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列宾素描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作者:张琳琳来源:《芒种》日期:2016-02-02人气:2209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是19世纪著名的俄罗斯画家,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巡回画派的最高成就,而他也被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之一。由于他对绘画的喜爱,曾到俄罗斯的彼得堡美术学院进行学习,在这一期间,他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克拉姆斯可依,在老师的影响下他接受了俄罗斯的民主思想,并融进自己的画作中,充分体现了作品的时代性,为俄罗斯的画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焕然一新,在他去世后不久,他的贡献便得到了俄罗斯的认可,被官方树立为批判现实主义画家的模范典型。

在19世纪90年代,列宾及其作品经由日本人被介绍到中国但是由于很少有人注意,所以也就没产生什么影响,20世纪20年代沈泽民首次译介他的生平与以及他的一些作品,五四时期,文学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形成一股风气——翻译外国作品,比如文学史上广为人知的林译小说。1921年在《小说月报》就刊登了列宾的名画《札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此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写作时的托尔斯泰》等等逐渐被杂志刊登,列宾以及他的作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人了解,并且对中国绘画产生影响。他独特的画技,作品所传达出的深邃思想,鲜明的艺术性都对中国的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篇论文就探讨列宾的素描对中国的绘画产生的影响。

一、对下层人民的关注

列宾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相信任何一个现实主义的艺术家都不会不关注劳动人民,不关注底层的农民,例如他的老师就以底层的劳动人民为对象创作了《山林看守人》等优秀作品,列宾在这一方面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充分肯定人民的伟大,他认为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的社会中,人民才是主人,我们要认可他们,热爱他们。他在“为生活而艺术”观点的指导下,广泛关注下层人民,用其爱人民,爱国家的热情进行创作,画出一系列杰出的作品。

他闻名于世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塑造出来十一=位生动感人的底层劳动者纤夫的人物形象。在列宾的素描中也随处可见底层劳动人民的人物形象,比如手提重物的男子,戴着帽子的老农,上了年纪的婆婆等等,从列宾素描中的人物形象欣赏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活在他们脸上刻下的痕迹,能够清楚地解读到当时社会对他们的压迫,底层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以及悲惨的命运。在列宾的影响下,中国的画家也越来越关注底层人民,尤其是对农民的关注。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目前按户籍的统计农业人口大约有九点四亿之多,约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不论是历史还是当今的社会都在证明,农民对中国的革命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农民的地位虽然很重要却极少受到艺术家们的关注。随着二十世纪以来列宾作品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绘画中的农民形象也开始发生转变。其中不少画家走向农村,去描绘更有独特性的人民形象,例如涂克的《贫民老大爷》,彦涵的《老羊倌》,戎戈的《老人像》等等,都是艺术家走进广阔的农村,靠近劳动人民的生活而创作出来的。在二十世纪的塑造农民形象的画作中,罗中立的《父亲》引起了广泛关注,将现实表象真实的描绘出来,“父亲”那有些脏的指甲,,饱经风霜的脸上深深的皱纹和那粗瓷碗里黄黄的茶水都被画家细致的画出来, “皲裂的嘴唇”,“缠着黄布破了的手指”都 十分符合当时农民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画家开始通过自己的画真实的表达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他们的愿望和他们面临的问题。自此之后,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在中国绘画中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丰富多样的角度和形式,并且绘画出来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例如徐彦洲的《七嫂》和《八叔》,朱维民的额《黄昏》,梁岩的《日浴》等等。

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列宾的现实主义不仅表现在对下层人民的关注上,而且他也十分认同“巡回展览画派”真实描绘俄国人民的历史,社会的主张。列宾生活时期的俄国,是其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时代,沙皇俄国政府残酷的剥削人民,加剧了社会的矛盾,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俄国产生了一批民主主义者,这些民主主义者希望通过改革改变俄国的现状,实现民主化的愿望,一些革命者被统治者判为政治犯流放到遥远的,荒无人烟的,艰苦的西伯利亚。

列宾对民主主义者十分关注和同情,创作了许多讲述革命者的画作,例如《意外归来》,这部作品描绘了一个被统治阶级流放了许多年的革命者,释放回来与家人团聚的场景。在列宾的素描中存在许多以民主主义者和革命者的肖像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赞美他们的英勇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并且传扬他们的革命意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的关注。

在列宾这种意识的影响下,中国绘画作品也加重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列宾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似,二十世纪的中国风起云涌,发生巨大的变化,艺术家们对社会的关注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又称为土地革命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土地革命的开展不仅使广大雇农分到了土地,改善了经济状况,并且为了保证土地革命的成果,农民积极参军,努力生产,为党领导的革命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次的运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著名的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王式廓先生就以土地革命为背景,创作了一副著名的素描作品——《血衣》,作品取材于土地革命时期斗地主的场景,描绘一位在生活中遭受巨大不幸的妇女举起血衣的瞬间。画家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失明的老母亲,残疾者,持字据的老汉等等,反映了当时地主与农民两个阶级件的矛盾冲突,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热爱,对善良的农民的悲惨遭遇的不平。

此外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的徐悲鸿的《会师东京图》就是作于抗战的复杂阶段,描绘一群怒吼的狮子会聚在日本的富士山巅,表现画家对抗战胜利的额坚定信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关注。还有许多画家用他们的画笔记录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重大现象,他们对社会的关注是中国美术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部分。

三、对历史的重视

列宾十分重视历史,认为历史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它是当今的一面镜子,通过它得到经验教训,使当下的社会越来越好。他的《伊凡雷杀子》,《札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和《索菲亚公主》等都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作品,《伊凡雷杀子》描绘的就是俄国十六世纪的历史悲剧,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警示当时的沙皇统治阶级,残暴的压迫人民终会遭来毁灭,希望可以借鉴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也渐渐关注历史,并以此为题材展开创作,例如徐悲鸿的《九方皋》就是以《列子》中记载的伯乐暮年之向秦穆推荐九方皋找千里马的故事,他的成名大作《田横五百士》,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描绘了田横与五百战士惜别的感人场景,借此作品歌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呼唤社会正义。

列宾的绘画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油画上取得非凡的成就,他的肖像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以及素描等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代表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写作时的托尔斯泰》,《伊凡雷杀子》,《札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和《索菲亚公主》等等。列宾对于世界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绘画,更在于他通过他的作品创达出的精神,洋溢的高尚灵魂,其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的思考,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下层人民的心声,适合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教育方面,列宾也有着重要地位,他所提倡和坚持的欧洲古典美术教育教法至今仍被列宾美院使用,在这种教法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大批有实力的画家。

由于社会原因,特殊的历史时期——20世纪的中国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清朝,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较动荡。这独特的历史经历不仅中国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在其他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影响,与中国社会形态的变革相适应,中国的绘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人物画借鉴了西方文化,在水墨的基础上加入素描,这种中西融合的做法开创了中国画变革的先河。漫长的一百年,使社会风云万变,美术也随之一波三折,可谓是瞬息万变,产生的影响广泛巨大,那是史无前例的。除去以上的几个方面,列宾还曾对延安的美术工作者产生过深远影响,成为他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我国著名的画家胡蛮先生对列宾情有独钟,他在外国留学期间努力搜集列宾的作品,并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举办列宾作品的展览会。

列宾是俄罗斯的著名现实主义画家,徐悲鸿曾向人介绍巡回画展派的代表人物,并认为可以代表俄罗斯绘画水平的有四人,其中列宾就是一位,并高度评价列宾,将他誉为世界一流画家,曾对苏联的美术界说过“你们的列宾顶得上法国的德拉克罗瓦”。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以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作品影响着世人。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列宾在中国的影响十分广泛,对中国绘画有重要的作用,列宾以及他的作品将被中国铭记。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