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汉英社会称谓语差异所映射的价值观分析

作者:陈芳芳 侯彦宾 郭春霞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6-10-09人气:1528

0 引言

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加深对汉英社会称谓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解并在交际中正确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文化和跨文化研究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汉英社会称谓语进行分析比较,并探讨导致这种差异所蕴涵的价值观因素。

 

1.汉英社会称谓语的主要差异对比分析

 

1.1汉英社会称谓语分类对比

 

根据是否表示亲属关系,称谓语可以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戴庆厦,2004:139)。通过综合分析,汉语社会称谓语大致可以分为7种:姓名称谓语、通称、职位\职业\职务\职衔称谓语、关系称谓语、敬称、昵称和拟亲属称谓语;在英语社会中,社会称谓语可以分为6种:以姓名称谓语、通称、职业\职务\头衔称谓语、关系称谓语、敬称和昵称。

 

通过以上分类可以看出汉英社会在社会称谓语的使用上,前六种在分类上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在使用范围和复杂程度上也是大不相同的;而拟亲属称谓语则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称谓语形式。

 

1.2汉英社会称谓语的主要差异

 

汉英社会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背景等多种因素造就了其在社会称谓语使用上的差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名字作为称呼的称谓语

 

在汉语社会中,名字由姓+名构成,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以姓为基础演变来的称谓变体,如

姓+修饰语:大\小\老+李\陈;赵\刘+儿;小+赵\刘+儿;陶\李+子;

姓+称谓语:赵经理、张局长、王教授;王阿姨\叔叔;李先生\小姐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姓都适合加修饰语,这与姓氏的音韵美和联想意义有关,比如:陶\李+子,使人联想到水果“桃子”,“李子”。

 

第二种:以名字为基础演变来的称谓变体,这种称呼繁复多样,如:省略姓氏直呼名字,以两个字的名居多,比如:周大海,称为大海;如是单名,为了音韵和节奏美,一般不直呼,而会把单名重复,比如:王芳,称为芳芳, 但是也不排除关系亲密或者称呼习惯的影响,只呼单名。

 

此外,由于交际场合、社会地位、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还会出现名字本身的各种变体,或名字与称谓语连用形成的复合称谓,如,王宁,可以被称为大\小宁,宁宁,王宁先生,王宁同志,王宁教授等等。

 

在英语社会中,名字是由First Name(FN 名字)+Last Name(LN姓氏)构成。在美国社会中,一般有三种称呼模式:互换名字(FN);互换职衔加姓即Title+LN; 以非对称选择方式(Non-reciprocal) (Fasold, 2000:8)。在这三种模式中,以前两种模式为主。

 

和汉语社会中名字的变化相比,英语中名字的变化形式较少,但有一些固定的变化形式,以表示交际双方的亲昵关系,比如Thomas 被称为Tommy, Gabrielle Solis 被称为Gaby,Jeremy Gilbert 被称为Jer等。

 

而职衔加姓的称谓形式也是比较有限的,比如在正式场合下,Susan Mayer会被称为Mrs. Mayer;Mike Delfino被称为 Mr. Delfino;Bree Van De Kamp会被称为Mrs. Van De Kamp。

 

由以上分析得出,把姓名作为称谓语,汉语社会没有英语社会普遍,除非交际双方的关系亲密,没有辈分或任何一方面的“权势”差别,可以毫无顾忌的用名字作为彼此的称呼。如果在辈分、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别,这样直呼对方是不礼貌的,必须加上一些适当的称谓语或修饰语或名字本身的变体,以表示对听话者的尊重和对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视。

 

但英语社会中,直接用名字(FN)来称呼对方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另外,在英语社会中,由名字和姓氏演变来的称谓,并没有汉语社会中复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重视不同文化中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差别,是非常有必要的。

 

(2)把职位\职务\头衔作为称呼的称谓语

 

在汉语社会中,用身份来称呼对方显得礼貌,如王教授、赵老师、孙厂长、杨师傅等。而大多数职业,头衔等都可以作为社会称谓语来使用,体现了对被称呼者社会身份地位的认同、重视,表达了尊敬之情。主要有:

职业称谓:老师、医生、等;

职务称谓:经理,董事长,等;

职衔称谓:乡长,教授,研究员,博士,上校等。

这些称谓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和姓氏及名字合用,形成复合称谓。

在英语社会中,一般不用“姓+职务”的形式称呼,只有少数的职业身份可以用于称呼,比如医生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如:Dr. Davis  Prof. Brown。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职衔称谓语多用于对皇族,政府官员,军界,宗教界或法律界人士的称呼,比如 Queen Mary(玛丽皇后), President Roosevelt(罗斯福总统), Father White(怀特神父), General Pattern(巴顿将军)等。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汉英社会中,有一些职业和职务称谓是相同的;与汉语社会中的职业\职务\头衔称谓相比,英语社会中的远不如汉语的繁多和复杂。

 

(3)拟亲属称谓语

 

拟亲属称谓语也被称谓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即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把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的一种特殊的称谓语(田惠刚,1998:300)。根据学者潘攀的调查研究,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泛化较为定型的亲属称谓语主要有16种,在这些亲属称谓泛化中,因对象、场合、欲求等的不同,表现为众多的变体。拟亲属称谓主要来源于(~)爷,(~)姐,(~)弟,(~)姨等。比如大哥,大娘,徐姐,等。

 

在英语社会中,亲属称谓的泛化非常少,名字称谓语及通称的普遍使用,减少了人际交往的障碍和尴尬,可以满足大多数交往情况的需要,相对汉语社会来说,源于人际关系上的压力要小的多。

 

除上述主要差别之外,汉英社会称谓语在通常、关系称谓语、敬称、昵称的使用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2 .中西价值观与汉英社会称谓语差异

 

2.1价值观与交际

 

Samovar和Porter认为“价值观通常是规定性的…文化价值观确定什么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什么是值得保护的,什么是会使人害怕的,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应该耻笑的,什么样的事件会使人团结起来。最重要的是文化价值观指导人们的看法和行为”(胡文仲,1999:166)。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进行交际。而汉英社会称谓语的差异,实质上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2.2影响汉英社会称谓语差异的主要价值观分析

 

美国人类学家 Florence Kluckhohn 和 Strodbeck曾提出过人类价值观中共同存在的5个问题,后来Edward Stewart在此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关于价值观的5个方面。关于价值观研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980年 Geert Hofstede 在他的《文化的后果》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价值观的四个维度,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对权力距离的态度(Power Distance),对不确定因素的归避程度(Uncertainty Avoidance),男性-女性(Masculinity-Femininity)(Samvor&Porter,1999:66)。本文讲主要讨论影响汉英社会称谓语差异的前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2.2.1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根据Hofstede 研究,注重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人们认为个人的目标高于集体的目标;个人对于所属集体的忠诚度很弱;认为个人可以从属于很多团体,并能够自如的转换身份;个人在感情上不依附于任何组织;与合作相比,更喜欢竞争等(Samvor&Porter,1999:67-68)。 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都崇尚个人主义,尤其是美国。

 

而注重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人们有着严格的社会框架,把人们划分为圈内和圈外人;并依附于圈内人(比如亲戚、家属、组织)去照顾他们;对圈内绝对的忠诚和服从;所属的某一圈子的目标高于个人的观点,需要和目标;随时准备好帮助圈内人(Samvor&Porter,1999:68)。中国被划分为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个人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不同,直接影响了汉英社会称谓语的选择使用。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中国人非常注重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关系”极为重要。集体主义价值观也对其交际行为和交际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在交往时注重礼貌,卑己尊人,并且注重维持面子和人际关系的长久。相比之下,英语社会的人们,更注重个人需求,人际间的权利义务少,感情独立,不依附于任何组织,也不必对其有很高的忠诚度。

 

从以上主要使用主要差异“把名字直接作为称谓语”可以看出,汉语社会中对人的称呼,除了平辈人之间,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可以用名字直呼,其它的都要加上适当的修饰语或者称谓语;反过来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是不能用名字直呼的,否则会被认为没礼貌,不尊重长辈,影响交际结果。

 

而英语社会中,人们更注重个人利益,个人发展和自由,思想独立,不依附于任何机构和组织,甚至是家庭,所以在称谓上很自由,相比之下,维持人际关系压力要小,对“关系”的依赖性小,更注重个人努力。

 

 

2.2.2对权力距离的态度(Power Distance)

 

对权力距离的态度主要是指地位低的人们对于权力的分配不平等的状况的接受程度,是比较愿意接受,还是比较不愿意接受。

纵观历史,中国人自古重官轻商,十年寒窗就为有朝一日跻身官场。并且中国古代官制等级森严,这种对“官”的向往与尊崇以及等级观念,使得中国属于权力距离大的国家,深刻地影响了职位\职务\头衔作为称谓语的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对被称呼者社会身份地位的尊敬和认同。

 

而相比英语社会,受权力距离小价值观和基督教的影响,对权力的尊崇程度小,每个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更崇尚平等,使得职位\职务\头衔称谓语远没有汉语社会使用普遍。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这四个价值维度只是衡量一种文化或社会具有该价值的相对程度,因此不能绝对地论断某个文化中不存在这种或那种价值取向。

 

3.结束语

 

   汉英社会称谓语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对权力距离态度的价值观不同,直接造成了汉英社会称谓语的使用差别,这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促进交际的有效性。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