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经历及爱情诗写作考——山花

作者:高文翔来源:原创日期:2013-03-08人气:2942
 一、在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前,徐志摩对林徽因进行了不懈的追求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生于杭州,1916年因父亲林长民在当时的北洋政府任职,故举家迁居北京,并就读由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4月,父亲离开北京,前往欧洲游历,林徽因随父同往。1920年9月,林徽因和父亲在游历了巴黎、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后到达英国伦敦。因为林长民担任了当时的“国家联盟”的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的理事,需要在伦敦工作,因此林徽因和父亲便在伦敦留了下来。这年的12月,正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的徐志摩认识了林长民,两人一见如故,成为难得的忘年交。十六岁的林徽因就这样和徐志摩相识,被徐志摩深深爱上。为了获得林的芳心,徐志摩毅然于1922年3月在柏林与发妻张幼仪离婚。然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后来成为林徽因丈夫的梁思成之父梁启超相知甚深、彼此敬重,两家早有联姻的想法,现在猛不丁地冒出徐志摩向林徽因求爱,无论林徽因还是其父林长民,都感到为难。大约在1920年冬徐志摩向林徽因表明爱意之后不久,父亲林长民有一纸短函致徐志摩,明确表示:做朋友可以,做女婿的话,无论父亲还是女儿都很难适应。1921年10月14日,林徽因随父回国,启程前林徽因和父亲均未将此消息告知徐志摩。
回国后,林徽因仍到培华女中续学。徐志摩1922年年底回国到达北京后,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依然处于恋爱阶段,并未结婚,自然十分不甘心,依然想方设法接近林徽因。徐志摩的举动让梁启超十分担心,便在1923年1月2日从上海给徐志摩写信予以规劝。但徐志摩根本听不进去,回信表示:“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2]徐志摩誓不退出,而林徽因和梁思成却两情相悦,渐至炽热。
徐志摩的爱情之路似乎已被堵死,但机会重来。1923年上半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发起了一个轮流在各家吃饭的固定聚会,这便是后来的新月社的前身。1924年,新月社在北京正式成立,该社因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新月集》得名,并于1924年4月促成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的访华之旅。泰戈尔访华期间,林徽因常伴左右,而徐志摩担任泰戈尔的翻译,与林徽因的频密接触又激起了徐志摩的爱意。据说徐志摩曾托泰戈尔向林徽因转达其意,但结果仍一如从前。在接待泰戈尔表面的热闹景象之下,是徐志摩慢慢沉到冰谷的一颗凄然之心。
二、在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徐志摩与林徽因仍偶有往来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一同赴美攻读建筑学,之前的5月17日,林徽因和徐志摩会面,林徽因正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痛苦而不可改变的事实摆在眼前,徐志摩不得不接受幻灭的残酷打击。后来,徐志摩专门为此写了《偶然》[3]一诗,表现出表面豁达实则无奈的叹息以及那发自灵魂深处的哀号。
1924年7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到达美国,先在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上暑期班。9月,他们双双进入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梁思成进入建筑系。由于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改入该校美术学院,但主要选修建筑系的课程。此后在美留学的三年,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学习的三年,但由于泰戈尔访华期间与徐志摩回避不开的接触,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和大姐梁思顺对林徽因极其不满,导致梁思成和林徽因无形中要承受很大压力。梁思成的母亲去世之后这种压力才有所减轻,但1925年12月24日父亲林长民在参与反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中惨遭流弹击中,不幸身亡。父亲的死对林徽因打击非常大,她几次想要放弃学业回国。由于梁启超的劝阻和经济上的支持,林徽因才得以坚持下来,和梁思成一道顺利完成学业。
另外一件使林徽因黯然神伤的事,是徐志摩在遭到林徽因拒绝后转而追求京城名媛陆小曼。其时陆小曼已是他人之妻,徐志摩深为陆小曼的才情所动,毫无顾忌地大胆追求。如徐志摩所愿,后来陆小曼和丈夫离了婚,于1926年10月3日在北京与徐志摩结婚,证婚人是由徐志摩父亲指定邀请的梁启超,但梁启超在证婚时却非常不客气地训斥徐志摩用情不专,希望这次能白头到老[4]。梁启超在第二天专门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并在信后附上了自己在徐志摩陆小曼婚礼上的这段训词。可以想见,林徽因在看了这封信后,其内心的感受肯定是五味杂糅、难以言说的。
1927年夏天,林徽因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毕业,暑期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1928年3月,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之后前往欧洲度蜜月兼参观游览。1928年8月,夫妻俩途经苏联回国,一同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那时的东北大学建筑系办学条件差,梁思成任系主任,此外还有林徽因等不多的几个教师。1928年12月梁启超生病住院,徐志摩从上海赶到北京探望,借此机会见到了已分别四年多的林徽因和梁思成。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在北京逝世。1929年8月,林徽因做了母亲,由于工作的繁忙和哺育女儿的辛劳,1930年冬天病倒了,徐志摩知道后专程赶往沈阳看望。鉴于林徽因的身体状况,梁思成、林徽因接受了徐志摩的建议,回北京租了一座四合院安顿全家。
1931年2月,林徽因的病情加重了,经诊断得的是肺病,按医生的意见,林徽因必须停下所有工作静养半年。1931年3月,林徽因到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养病。从这年的3月到9月,林徽因在香山养病长达半年,这期间徐志摩常往探视,双方的交往自然又密切起来。
三、林徽因的大量诗作实为与徐志摩的情感沟通
香山养病的半年是林徽因诗歌创作的起步期、高潮期和成名期。现在我们看到的林徽因的第一首诗,是写于1931年4月12日的《谁爱这不息的变幻》,这首诗以“徽音”为笔名,发表在当年徐志摩主编的《诗刊》第二期上。这首诗是只属于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是林徽因在深切感知徐志摩对自己的爱之后作出的一个回应,表达了深爱但不敢摆脱世俗束缚的心理。
林徽因开始用诗来表达自己了!这种表达是受徐志摩鼓动、因徐志摩而起、同时也是针对徐志摩的,这是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特殊的私人对话方式,是异常动情的私人话语。林徽因终于开口了,她不仅要让徐志摩听明白自己的话语,她还要让大家都知道她自己大胆地说出来的究竟是什么。写于同一时间段的另一首诗《那一晚》,一开始就说“那一晚”是为了勾带出曾经的机遇和可能,然而事实则是“我的船”被某些力量“推出了河心”,在湛蓝的天幕中点缀着的那些繁密的群星,它们见证了我们手牵手的分别。我们认定相爱相依是不属于我们的,可生活和岁月却和我开了个大玩笑,现在我的船依旧没有靠岸,我“细弱的桅杆”常常承受着无法躲避的浪涛。太阳不属于我,我只有层层的阴影,那些为人妻为人母的琐事以及病痛。我始终铭记着那一晚曾经的分别时刻,星光泪光闪落在白茫茫的江边。我怀念你曾经为我描绘过的那一片片美景,那些异常生动的花朵般美丽的未来,那些未能展开的美丽无比的种种可能。
至此,关于林徽因对徐志摩是否有过真爱的说法,我以为大可以休矣。为避世俗的讨伐,林徽因用诗隐晦曲折地表达出对徐志摩的爱恋。徐志摩自然是懂得这一切的,至于世人懂不懂无关紧要,反正我林徽因已经大胆地说出来了。林徽因要对挚爱自己多年的徐志摩有所交代,她要挣脱自己历来的退缩懦弱;她要表明我爱了就爱了,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这与后来她如实地对梁思成表明自己爱上了金岳霖如出一辙)。这首诗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在于时空设置非常成功,一个“那一晚”和一个“那一天”,既反思了错失的过去,又预想了甜蜜的将来。它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精神上企图突破藩篱的林徽因,一个在内心人格上自己激励自己,奋力坚定独立于世的女诗人林徽因!
四、林徽因在香山养病期间所写的爱情诗其实就是写给徐志摩的
林徽因在香山养病期间总共写了九首诗,除上面分析的两首之外,其余分别是《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另有一首《年轻的歌·一串疯话》也极有可能是写于这一时期[5],此外还写了短篇小说《窘》。综合阅读和分析这几首诗作,除《山中一个夏夜》这一首之外,其余诗作均可确定为爱情诗。认真地阅读和分析这些诗作,我们发现这些诗都是写给徐志摩的,在这些诗中飘荡的几乎全部都是徐志摩的影子。
例如《深夜里听到乐声》这首诗,借乐声连接彼此的心弦,表明自己犹豫和矛盾的心态。“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想要有所呼应,而又感叹“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只能放弃。可如果对方真要放弃了,好不容易才醒悟认领的爱不就又丧失了吗?于是诗人赶紧急切地表白道:“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不用对方出手,作者就已经自己说服自己了。在《激昂》一诗中,诗人表示要“挥动思想的利剑”,“斩断这时间的缠绵,/和猥琐网布的纠纷,/剖取一个无瑕的透明”。看来尽管诗人下定了真爱的决心,但真要行动起来,无疑仍是阻碍重重。怎么办?妥协吗?放弃吗?既然爱之网已经织就,又怎能轻易再沉入空茫混沌?于是诗人激昂地宣告:
……攀牵着白云/和锦样的霞光,跨一条/长虹,瞰临着澎湃的海,/在一穹匀静的澄蓝里,/书写我的惊讶与欢欣,/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
被激情和爱燃烧起来的诗人林徽因有如此昂然激烈的自我剖白,我们能想象得到吗?从双双赴美留学到最终成婚,不能说林徽因和梁思成是传统婚姻牵强而成的结果,但是我们看到过在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间有如此动情、如此投入的情感呈现吗?我们看到过以往的林徽因何时有如此全情投入的精神驰游和情思奋扬呢?没有,从来没有。如果没有无法遏阻的激情的迸发和推动,想写出这样的诗可能吗!此时的林徽因,写诗不是目的,写作不是目的,通过写诗表达什么才是目的!为谁写、写给谁看才是目的!由于养病闲居,由于终于到来的前所未有的心灵的交流,由于迟来的感动和明悟,由于逐渐认清了自己精神上究竟需要什么,由于过往生活中的一切并非完美如意,由于那些埋藏于心的或多或少的歉疚,由于历经十来年轻重疏密各不相同的碰撞而最终破土生出的爱……被炽情和爱所催生的诗人林徽因终于诞生了!据此我们可以说,没有徐志摩的爱就没有诗人林徽因,诗人林徽因是徐志摩用自己的爱缔造的一个幸运和骄傲。这个中国现代独具才情和性灵的女子,因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诗歌史上留下了自己本该留下的足迹!
林徽因的诗歌写作风格属于新月派一路,受到徐志摩和新月派的影响是自然的。但难能可贵的是林徽因采用了现代格律诗的方式写诗而又使人不觉格律的存在,这一点远比其他新月诗人成熟高明。林徽因的天赋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阅读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选》,读完了包括徐志摩、闻一多、陈梦家、卞之琳等人在内的新月派诗人的作品之后,对于林徽因,我们至今依然是可以给予更多赞美的。
参考文献:
[1]刘小沁.窗子内外忆徽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徐志摩.徐志摩全集(5)[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
[3]徐志摩.徐志摩诗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4]刘炎生.绝代才女林徽因[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
[5]林徽因.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高文翔(1960—),男,云南文山人,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基础部副编审,主要从事诗歌研究。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