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问题表征能力个案分析
1.研究材料
材料1 设y=x2-10x+26+x2-2x+5,x∈R,求y的最小值.
材料2 有个和尚第一天日出从山底沿着山路时快时慢朝山顶走去,日落时刚好到达山顶.过了几天,他又在日出时沿着同样的路线下山,行走也是时行时歇的.虽然他行走的平均速度较上山快一些,不过也在近日落时到达山脚的.问:和尚在往返的路上是否会有一天中的同一时刻通过同一点?
2.解题实录
材料1解题实录:
甲类同学:这是一个求两个根式和的最小值的问题.刚拿到题目,感觉无处下手,但是尝试将两个根号下进行配方,得到:
y=x-52+0-12+x-12+0-22.
这样我突然想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因此此题可以转换成在x轴上求一点,使它到(5,1)和(1,2)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而这类题目只需作出其中一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和另外一点与x轴相交的交点的横坐标即可.
同学乙:两个根式的和求最小值的问题,从来没有见这类题.以我已有知识,只能这样做:将每个根式里面进行配方,但是配方后不能继续下去!当第一个取最小值时,第二不取最小值;当第二个取最小值时,第一个不取最小值,这样不知道如何继续下去!
材料2解题实录:
甲类同学:绝对有可能在同一时刻经过同一个地点.我可以把这个问题视作两个和尚同时上山和下山,他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肯定会在某个时刻在某个地点相遇.
乙类同学:我觉得不可能在同一时刻经过同一个地点.因为题中说过了几天,他又沿着同样路线下山,行走的平均速度较上山快一些,他上山与下山时,日出到日落的时差不相同,因此不可能在同一时刻经过同一个地点.
3.差异分析
(1)表征所用的知识图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优等生头脑中拥有大量的可利用的知识图式,这些图式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优生在表征第1题时,配方以后马上就会想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这种转换能力是建立在非常灵活掌握此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而差生不知道这种联系,运用了错误的表征,从而导致解题失败.
(2)表征问题的深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差生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易被无关信息干扰,往往跳过关键信息,使用无关信息.如差生在表征第2题时,把关注点集中在“下山行走的平均速度较上山快”,而没有注意到“也是近日落时到达山脚的”.而优生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将问题表征为两个人同时上下山,一定会在途中某个位置相遇.
(3)表征问题时的心理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焦虑水平和问题的解决呈负相关.优生表征问题时沉着冷静,能够做到有条不紊;而差生在表征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会产生急躁心理,还没等弄明白问题就急着要得出一个答案,甚至不管已知条件是否充足、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们就开始胡乱地把已知条件拼凑在一起进行数学运算,结果思维越来越混乱,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4.提出对策
(1)突出问题的基本特征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来说,我们要善于抓住并突出其基本特征,这是有效表征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突出问题的基本特征,同学们的大脑中才会对这个问题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而摒弃掉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这样才可以为很好地进行表征做好铺垫.
(2)注意表征方法的多样化
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用多种表征方法来思考问题,通过表征多样化练习,从不同的表征方法中寻找最优方法.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注重一题多解、题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思维训练,设计一些具有不确定性,非唯一结论的问题,让学生在开放题的探索中,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3)帮助学生使用适当的表征方法
同学们对一个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表征方法和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和方法是参差不齐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因同学们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不同而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表征.
(4)示范性表征方法的运用
由于多数教师重视解题过程而忽略表征过程,再加之教师很少向学生讲解常用的表征的方法,致使学生无“法”可依.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示范性表征方法的应用,使同学们做到“有法可依”.通过示范性表征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策略运用模型,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