体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所冲击,急需立足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提供民众认同感,必须不断探索,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又不能与其本质相违背,有效的规避矛盾、弘扬正能量,研究新战略,才能在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下不断改革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主题网站的建设工作
要想在新媒体背景下求发展,必须适应该环境的发展趋势,因此马克思主义要利用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与优势,在网络中建立自身特有的一块区域,并对其进行丰富,利用软件技术全方面的改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途径,丰富网络阵地。
1.建设马克思主义主题宣传网站,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在广泛群众之间的传播与交流,首先要提高网站内容的创新度,吸引网民眼球,充实网站资源与内容,做到满足大众所需,保持与时俱进;其次要增强网站宣传的独特性,要区别于其他网站类型,但又不能让网友感到枯燥,这就需要在设计上下功夫;最后采用主题网站形式,满足大众个性化需求,扩展网络的各项要求,方便大众找资源。
2.开启手机报模块,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需要深入人心,贯彻到平时的工作生活规律中,再手机报中开启马克思主义模块让订阅者及时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通过热点话题、天下大事、时政新闻等将该理论运用于事件的分析,多重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深入人心。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理论与群众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做到密切联系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同时很据不同的受众对象,分层次的推进教育内容,让更多年龄层次的人接受;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的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教育的传播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对大众扭曲心里的进行疏导与关注,进而促进理论的自行与升华。这两方面都是对大众化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为了让大众化思想深入基层、贯彻民心,需要积极吸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业的人才充实马克思主义队伍,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三)深入了解大众心里特点与情感所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的广大人民群众,因此需要因材施教,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变革,同时也使大众心里发生了变化,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增强,同时对很多事情也都有各自的看法,针对不同的价值取向与利益主体,需要针对大众的心里特征进而促进大众之间的传播,引起大众的共鸣,在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中,使大众更多的利用该思想进行交流。
(四)塑造良好的媒体环境
新媒体网络中更多为一个虚拟的空间,对大众的心里环境产生了更多影响,新媒体需要一个综合的法律、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共同构建媒体环境,让其保持一个优良、稳定的环境发展。
1.建立健全新媒体法律法规,当前法律对新媒体领域已经有所改善,但依然要规范法律文件,对反马克思主义言论的行为一定要严查到底,对祖国安全别有用心的人要加强打击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规范法律体系,规范法律行为。
2.完善监督保障体系,有很多别有用心之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反叛言论肆意传播,等待法律制裁前首先要对网络环境进行必要的监督监管,这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士时刻关注网站变化,并且有极高的敏感度,可以辨识信息的真假与所要传播的意义。很多信息不是都能上网的,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监督、甄别能力,进而构建防控监督体系。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