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艺术设计分析
公共空间是指那些具有开放性的、公共性的、可供一个城市居民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人类公共空间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是同步的,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窗口,同时也是外界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的首选场所。现代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往往是多层次的,集休闲、健身、宗教、文化和教育功能于一身,是阅读和体验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是与很多因素相关的,地域、气候、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等因素都与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就是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共同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以人性化为基本原则,以现代人的生理和心理体验为主,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公众的特定功能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公共空间设计应具有改善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一个城市对普通个体的人文关怀,展示出城市发展中的现代文明。从微观层面看,公共空间中的人性化设计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计、盲道设计等都充分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与爱护。从宏观的层面看,人性化设计表现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的考虑以及基于地域环境和文化差异的考量等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艺术设计进行分析。
一、注重人的需求和感受
公共空间是一个多含义、多功能、多层次的功能复合体,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人的需求和感受考虑在内。
首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满足人的情感需要。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是以人的活动为为主体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人的感受、人的体验放在第一位。当下的城市公共空间以广场、步行街到、公园为主,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的功能,这些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场所。因而,在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应该首先将人的行为和心理考虑在内。这里的人并不是指某个行为个体,而是指生活在城市之中的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将所有大众都包含在内。这些空间的设计应该以为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学习和娱乐提高方便、快捷的服务为着眼点,使城市中的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有一个释放情绪、愉悦身心的场所,在这里他们能够抛开工作中和生活里的不开心和不良情绪,能够获得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时公共空间才发挥出它最本质、最重要的价值,它的功能才得到充分的体现。相反,如果公共空间的设计脱离了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那便失去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其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该将人的活动轨迹考虑在内,适宜人的活动行为。冰冷的水泥、坚硬的钢筋水泥以及种种现代化的设施并不能给城市中的人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反而那些经济的、实用的、方便的设计才能够给人的生活带来便利,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如果公共空间的设计值注重形式的美,而不考虑实际的功能,那就永远只能成为一种“设施”、一种“摆设”了。设计不能流于形式,应该以人的体验为前提,注重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自然的交流。以最基础的公共空间——城市公园为例,如今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晨练、午休、游玩的重要场所,尤其在广场舞兴起之后,公园中的小广场更是成为广场舞练习的“重地”,如果公共空间狭小、分散是很难满足居民的集体性文化活动的需求。这些以集体性为主的活动是需要一定的空间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公共空间的功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将未来的重要参与者和活动者考虑在内。
二、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人既是公共空间的设计者同时又是公共空间的受益者,所以在进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人的因素考虑在内。除了要在外在形式上考虑到人的审美需求之外,还应该将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重要的着眼点,赋予公共空间以更多的人性化设计,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和谐共生。
首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该以文化为背景。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中国被天然的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地理区域,南北两个地理区域不仅在气候类型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而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北方的厚重淳朴和南方的钟灵毓秀,两种文化虽然共同发源于华夏文明,但却千差万别。所以,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尊重和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创作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和不同文化内涵的公共场所。工业化的浪潮之下,城市经济迅速发展,钢筋水泥搭建出一个又一个面目相似的城市。西方的设计理念如潮涌般的引进中国,中国的城市建设越来越缺乏本民族的特色,传统的理念被消解殆尽,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面目全非,一味地模拟、跟风,完全失去个性化的特征,完全沦为复制品、模仿的产物。这样的城市环境和公共空间只考虑到经济和政治的需求,完全忽略了人的感受,有悖于人性化的设计原则。所以,公共空间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坚持城市的地域特征,避免雷同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的因素,给人以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其次,公共空间设计应该以满足人的精神活动需求为前提。公共空间建设不仅应该满足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活动需求,同时也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的精神活动需求。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的自然成景观,也沉淀出不同特质的文化,而公共空间的设计就是要满足当地人的生活需要的。所以,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与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相协调,符合当地的价值观。以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为例,雕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同时也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亮点。一般而言,出现在公共空间中的雕塑都是反映一座城市特色和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一座城市的眼睛。美人鱼雕像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城市雕像,它坐落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朗格宁海湾的海滨公园内。而这座雕塑之所欲闻名海外并不是因为它的造型有多精美,恰恰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这尊雕像是丹麦著名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小美人鱼》的故事创作而成的。美人鱼倚坐在海边的礁石上,与大海融为一体,像这样的雕塑在丹麦的街头随处可见,置身丹麦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充满童话色彩的艺术氛围和景观,正是这座美丽而又充满人性的城市孕育了这位伟大的作家,安徒生作为著名的童话家,是丹麦的骄傲,而这个作家理所当然的成为这座城市的代言人。丹麦这座充满独特的童话文化的城市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就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满足了当地人的精神需求。
三、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异性进行设计
人类社会是由不同群体、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组合而成的,虽然在身份、地位、年龄、性别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正是由这样一个个的个体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整体。不同的个体按照国籍、民族等因素分布在地球这个大的公共空间的不同的角落,因而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应该充分将不同群体的个体差异性考虑在内,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根本体现。
首先,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将不同群体的差异性考虑在内,尤其表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上。公共场所是针对每一个个体开放的,所以在设计之初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身体特征。残疾人群体也是构成社会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需求。比如,他们外出时可能需要乘坐轮椅,应该在公共空间内配有残疾人专用通道;也应该为残疾人提供方便他们使用的洗手间,这些很微不足道的细节将为他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很多方便,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为他们的生活点亮一盏温暖的灯。同时,公共空间内应该多设置一些可供游人休息的座位。而且这些座位的材料也应该随着地域的变化做出一些调整,北方气候寒冷,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选择一些隔凉、保温的材料,有便于儿童和老人的使用。以上谈及的都属于人性化的细节设计,都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值得推广的。
其次,人是活动的主体,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年龄层次以及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要求是不同的,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整体规划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建筑物常住居民的人群构成进行设计,给每一个群体提供一个可以进行平等、自由沟通的场所。公共空间是面向大众的,只有大众充分参与到这其中来,对公共空间进行充分利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所以,设计中一定要将不同群体的需求考虑在内,让空间的未来使用者充分都参与到其中来,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才能提高空间的使用率和占有率,也才真正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这样的设计才更能体现人性化的特征。
综上,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在以人文本的原则基础上才能够创造出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