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解决能源利用问题的政策思考——改革与战略

作者:张军来源:原创日期:2013-03-27人气:1076
 (一)加快新能源生产规模化发展
要大幅提升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形成其对常规能源的替代之势,就必须要结合地域性能源优势分布特征,以鼓励新电力生产和新燃料生产为内容,借助财政、金融扶持和税收减免等手段,开展新能源生产运动,加快我国新能源生产规模化发展。一是立足于目前我国在水能、风能用于电力生产方面已有的坚实基础,重点塑造出一批特大型水电、风电生产龙头企业,加快水电、风电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二是在继续推广太阳能采热装置运用、推动沼气生产发展及沼气生活燃料化使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我国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产品)发电技术,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太阳能、沼气发电企业;三是充分发挥我国海洋潮汐能、海洋波浪能和地热能储备优势,重点发展一批大型海洋潮汐能、海洋波浪能发电企业和地热能发电企业;四是优化我国传统水电解制氢技术,加强我国对太阳能制氢技术、生物质能制氢技术、核能制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逐步实现氢能生产在我国的规模化发展。
(二)推进能源利用器具转型升级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利用问题,或者说要使新能源成为我国利用的主要能源,并缓解新旧能源供给压力以及降低产品成本,关键要解决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用能源利用器具的生产和技术问题。从操作策略来看,就必须以鼓励新能源器具和节能型器具的研发和生产为内容,进一步运用政策性扶持手段,开展能源利用器具创新运动,推进我国能源利用器具转型升级。一是配合新能源生产运动的开展,鼓励新能源采集设备、氢能制取装置、新能源发电设备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如电车、电瓶车、氢能车、氢能飞机和氢能轮船等)的研发,重点培育一批大型新能源利用器具生产企业;二是以有效达成生产节能降耗和生活节能降耗为目标,重点推进动力设备、灯具、供热装置和供冷装置等用品节能技术的研发,大力度扶持一批典型的节能用品生产企业,实现生产用品和生活用品节能化发展。
(三)增强工业结构的节能化调整
要升级优化我国能源消费行业结构,实现以节能降耗为前提的经济增长,就必须要结合行业生产发展实际,以包括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和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在内的产业升级和产业淘汰为内容,进一步通过政策性扶持和政策性约束,开展生产节能运动,增强我国工业结构的节能化调整。一是在推动新能源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以煤电生产、石油加工技术节能化升级为重点,积极创新加工转换节能技术,切实提高我国常规能源加工转换的总体效率;二是以深化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和化工业生产技术整改为重点,以进一步加强新技术引进和新技术研发为突破口,推动我国制造业生产节能化升级提速;三是针对工业高耗能行业,在经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行业节能目标体系,制定和实施旨在完成节能目标的行业时间表,并依此对其中未能按期通过生产技术升级实现节能目标的工业企业实行强制性淘汰。
(四)加大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力度
要实现有效节能,除了要积极推进节能型用品生产发展之外,必须要严格执行1986年以来中央政府颁布的建筑节能设计、检验标准与实施规则,重点加大我国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力度。一是必须加大对未达节能标准之新建筑的行政处罚力度,大幅提高违规建筑企业的违规成本。在违规成本的设置方面,应按照建筑未达节能标准的程度建立违规等级,并按照建筑内单位空间规定各违规等级的处罚金额标准。违规总成本应不低于违规总利润。二是必须加大对未达节能标准之新建筑的行政执法力度。对违规建筑企业,要限期使其接受处罚,并要求限期整改。对拒绝接受处罚的违规建筑企业,除了继续责令其接受处罚外,应追加处罚或吊销其营业执照。三是必须充分发挥民间对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的监督作用,特别是要积极引导民间对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的监督,以此确保建筑节能标准面向全社会的有效实施。
(五)建立健全节能价格激励机制
要有效降低我国能源耗费,在推进节能型用品生产发展、加大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力度的同时,必须要深化我国能源价格体制改革,强化能源价格干预,建立健全节能价格激励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我国行业节能价格激励机制。重点是要根据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以及行业特点差异,形成比价合理与差价合理的行业能源价格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我国生活节能价格激励机制。重点是制定阶梯累进式生活能源价格体系。在生活能源价格制定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城乡、区域之间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差异,合理确定城乡、区域各地各类生活能源人均基本消费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低超标范围,依次制定级差较小的各地各类生活能源最低价和次低价。而对超过最低超标范围的生活能源消费,应实施与最低价和次低价差距较大而且逐级差距递增的价格。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