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教育论文
一、师德的内涵及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师德主要靠一定的外在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维系和支持。
1.良好行为风范
教师的劳动始终具有示范性。在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中,不仅教师具备的学识、技能能够影响学生,教师的思想品德、自身修养及治学精神等同样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因此,青年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行为风范,用“言传”与“身教”做学生的表率。
2.高尚的思想情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一个要求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良心职业。所以高校青年教师应当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强信念,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境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等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
3.良好的业务素质
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传授知识是教师的主要职责,精湛的业务是教师从教的核心素质,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青年教师应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知识的能力和实践知识的能力。
二、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
综观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大部分青年教师能够爱岗敬业、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但在少部分青年教师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责任心不强
部分青年教师缺乏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工作中责任心不强,课前备课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内容单调乏味、形式千篇一律。有些青年教师上课得过且过,不注重钻研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只注重上课的数量,不重视教学的质量。还有些青年教师苦于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把当教师作为一种权宜之计,热衷于跳槽、出国等。
2.理想信念淡薄
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受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负面影响,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二职业,把参与商业活动和社会兼职作为自己的主业,无暇静下心来做学问、搞研究,对待工作以金钱利益为衡量标准,按酬付劳,对没有酬劳的工作置之不理、漠不关心,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
3.科研风气浮躁
部分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上表现出了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甚至出现学术不端的行为。比如,一些青年教师在做科研时,治学不够严谨,伪造数据,写出的论文是将别人的论文改头换面、甚至将别人的成果占为己有。这些学术不端的行为,侵犯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助长了学术不正的风气,玷污了科学研究的尊严。
4.育人观念淡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可是,部分青年教师将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只注重课堂教学,对育人方面漠不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及生活状况更是不闻不问,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认为育人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事情。殊不知教书和育人同为一个系统,二者相辅相成。不重视育人工作,就不能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在教学上就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也就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做不好教学的工作。
三、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1.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机制
(1)完善师德培养机制。学校要把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订明确的培养方案;充分运用师德教育的载体,紧紧抓住入校教育、岗前培训等环节对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思想观念的教育,特别要将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充分融入到培训中来,提高青年教师对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积极创新师德教育途径,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学校要将主题教育活动与系列教育活动相结合,组织学习讨论、专题报告、座谈会等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激发青年教师积极践行师德建设的热情;不断丰富和更新师德教育的内容,增强培训内容的时代性,推动广大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教育方法运用的能力。
(2)完善师德引导机制。学校应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通过正向引导,以老带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师德水平;充分运用网络、媒体、信息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师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加以宣传,开拓师德宣传阵地,使师德模范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样和标杆;发挥学术道德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制定出台“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明确对青年教师的要求,促使青年教师恪守学术道德,端正学风和教风;充分体现青年教师评价体系中师德的重要性,在年度考核、职务聘任、公派进修和评优奖励等工作中,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人员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
(3)完善考核监督机制。一方面,学校要针对青年教师实际制定一套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考评,同时要把师德建设情况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把评价结果作为单位和个人考核的主要内容,与学校分配政策、配套资金投入政策和个人收益相挂钩;另一方面,师德的监督不仅要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还要发挥学生、同行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设立师德举报投诉电话、师德邮箱,主动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师德监督。
2.优化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环境
(1)优化管理环境。学校的管理水平和领导的工作作风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仅影响教师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着教师师德的形成。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讲,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身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如果对他们采取专制式的管理,势必会引起青年教师的抵触情绪,工作中出现消极怠工、积极性不高、对前景忧虑等情况。而民主、平等的管理氛围以及对青年教师包容的态度,将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2)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高校的青年教师具有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全面的特点,他们对待事业有着强烈的进取心,渴望在工作中取得成就。这不仅是青年教师渴望自己成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要,更重要的也是教师自身加强师德修养的心理动力因素。因此,高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人文环境。尊重人才,就是指学校要尊重青年教师的个性化特点,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要尊重青年教师的劳动成果,让他们能够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善用人才就是要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发展平台,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学校的管理者也应具备“揽才”的胸怀,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学校事业发展担当重任。
(3)改善生活环境。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的前几年是在生活上压力最大的一个时期,比如工资收入低、住房困难、工作压力大等。学校在这个时期,应特别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关心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一方面高校领导要深入青年教师群体,了解青年教师所思、所想、所需,主动听取他们关于学校发展的意见,加强交流;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
3.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实践
(1)加强教学实践。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学校应抓住教学这一环节,将师德建设融入到青年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中,督促青年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内在的约束力,以德服人,注重自我学习、自我约束及自我调控,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加强育人实践。青年教师具有年轻、充满活力的特点,与学生沟通交流是他们的优势。学校应引导青年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是通过师生共建,开展师生互动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二者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二是要让青年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三是青年教师要用爱心关心学生,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在学习上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青年教师的一句关心的话、一个爱护的动作、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都会在学生心里产生一股暖流,激发他们对待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文章来源于《教育探索》杂志2012年第6期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