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入境悟情学古诗

作者:徐红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1-19人气:1153

一、通过画面,入境悟情

一首首古诗词就像是一幅幅妙不可言的画卷。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中,形象地感悟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美,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致。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所以,不管是哪一类的古诗词,我们大凡都可以接着画面,用画面渲染氛围,先让诗词中的意象在学生眼中鲜活起来,产生诵读欣赏的激情,再在画面中丰满诗的内容,进入诗的情境,就能更好地感悟诗情。

二、了解背景,入境悟情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只有让学生走进诗人生活,走进诗人的内心,了解作诗背景,才能更好地进入古诗的意境,感悟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江雪》这首古诗时我是深有体会的。在学生初读之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很多学生都纷纷举手,因为诗的意思不难理解,学生都能说出一个老翁在白雪覆盖、寒冷的江面上独自钓鱼。但在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歌意境时,学生就很明显无法与诗人产生共鸣了。于是我适时出示了柳宗元作诗的历史背景: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久母亲病逝,住所又连遭火灾,真是集国忧、家祸、身愁于一起,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茕茕孤立”,激愤感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诗人创作了这首《江雪》。学生通过了解背景对这首诗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当然还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古诗两首《示儿》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可以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陆游和杜甫的资料以及创作背景,然后多媒体出示: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学生通过了解背景知道了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但情感基调是完全不同的:《示儿》通过“悲”一字来表现出作者的爱国之情。反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通过“喜”一字来表现。所以,只有了解背景,才能更好地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三、紧扣诗眼,入境悟情

一般而言,诗词都有意象之“眼”,即关键词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诗词所表现的情趣便能了然于胸。仍以《示儿》为例,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就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在学生朗读全诗后,结合诗人作诗的背景,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四、多元诵读,入境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词平仄、音律、节奏感强烈,读来朗朗上口,又特别适合诵读。我们要引导学生吟咏出对诗词的感受,回味出诗词的意境,体味出诗词的意境,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常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诵读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 

  儿童的世界是个独特的世界,儿童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的教学只有依附儿童、尊重儿童,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在这一点上,特级教师窦桂梅所上的一节《清平乐 村居》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她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古人把词唱了起来,边唱还鼓励学生跳起了舞蹈,学生兴趣盎然、全情投入,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把自己对词的理解用歌声、用肢体语言毫无保留地表现了出来。学生在反复唱诵中,体味感悟了诗词节奏美的同时进入了诗境。

五、展开想象,入境悟情

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可以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

画面、背景、诗眼、诵读、想象有机整合,在学生立体的、多元化的接触中,诗境就会潜入心,悟情细无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古诗,品悟了意境,就会与诗人心灵相通、同悲共喜,从而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