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给经济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王书琪来源:原创日期:2013-03-14人气:1183
(一)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下降,财富分配更加失衡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负利率会让贷款客户获得额外收益,而存款客户蒙受损失。在我国,普通居民是最主要的银行存款客户,而进行贷款的多是国家大中型企业及为数不多具有较强竞争大的民营资本。2011年年末,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为80.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34.8万亿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43%。各项贷款余额为54.8万亿元,共中境内贷款余额为54.6万亿元。这意味着净存款余额达到26.1万亿元。2011年年底,1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即名利率减去消费者物价指数水平)为-1%粗略估算存款客户损失了2610亿元按住户存款在存款总量中的比例估计,居民储蓄大概损失了1123亿元。2011年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大约为6054亿元,而家庭储蓄者损失了1123亿元,这个数字大概是全年税收的20%。这仅仅是一个粗略的计算,因为家庭还有其它各种形式的存款,而不同形式的存款有不同的名义利率。考虑到活期存款利率极低,因此,13.8万亿元的居民活期存款损失更大。
地方政府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负利率的受益者,它们是银行的主要贷款客户。对它们来说,利率越低,意味着越低的筹资成本。据近期《新世纪周刊》的报道,地方政府的贷款超过了10万亿元,企业的贷款也超过了6万亿元。
银行是负利率的另一受益者。与中低收入群体储蓄实际缩水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银行业利润的普遍攀升。当前,我同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存贷利差。据报道,目前已发布业绩快报的南京银行、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在40%左右;宁波、华夏、民生和深发展银行预增公告显示,宁波银行净利润同比预增30%-50%,华夏与民生银行同比预增50%以上,而由于并表因素,深发展同比预增60%~70%。银行业2011年业绩的高增长,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
正如经济学家易宪容指出的那样:“目前的负利率意味着社会财富大转移,意味着通过政府管制把居民的财富转移到暴富的房地产商手中、转移到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手中、转移到地方政府手中。”
(二)引发投资热潮,助推资产泡沫
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越低越有利于资金的使用者。在负利率的条件下,企业的融资成本低,投资热情高涨,银行也会因存贷利差大而增加贷款投放。于是,“蒜你狠”、“豆你玩”的现象轮番上演,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高烧不退,导致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国家产业结构失衡,进而进一步推高物价水平,引发通货膨胀。
负利率时代,廉价的融资成本和迅猛扩张的信贷规模,使得过剩的流动性四处游走、无处藏身,充裕的资金供给极易激发人们投机的兴奋与冲动,加上通过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流入中国的大量外汇,当它们被兑换成人民币投放市场的时候,股市会疯涨,楼市也会疯涨,资产泡沫越吹越大。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与文化背景下,居民储蓄的习惯一时很难改变,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的状况也无法在一夕之间改变。负利率并不能实现存款搬家,反而会通过银行货币乘数的作用,加速资本的积聚和形成,进一步推高我国的投资率。2011年末我国贷款余额较2010年增加7万亿元,给企业的资本扩张输送了大量血液。负利率导致流动性过剩,低成本引起投资饥渴。
(三)恶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和浙江,大量民营企业因为融资难而倒闭。大多数人对此的判断是宏观调控政策把信贷勒得过紧。殊不知,利率过低才是民企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2011年与前面两年相比,货币政策-是收紧的,但仍属于“适度宽松”范围。在信贷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新增贷款7万亿~8万亿元),利率严重偏低(实际利率长期维持在-2%-3%),新增贷款便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贷款总量就像一个做好的大蛋糕,存贷款利率过低意味着贷款将会获益,蛋糕就会被大企业给吃掉。如果利率接近市场均衡利率,蛋糕没有被吃完,还剩下二三成,中小企业还不会被饿死。因为负利率,因为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所以大企业就把原本属于中小企业的那二三成也吃掉了。缺少了正常贷款渠道的大量中小企业只好将贷款需求转向民间,于是民间借贷的成本大幅上升。结论很明显,人为地压低利率是导致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四)无益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萎靡不振,外需不足,出口利润下降;投资需求过旺,引发资源浪费和通货膨胀。为了获得持续的经济发展收益,我们需要转而依靠本国市场,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然而,由于负利率的存在,财富不断地从家庭部门转移到产业部门,而这不利于实现政府期望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家庭部门的钱变少了,产业部门的钱变多了,对于经济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无所助益。由于流动性过剩,投资驱动,致使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大量兴起,它们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创造了GDP,不仅透支了子孙后代的资源,更是严重威胁现有人群的生存环境。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负利率会让贷款客户获得额外收益,而存款客户蒙受损失。在我国,普通居民是最主要的银行存款客户,而进行贷款的多是国家大中型企业及为数不多具有较强竞争大的民营资本。2011年年末,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为80.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34.8万亿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43%。各项贷款余额为54.8万亿元,共中境内贷款余额为54.6万亿元。这意味着净存款余额达到26.1万亿元。2011年年底,1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即名利率减去消费者物价指数水平)为-1%粗略估算存款客户损失了2610亿元按住户存款在存款总量中的比例估计,居民储蓄大概损失了1123亿元。2011年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大约为6054亿元,而家庭储蓄者损失了1123亿元,这个数字大概是全年税收的20%。这仅仅是一个粗略的计算,因为家庭还有其它各种形式的存款,而不同形式的存款有不同的名义利率。考虑到活期存款利率极低,因此,13.8万亿元的居民活期存款损失更大。
地方政府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负利率的受益者,它们是银行的主要贷款客户。对它们来说,利率越低,意味着越低的筹资成本。据近期《新世纪周刊》的报道,地方政府的贷款超过了10万亿元,企业的贷款也超过了6万亿元。
银行是负利率的另一受益者。与中低收入群体储蓄实际缩水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银行业利润的普遍攀升。当前,我同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存贷利差。据报道,目前已发布业绩快报的南京银行、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在40%左右;宁波、华夏、民生和深发展银行预增公告显示,宁波银行净利润同比预增30%-50%,华夏与民生银行同比预增50%以上,而由于并表因素,深发展同比预增60%~70%。银行业2011年业绩的高增长,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
正如经济学家易宪容指出的那样:“目前的负利率意味着社会财富大转移,意味着通过政府管制把居民的财富转移到暴富的房地产商手中、转移到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手中、转移到地方政府手中。”
(二)引发投资热潮,助推资产泡沫
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越低越有利于资金的使用者。在负利率的条件下,企业的融资成本低,投资热情高涨,银行也会因存贷利差大而增加贷款投放。于是,“蒜你狠”、“豆你玩”的现象轮番上演,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高烧不退,导致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国家产业结构失衡,进而进一步推高物价水平,引发通货膨胀。
负利率时代,廉价的融资成本和迅猛扩张的信贷规模,使得过剩的流动性四处游走、无处藏身,充裕的资金供给极易激发人们投机的兴奋与冲动,加上通过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流入中国的大量外汇,当它们被兑换成人民币投放市场的时候,股市会疯涨,楼市也会疯涨,资产泡沫越吹越大。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与文化背景下,居民储蓄的习惯一时很难改变,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的状况也无法在一夕之间改变。负利率并不能实现存款搬家,反而会通过银行货币乘数的作用,加速资本的积聚和形成,进一步推高我国的投资率。2011年末我国贷款余额较2010年增加7万亿元,给企业的资本扩张输送了大量血液。负利率导致流动性过剩,低成本引起投资饥渴。
(三)恶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和浙江,大量民营企业因为融资难而倒闭。大多数人对此的判断是宏观调控政策把信贷勒得过紧。殊不知,利率过低才是民企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2011年与前面两年相比,货币政策-是收紧的,但仍属于“适度宽松”范围。在信贷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新增贷款7万亿~8万亿元),利率严重偏低(实际利率长期维持在-2%-3%),新增贷款便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贷款总量就像一个做好的大蛋糕,存贷款利率过低意味着贷款将会获益,蛋糕就会被大企业给吃掉。如果利率接近市场均衡利率,蛋糕没有被吃完,还剩下二三成,中小企业还不会被饿死。因为负利率,因为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所以大企业就把原本属于中小企业的那二三成也吃掉了。缺少了正常贷款渠道的大量中小企业只好将贷款需求转向民间,于是民间借贷的成本大幅上升。结论很明显,人为地压低利率是导致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四)无益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萎靡不振,外需不足,出口利润下降;投资需求过旺,引发资源浪费和通货膨胀。为了获得持续的经济发展收益,我们需要转而依靠本国市场,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然而,由于负利率的存在,财富不断地从家庭部门转移到产业部门,而这不利于实现政府期望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家庭部门的钱变少了,产业部门的钱变多了,对于经济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无所助益。由于流动性过剩,投资驱动,致使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大量兴起,它们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创造了GDP,不仅透支了子孙后代的资源,更是严重威胁现有人群的生存环境。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