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弱势化的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研究——中州学刊
作者:董红亚来源:原创日期:2013-07-18人气:860
一、主体弱势化是当前民办养老机构的特质
所谓主体弱势化,是指当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社会力量大多为小微企业主和普通民众,相当一部分为下岗工人,创办养老机构多以谋生为目的,他们文化程度较低,进入之初几乎没有养老服务经验,掌握政策有限,资金规模小,主要靠长时间超强度劳动维持机构运营,相对于国办养老机构以及其他新兴行业,处于弱势状态。当前民办养老机构主体弱势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办养老机构创办人以普通民众居多,创办者、管理者、服务者“三合一”
浙江省民办养老机构创办人主要为小微企业主和普通民众,其中下岗工人占到90%以上。他们投资创办养老机构的目的主要是谋生,解决自身的生计问题。这些人多数过去没有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经验。从问卷涉及的134家机构的情况看,从企业管理者转行或有管理经历的不到5%,即便这部分人过去大多也只是小微私营企业主,管理经验有限。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大部分机构的创办者吃住在机构,其家庭成员大多也同时吃住在机构,帮助管理或从事照护服务。创办者在日常管理中往往身兼数职,既是“老板”,又是服务员,直接从事后勤、采购、修理,乃至护理服务等工作。
2.机构创办人文化程度较低,相当于农村敬老院管理者
调查显示,在134家机构创办人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30%,有的创办者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一比例类似于敬老院,远低于国办养老机构。目前,浙江省市县一级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负责人90%以上为大学本科学历,其余也多为大专毕业。而敬老院主要在农村,管理者大多是农村的老支部书记或退下来的村民委员会主任,文化程度较低。浙江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2011年《关于养老服务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全省1100多家敬老院负责人60%左右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民办养老机构创办人文化程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办机构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另外,绝大多数创办者自身基本没有受过老年学、护理学等方面的训练,院内提供的护理服务主要靠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
3.投资规模偏小,设施限于基本配置
民办养老机构创办者多以家庭或个人合股投资为主。在问卷调查的134个机构中,独资经营占74%,合伙经营占26%。他们投资规模较小,一般在新建机构时进行一次性投入,投入最少的仅有15万元,以租赁方式投入的仅为1万元。在床位费投入方面,平均每张床位投入0.67万元,最少的仅是0.03万/张,最多的为4.29万/张。在方式上,以租地自建和租房改建为主,占到78.3%,新建房屋的只有29家,占21.6%。另外,创办者长期投资较少,除自有资金外,其资金多源于民间借贷,均有一定的债务负担。由于机构的稳定收入主要来自入住老人的床位费,基本没有其他收益,机构创办者无法摊低老人看护的平均成本,只能从设施的配置及人员配比中进行成本压缩①。问卷显示,“医疗康复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器械”等代表较高品质的设施分别只占7.5%、8.5%、9.1%,而在老年人房间内的必备设施中,反映养老机构服务档次的“空调”、“床头呼叫器”等所占比例较低,只占12.9%、12.6%。
4.家族式机构占比高,利薄劳动强度大
在134份问卷中,对于“民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中家属成员关系情况”问题,回答有家属成员的有119份,占全部问卷总数的88.81%。在这119份样本中,平均家属成员数近2个,其中44.5%为夫妻关系,22.7%为父母子女关系,32.8%的是亲属关系。这表明民办养老机构呈现家族式运营的状态。另外,问卷显示,夫妻子女吃住在机构的情况占67%。这就意味着,民办机构的创办者及其家属成员24小时处于工作状态中。他们用自己替代员工,用自己长时间的劳动,来减少养老机构管护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刚性支出,以求获得更多利润。也正是这一超强度的劳动,使民办养老机构得以维持和发展。这也是这些民办养老机构赢利的主要途径和秘密所在。
5.服务不够规范,专业化程度低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机构没有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类,欠缺由此提供的分类服务。有的机构尽管有分区服务,但并没有配置专业服务人员。反映在收费上,只有50%左右的机构分类收取护理费、住宿费、餐饮费等,其余为综合收费。在工作人员上,工作人员和老人配比较低,在134个机构中平均每个机构只有17人,不少机构仅有6人。在服务质量上,尽管护理人员和半失能老人比达到了0.62,护理人员和完全失能老人比达到了0.93,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直接影响了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及其改善。对嵊州市的调研结果显示,机构护理人员以家庭成员、亲戚及周边50岁以上的农村家庭妇女为主(占80%以上)②。在护理员参训方面,情况也不甚理想,特别是取得中级以上资格的护理人员少。在134个机构中,只有70名护理员接受过培训,获得中级以上资格的护理员仅有12人。
6.经营管理方式粗放,运营较为困难
目前,民办养老机构都是封闭办院,主要局限于院内服务,管理方式较为传统,多数机构基本的成本核算制度都没有建立起来,更缺乏系统的筹资理念。除了个别上规模机构外,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都没有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经营困难。2010年,浙江省工商登记中执行企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养老机构,其营利利润为负443.6万元,而全国为92.7万元;民政部门登记和执行非营利组织单位会计制度的,结余部分也不多(见表1)。这和全国老龄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在2010年公布的《全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的结论相近,即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资金周转总体情况很不乐观,近一半面临资金周转困难。
所谓主体弱势化,是指当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社会力量大多为小微企业主和普通民众,相当一部分为下岗工人,创办养老机构多以谋生为目的,他们文化程度较低,进入之初几乎没有养老服务经验,掌握政策有限,资金规模小,主要靠长时间超强度劳动维持机构运营,相对于国办养老机构以及其他新兴行业,处于弱势状态。当前民办养老机构主体弱势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办养老机构创办人以普通民众居多,创办者、管理者、服务者“三合一”
浙江省民办养老机构创办人主要为小微企业主和普通民众,其中下岗工人占到90%以上。他们投资创办养老机构的目的主要是谋生,解决自身的生计问题。这些人多数过去没有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经验。从问卷涉及的134家机构的情况看,从企业管理者转行或有管理经历的不到5%,即便这部分人过去大多也只是小微私营企业主,管理经验有限。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大部分机构的创办者吃住在机构,其家庭成员大多也同时吃住在机构,帮助管理或从事照护服务。创办者在日常管理中往往身兼数职,既是“老板”,又是服务员,直接从事后勤、采购、修理,乃至护理服务等工作。
2.机构创办人文化程度较低,相当于农村敬老院管理者
调查显示,在134家机构创办人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30%,有的创办者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一比例类似于敬老院,远低于国办养老机构。目前,浙江省市县一级的社会福利机构主要负责人90%以上为大学本科学历,其余也多为大专毕业。而敬老院主要在农村,管理者大多是农村的老支部书记或退下来的村民委员会主任,文化程度较低。浙江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2011年《关于养老服务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全省1100多家敬老院负责人60%左右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民办养老机构创办人文化程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办机构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另外,绝大多数创办者自身基本没有受过老年学、护理学等方面的训练,院内提供的护理服务主要靠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
3.投资规模偏小,设施限于基本配置
民办养老机构创办者多以家庭或个人合股投资为主。在问卷调查的134个机构中,独资经营占74%,合伙经营占26%。他们投资规模较小,一般在新建机构时进行一次性投入,投入最少的仅有15万元,以租赁方式投入的仅为1万元。在床位费投入方面,平均每张床位投入0.67万元,最少的仅是0.03万/张,最多的为4.29万/张。在方式上,以租地自建和租房改建为主,占到78.3%,新建房屋的只有29家,占21.6%。另外,创办者长期投资较少,除自有资金外,其资金多源于民间借贷,均有一定的债务负担。由于机构的稳定收入主要来自入住老人的床位费,基本没有其他收益,机构创办者无法摊低老人看护的平均成本,只能从设施的配置及人员配比中进行成本压缩①。问卷显示,“医疗康复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器械”等代表较高品质的设施分别只占7.5%、8.5%、9.1%,而在老年人房间内的必备设施中,反映养老机构服务档次的“空调”、“床头呼叫器”等所占比例较低,只占12.9%、12.6%。
4.家族式机构占比高,利薄劳动强度大
在134份问卷中,对于“民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中家属成员关系情况”问题,回答有家属成员的有119份,占全部问卷总数的88.81%。在这119份样本中,平均家属成员数近2个,其中44.5%为夫妻关系,22.7%为父母子女关系,32.8%的是亲属关系。这表明民办养老机构呈现家族式运营的状态。另外,问卷显示,夫妻子女吃住在机构的情况占67%。这就意味着,民办机构的创办者及其家属成员24小时处于工作状态中。他们用自己替代员工,用自己长时间的劳动,来减少养老机构管护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刚性支出,以求获得更多利润。也正是这一超强度的劳动,使民办养老机构得以维持和发展。这也是这些民办养老机构赢利的主要途径和秘密所在。
5.服务不够规范,专业化程度低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机构没有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类,欠缺由此提供的分类服务。有的机构尽管有分区服务,但并没有配置专业服务人员。反映在收费上,只有50%左右的机构分类收取护理费、住宿费、餐饮费等,其余为综合收费。在工作人员上,工作人员和老人配比较低,在134个机构中平均每个机构只有17人,不少机构仅有6人。在服务质量上,尽管护理人员和半失能老人比达到了0.62,护理人员和完全失能老人比达到了0.93,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直接影响了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及其改善。对嵊州市的调研结果显示,机构护理人员以家庭成员、亲戚及周边50岁以上的农村家庭妇女为主(占80%以上)②。在护理员参训方面,情况也不甚理想,特别是取得中级以上资格的护理人员少。在134个机构中,只有70名护理员接受过培训,获得中级以上资格的护理员仅有12人。
6.经营管理方式粗放,运营较为困难
目前,民办养老机构都是封闭办院,主要局限于院内服务,管理方式较为传统,多数机构基本的成本核算制度都没有建立起来,更缺乏系统的筹资理念。除了个别上规模机构外,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都没有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经营困难。2010年,浙江省工商登记中执行企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养老机构,其营利利润为负443.6万元,而全国为92.7万元;民政部门登记和执行非营利组织单位会计制度的,结余部分也不多(见表1)。这和全国老龄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在2010年公布的《全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的结论相近,即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资金周转总体情况很不乐观,近一半面临资金周转困难。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