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外教育观念
作者:李鑫来源:原创日期:2013-03-04人气:988
中外教育观念具有很强的差异和互补性,其原因应该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以及文化传承有关。教育观念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在教育实践中却能左右教育者的行为,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向。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其中《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学的专著,而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中国教育应该站在统观世界教育的制高点上。审视和反思我国教育的成败与得失,不断创新,毕竟,教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一、我国古代优秀教育思想
我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是我们最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儒家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则是孔子。孔子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对学生有着深入的了解,故而能做到因材施教。当学生向他“问仁”、“问政”、“问孝”时,他都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恰当的回答。孔子对学生有教无类,关怀备至。在《论语·卫灵公》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他的学生中什么人都有,有单食瓢饮身居陋巷的颜回,有身穿蓑衣为其父推车的闵子骞,有躬耕瓜圃的曾参,有贫困交加的原宪,也有父为“贱人”的仲弓,还有“衣敞绣袍”的仲由,等等。不仅如此,孔子对待自己的学生包括自己的儿子在内,皆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谁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孔子正是在这种“有教无类”的原则指导下,平等热情地爱护学生,关心和培养学生。所以,当时天下的有志之士,特别是有志青年。都纷纷投入孔门就读,使其聚集了三千多弟子,七十二贤人。教学相长是孔门师生关系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历史遗产。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