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生态化校园建设的思考-教育论文
生态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内各类资源之间的影响方式和互动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校园生态化建设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校园生态化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促使校园环境建设更科学
大学校园作为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的一个小环境,学、吃、住、行等各项功能一应俱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由于人口相对密集,使校园的规划及文化建设对校园硬件环境的依赖较大。校园环境如何规划,人文景观如何设置,教学设施及教辅资源如何排列,都决定着学校的物质资源能否被充分利用。例如学校生活区与教学区的分布问题。截至目前,一所学校多个学区的现象很常见,因此,除考虑教学楼至宿舍的距离是否合理外,还要注意校园内、校区间交通是否便利、教学区环境是否静谧、学生生活区设施是否完善等,规划不当就会给师生们带来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困扰。对于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有限的地理空间和不断增长的教学资源如何匹配,也是建设生态化校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如何规划校园自然环境建设,为其赋予更多的人文气息,以及如何因地制宜打造人文景观,也是建设生态校园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2.促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和谐
高校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相对独立的社会组成部分,其组织管理和人际关系建设是生态校园精神层面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校内职能单位如何构建、权责划分是否清晰、规章制度是否完善以及管理机制是否科学等等,这些因素都决定着广大教职员工能否齐心协力、学校发展能否蒸蒸日上、学校既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等。高校是天之骄子集中的地方,他们有青春活力,他们欢快的脚步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在大学生心理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看似无忧无虑的学生却承受着很多这样那样的心理压力。出身的贫富差距、地域文化的差异、心理素质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等,都会影响到青春期大学生的性格形成。如何实施科学的学生管理,及时掌握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效应不仅在于保障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更能使教师能够舒心地工作,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
3.保障高校学术思想更自由
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健康的学术氛围是大学的立足之本。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笔者认为梅校长所说的“大师”,其实是指一种大学精神,它标志的是包容的多元意识、永不气馁的科学态度、自成一家的学术个性及淡泊名利的价值追求。大学作为知识创造的源泉和文化传播的基地,要坚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确立学术为本理念,培育学术宽容的精神,尊重学术的独立与尊严;要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力量,突出学术带头人在学术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制约、和谐运行,进而保障学校内部学术的健康发展。因此,打造和谐的生态校园环境,对于高校的学术氛围建设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
生态化校园的建设策略
1.科学规划校园
一是对学校自然环境进行科学规划。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高校校园规划建设也不能违背这一主题。在校园的规划设计时要科学地选择和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使校园树成荫,柳成行,花、草、山、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健身器材完备实用,充分发挥不同物种的功能;依据不同需求及层次划分空间,在建筑面积达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绿化面积,设置多形式、多功能、面向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规划中充分反映出学校的办学、人文、时代等特色,力争使校园建设体现出一种高雅、向上的文化氛围,使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浸染”和“熏陶”,将校园文化内化为自己特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
二是因地制宜,巧妙打造人文景观。以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及建设目标为基础,发扬校园文化特色,比如刻制校史碑,制作校风、校训宣传牌,增设警句、标语弘扬校园特色文化等等,采取各种举措提高师生员工的人文意识,将生态校园建设意识融入细微之中。
2.构建生态化的学校管理机制
生态化的管理机制对高校建设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的正确引导。通过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使每位教职员工都能够心系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对学校的事业发展产生责任感和荣誉感。二是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提供规范和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层一定要强化依法治校理念,在学校做出重大决策、发展遇到重大变革时要讲法律、讲政策、讲民主,努力做到政策透明,决策公正。三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人才、环境等保障。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据可依的政策法规,能够保证人才的选拔德才兼备、校园组织环境建设民主和科学。四是为教学、科研等学校中心工作提供服务。如果偏离了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那么大学将不成为大学。高校的党务思政、物业后勤等管理工作旨在维护教学与科研的顺利开展,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几个群体间构筑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协调融洽的和谐关系。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机制的生态化应该具备如下特点:政策合理,制度完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刚柔相济,既能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也能协调好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既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每一位成员自我实现的需要,也能够让每一位教职员工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3.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
学术研究是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学术生态系统作为高校校园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不可避免地受到高校自然环境、校园文化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介入和影响。高校要坚决维护学术为本理念,培育多元并包的学术精神,维护学术的自由独立与尊严,突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学术权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他们在学术事务中拥有发言权,进而保障学校的发展能够按照学术自身规律不断向前。
一是培育学术独立意识。笔者对学术独立的理解是,学者应该有自成一体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行为,而且这种思想和行为一般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和控制,包括人的因素,如导师、团队负责人、领导、学术权威等,以及非人的因素,如管理体制、意识形态等。近几年来,专家代言利益集团频频曝光,“代为研究”的科研项目司空见惯,学术已经成为了权力的附属,学术研究的“官本位”和“金本位”令人扼腕和痛心。因此,培养学术独立意识就是要求科研人员能够坐稳椅子,耐住寂寞,不把科研当跳板,不把学术当附庸,踏踏实实为学术科研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要注重学术权力的维护。学术权力是指专家学者依据其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对学术事务和学术活动施加影响和干预的力量。高校要注重学术权力的维护,杜绝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不当干预,防止学术权力行政化。同时,学术权力的行使也要接受行政权力的约束和规制,避免学术权力行使过程中的绝对性、无序性和随意性,保证学术权力沿着规范性和程序性的轨道正常运行。
4.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建设生态化校园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以人为本,只有营造团结、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凝聚广大师生员工的向心力,才能夯实生态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校园内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要求高校领导干部要树立民本思想,强化公仆意识,营造理解、尊重与支持的氛围,使教师队伍思想稳定,能够专心做学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渊博的知识、耐心的讲解及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建立和谐的学生关系就是要在浓郁深厚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减少边缘状态的学生,最终形成团结和谐、彼此尊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校园生态化学生关系系统。
5.处理好高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一般本科院校的师生规模都在1.5~2.5万人,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区域无疑可以带动学校周边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大学周围各种小商小贩、网吧、KTV、宾馆、廉租房等无数,绝大多数校外饮食场所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各种网吧、KTV自由性大、消费低,不知不觉中销蚀着天之骄子们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宾馆、廉租房更是污染育人环境,妨碍大学生健康成长。总之,高校在带动周边乃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困扰。学校要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联手,加强周边环境管理,取缔无照和非法经营商贩,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促使高校周围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于《教育探索》杂志2012年第6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