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陕西高职院校教科研团队建设SWOT分析及思考——陕西教育

作者:王晓来源:原创日期:2013-06-21人气:989
 陕西高职院校教科研团队现状
1.成员结构分化大
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或合并学校较多,大部分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研究方法和论文撰写等方面比较薄弱,完全没有科研意识。青年教师是由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的,曾在大学活动中多次参与科学研究,在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上颇有心得,但对高职院校的背景了解得不够深入,在研究方法上生搬硬套,没有探索和挖掘课题的能力。再者,许多教师晋升副高或正高职称后有了归属感,就不搞科研,不发表论文,无法形成科研的良性循环。
2.科研意识功利化
随着高校职称评定制度的完善,大多数教师的科研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多数只追求短期效益,为评职称而作科研,既无长期从事科研活动的计划,也无固定的科研方向,只是为完成任务而临时搭建团队。虽然也逐渐出台了一系列的科研管理政策,但是缺少一些相应的约束机制,致使教师既无科研压力,也无科研动力。
陕西高职院校教科研团队的SWOT分析
1.陕西高职院校教科研团队的优势分析
职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加快了改革,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造了“订单培养”、“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优势,又具备职业教育的实践操作技能,极大地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实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目标。
2.陕西高职院校教科研团队的劣势分析
科研团队研究项目和成员专业的单一化。项目申报只是进行程序化的项目申报,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同一新概念下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衍生出好多课题,课题的重复内涵较多;在科研课题的项目申报中,趋于年终考核的量化指标下,迫使教师不得不参与到某个课题中去,课题组成员的人员结构只是仅限本专业或教研室成员,没有考虑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3.陕西高职院校教科研团队的机会分析
加强校企合作。从学院角度考虑,走“产学研发”是一条捷径之道,希望以产学合作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与学院共同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工艺等方面的产学研发,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学院学术优势,寻求多方位的知识生产机制,使之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是可帮助企业获得互补性的技术,缩短技术研发的周期,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二是在共同研发的过程中,学校可获得企业的资金投入,增强科研创新的主动性。在产学研发的结合上取得“双赢”的局面。
4.陕西高职院校教科研团队的威胁分析
竞争威胁。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格局中,多种办学主体并存,多种教育模式并存,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目前,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势力的日益壮大,使高职院校面临优质师资的丧失和资金的流失。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还面临东部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的竞争。此外,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选择比以往更注重学校综合实力、社会美誉、就业质量等。而用人单位的理性投资行为也会使他们更加重视学校的办学质量,以求得优秀毕业生。
陕西高职院校教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
1.团队成员多元化,信息资源通畅
科研团队的组成,应将相关专业相互渗透,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团队运行中,应减少中间环节,加快信息的传递并实现快速决策。科研团队是动态的、开放的,需要资源与其他部门实现共享。团队成员,是参与、共享团队的智力资源。对于科研团队而言,立项的组织结构应该是网状的,除加强各个基层学术组织之间密切联系外,还可鼓励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进行自由组合。
2.建设团队文化
科研团队建设,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团队文化。明确和强化行为标准,建立和谐的内部运行秩序,充分尊重每个成员的人格、意愿,提高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忠诚度,既鼓励成员充分发挥自我独创能力,又强调团队协作精神。
3.改善激励机制
马洛斯依据人在不同时期的需要层次表明:并非所有物质奖励都有激励作用,只有那些不断满足人们需要尤其是高层次需要的因素,才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针对不同的人、需要或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来进行激励,也可将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同时也可根据不同的科研任务来确定激励制度,如职称晋升、对科研团队成员实行优惠政策、改善科研环境、加大科研投入等。
参考文献:
[1]陈翔,陈鹏.科研立校:谈科研在普通高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2]杨玉东.教研活动要有“研究”含量[J].人民教育,2010,(1).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