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培养目标的对比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调控、规范、导向作用。”[②]它规定了人才培养活动的预期结果,为整个人才培养活动确定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化。没有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只能是纸上谈兵。
总体来看,美国的新闻专业大学本科教育把培养合格的新闻从业者作为其核心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与传播实务方面的工作者,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编辑,或者广告公关方面的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强调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进行专业方向划分,进行区别性教育。
近年来,受通识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提出了“一专多能”的发展目标,既重视服务社会大众传播事业,又强调新闻专业知识、方法与思维训练。各校在高校德育培养目标的总纲下,根据自身的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中国传媒大学将 “培养具有较高的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素养、熟悉与掌握各类新闻媒介的报道特点与规律, 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闻报道实践需要的新闻业务人才” 作为教育目标。我国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到媒体或宣传部门工作,在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培养过程的对比
培养过程是教育理念得以贯彻的中间环节,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它是为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的过程。[③]合理的培养过程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人才培养活动的成功。培养过程的优劣、科学与否至关重要,主要包括培养方案和培养措施两方面。
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新闻传传播学院在课程设置中本院课程占1/3,院外人文科学课程占2/3。各学校都努力将反映传媒技术性层面内容的课程减少,增加传媒事业社会层面、伦理层面、文化层面内容的课程。如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大众传播系对新闻、广告专业学生人文课程的学习做出了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必须修满65学分的人文课程,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历史、国际关系、经济学、戏剧艺术、宗教、讲演等;一般情况下,我国高等新闻院校在课程设置中都会开设一些教育部门指定的所有专业都必修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然后再根据各自的特色设立新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例如湖南工业大学新闻学专业就设有新闻学原理、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编辑、新闻摄影、媒介批评等主打课程,涉猎了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的方方面面。
实践教学是培养措施的重要构成部分。新闻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如果仅仅学习它的历史、结构、功能,而不去使用它,那么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是失败的。要达成自己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美国大学为了完成自己的培养目标,通常有以下两种途径来完成实践教学。第一,加强学校与外界媒体企业单位的横向联合,给同学们提供充分的校外媒体工作的机会;第二,自己拥有丰富的媒体资源,让同学们在理论学习之余,在校内媒体进行实习、工作,在实践中学会办报、办电台和电视台。例如密苏里学院就拥有自己的报社、电台、电视台,学校还有自己的日报、商业电视台和电台,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新闻院系所采取的实践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专设一个学期由学生自己联系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另一种就是院系自身在教学当中穿插进实践的内容。比如湖南工业大学新闻学专业将这两种实践方法进行结合,在第二学期安排了学生的社会考察,第三学期安排学生认识实习,第五学期安排了专业实习,第八学期安排了毕业实习,另外根据专业课的特点,在理论课程的学习当中分别安排了一些课程的课程设计等环节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拥有自己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专门创办了院报。学校广播台也成为学生锻炼的一个平台。除此以外,学院还积极开展横向联合,与株洲电视台等媒体单位取得了合作伙伴关系,给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社会关系联系到好的新闻媒体,只好去一些不很正规的传媒公司,甚至放弃实习;学校的设备更新慢、办报时间还不长、电台的利用率不高、横向合作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培养师资的对比
教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落实者和执行者。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完成这一任务,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出色的实践知识,否则,可能难以完满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国外新闻教育界聘用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多年的媒体从业经历,或者过去发表的报道曾获得过新闻奖项,而不完全看重学位。据调查,在美国大学新闻传播院系中,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每5个教授中有4个坚决主张要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记者聘为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只有37%的人认为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需要博士学位;大部分教授认为,和博士学位相比,新闻从业经验更是聘请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先决条件。[④]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师资队伍由一批既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又有丰富新闻从业经验的高学历人员构成,学院每年聘请现职的资深记者和编辑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
我国新闻学专业发展迅速,为了满足学校扩招的需要,不少其他专业的老师开始转向新闻学专业教学。我国新闻学专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往往对学位要求比较高,而对实践经验重视不够。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从事新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是具有新闻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生,很少有曾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实践第一线积累过丰富经验的编辑、记者,所以大部分高校新闻教师都对当前各类媒体的业态现实缺乏了解,为学生讲授应用型新闻课程时就无法结合自身在采访、编辑过程中的鲜活事例“传道授业解惑”。 有的学校虽然请来实务者任教,但却存在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没有足够的专业学养。 虽然我国有部分的新闻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专业教师数量、质量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面对新闻专业扩招带来的一些严峻问题, 我们的师资力量仍然还薄弱,可以考虑把专业老师送到一线媒体单位去学习、锻炼。
参考文献:
①张相乐.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 .石油教育.2004, (1) .
②张相乐.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 .石油教育.2004, (1) .
③姜士伟.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④张昆 张永德.从传播学视角看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阙失.武汉大学学报[J].2003,(4).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