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间乐种“三星鼓”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付小芬、程璐怿来源:原创日期:2012-09-10人气:1012
伍国栋先生认为,“较优越的地理条件往往是形成开放社会经济环境的物质基础,而开放的社会环境又会反作用于自然地理条件,使之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速度加快,手段也更加先进多样,这两者都同时影响和作用于此环境中的音乐事项,使之具有变化迅速的特点或者不断推动、加快某些音乐事项的发展和演变,导致某些音乐品种不能适应现状而逐渐消亡。”②诚然,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变迁实质上是社会作用的直接结果。
(一)三星鼓的基本曲调及运用情况
在《中国民间器乐集成·江西卷》和《中国音乐词典》中记载,宜春三星鼓主要曲牌有【慢拍上团花】、【丢板】、【柳青娘】、【白鹤鸟】等二十余首。在《中国音乐词典》中记载,名为《慢拍》的乐曲主要由【慢拍上团花】、【丢板】、【下团花】、【王婆骂鸡】、【柳青娘】组成。但笔者于2007年进行田野考察时,发现《慢拍》一曲中现存的曲牌已只有【慢拍上团花】、【丢板】和最后的尾声三部分构成,较从前大致少了三个曲牌。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其他乐曲中。同时,据笔者记谱后发现,三星鼓现有的曲牌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改编,但仍有固定的内在程式。原因是适应改编曲目的需要,其次让年轻人都能看懂易学。同时笔者得知,1991年柏木村乐队在宜春市文化局的组织下,用《慢拍》改编成《闹金秋》的创作曲目,在参加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欢腾的金秋》音乐片里作为一首插曲对外播出了。③
(二)三星鼓的乐队编制
三星鼓的乐队编制在《中国音乐词典》中记录,所用乐器除三面鼓外,还有夹板、铛锣、小钹、唢呐、笛、二胡、低胡、三弦,后来加进琵琶、扬琴等。④但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在传统乐曲的演奏中,特别是在农家红喜事时,主要使用的还是两把唢呐(高低音)、小钹、单铛、双铛和三星鼓这几样乐器。而做白喜事时,除了演出传统曲目,原三星鼓的乐手还要附带着西洋乐器,如长号、电子琴等,演奏的是一些流行乐曲。相反,使用大型乐队编制,如加入二胡、笛子、琵琶等乐器时,多是参加公共演出,在正式表演的场合中出现。如宜春市于2006年举行的首届“三星鼓”大赛上,不少乐队的编制都较庞大,可以说都用到了“双管制”的乐队配置,以试图营造气势庞大的效果。不过在采访中,一般的民众还是更倾向于“堂内乐”,即保持最简朴的乐队人数和编制而达到的效果。
(三)三星鼓的民间乐手
据笔者调查,在宜春市下属的部分乡镇中,如柏木乡、洪塘镇等地区,三星鼓乐队中的乐手最大的是75岁,最年轻的乐手22岁,其余大部分乐手的年龄都在40岁左右。他们都是本地的从商者或是农民,非职业吹打艺人。如笔者采访柏木村的司鼓手杨细华,他不仅是家里农事的主力,非农忙时便会参与乡里红白喜事的吹打。
(四)演奏形式及演奏动机
1.演奏形式
传统乐队主要运用在“做日子”(当地对民间红白喜事的称谓)、观音菩萨生日等场合,在“做日子”中,对乐队与其成员的位置有严格的要求。在红事中,乐队坐在进门的左边;白事中,如果死者是女性,则乐队坐进门右边,如果死者是男性,则乐队坐在进门的左边。其中每出一道菜,唢呐都需要吹上一段。
除了坐乐的演奏形式,行乐在演奏中也运用广泛。如娶亲路途中,红事迎宾时;并且丧事仪式中更为常见。
2.演奏动机
在1990年之前,宜春三星鼓参加的乐节和乐会比较少,大部分人不愿参加这类活动,也没有专门的人员组织,大部分是政府“压”下来的任务。现在三星鼓的演出除了“红白喜事”,参加这样的活动的收入一般情况是一个乐队能有2000元左右。1991年,杨细华等柏木村乐队在宜春市文化局的组织下,用《慢拍》改编成《闹金秋》的创作曲目,在参加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欢腾的金秋》音乐片里,以新颖的形式演奏出来,获得了好评。而1994年,由于三星鼓的影响较大,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栏目专门为柏木村的杨姓后人做了一期节目。而2006年9月第一届三星鼓大赛的召开,激发了村民的热情,各方对三星鼓的重视也使得村民开始对商业演出和比赛有了更多的兴趣。所以,现在三星鼓的演奏动机已不同于20世纪中期,不再是单纯地作为民俗活动中的附属部分,而是成为民俗文化中的标志以及宜春本土文化的象征之一。
(一)三星鼓的基本曲调及运用情况
在《中国民间器乐集成·江西卷》和《中国音乐词典》中记载,宜春三星鼓主要曲牌有【慢拍上团花】、【丢板】、【柳青娘】、【白鹤鸟】等二十余首。在《中国音乐词典》中记载,名为《慢拍》的乐曲主要由【慢拍上团花】、【丢板】、【下团花】、【王婆骂鸡】、【柳青娘】组成。但笔者于2007年进行田野考察时,发现《慢拍》一曲中现存的曲牌已只有【慢拍上团花】、【丢板】和最后的尾声三部分构成,较从前大致少了三个曲牌。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其他乐曲中。同时,据笔者记谱后发现,三星鼓现有的曲牌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改编,但仍有固定的内在程式。原因是适应改编曲目的需要,其次让年轻人都能看懂易学。同时笔者得知,1991年柏木村乐队在宜春市文化局的组织下,用《慢拍》改编成《闹金秋》的创作曲目,在参加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欢腾的金秋》音乐片里作为一首插曲对外播出了。③
(二)三星鼓的乐队编制
三星鼓的乐队编制在《中国音乐词典》中记录,所用乐器除三面鼓外,还有夹板、铛锣、小钹、唢呐、笛、二胡、低胡、三弦,后来加进琵琶、扬琴等。④但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在传统乐曲的演奏中,特别是在农家红喜事时,主要使用的还是两把唢呐(高低音)、小钹、单铛、双铛和三星鼓这几样乐器。而做白喜事时,除了演出传统曲目,原三星鼓的乐手还要附带着西洋乐器,如长号、电子琴等,演奏的是一些流行乐曲。相反,使用大型乐队编制,如加入二胡、笛子、琵琶等乐器时,多是参加公共演出,在正式表演的场合中出现。如宜春市于2006年举行的首届“三星鼓”大赛上,不少乐队的编制都较庞大,可以说都用到了“双管制”的乐队配置,以试图营造气势庞大的效果。不过在采访中,一般的民众还是更倾向于“堂内乐”,即保持最简朴的乐队人数和编制而达到的效果。
(三)三星鼓的民间乐手
据笔者调查,在宜春市下属的部分乡镇中,如柏木乡、洪塘镇等地区,三星鼓乐队中的乐手最大的是75岁,最年轻的乐手22岁,其余大部分乐手的年龄都在40岁左右。他们都是本地的从商者或是农民,非职业吹打艺人。如笔者采访柏木村的司鼓手杨细华,他不仅是家里农事的主力,非农忙时便会参与乡里红白喜事的吹打。
(四)演奏形式及演奏动机
1.演奏形式
传统乐队主要运用在“做日子”(当地对民间红白喜事的称谓)、观音菩萨生日等场合,在“做日子”中,对乐队与其成员的位置有严格的要求。在红事中,乐队坐在进门的左边;白事中,如果死者是女性,则乐队坐进门右边,如果死者是男性,则乐队坐在进门的左边。其中每出一道菜,唢呐都需要吹上一段。
除了坐乐的演奏形式,行乐在演奏中也运用广泛。如娶亲路途中,红事迎宾时;并且丧事仪式中更为常见。
2.演奏动机
在1990年之前,宜春三星鼓参加的乐节和乐会比较少,大部分人不愿参加这类活动,也没有专门的人员组织,大部分是政府“压”下来的任务。现在三星鼓的演出除了“红白喜事”,参加这样的活动的收入一般情况是一个乐队能有2000元左右。1991年,杨细华等柏木村乐队在宜春市文化局的组织下,用《慢拍》改编成《闹金秋》的创作曲目,在参加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欢腾的金秋》音乐片里,以新颖的形式演奏出来,获得了好评。而1994年,由于三星鼓的影响较大,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栏目专门为柏木村的杨姓后人做了一期节目。而2006年9月第一届三星鼓大赛的召开,激发了村民的热情,各方对三星鼓的重视也使得村民开始对商业演出和比赛有了更多的兴趣。所以,现在三星鼓的演奏动机已不同于20世纪中期,不再是单纯地作为民俗活动中的附属部分,而是成为民俗文化中的标志以及宜春本土文化的象征之一。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