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统一之初的台湾移民及其风俗——中州学刊
作者:安国楼、史彬彬来源:原创日期:2013-07-27人气:1365
清初的台湾移民情况在《台湾府志》中保存有较多的原始材料,自康熙二十二年设置台湾府后,凡六修府志,其中乾隆十二年之前,蒋毓英、高拱乾、范咸等共主修三部《台湾府志》,本文拟以此三部府志为基础,对清初台湾移民及风俗等作一简要论述。
一、《台湾府志》的修订及早期移民风俗
康熙二十七年(1688),蒋毓英主修,杨芳声、季麒光同纂《台湾府志》十卷。康熙二十三年,蒋毓英任台湾首任知府,当时清廷颁令各地纂修地方志书,此志便成为第一部台湾府志。李秉乾主编的《台湾省方志论》中提到:“《蒋志》保存了许多原始史料,其内容多为《高志》所沿袭和《诸罗县志》引用。因此,《蒋志》弥足珍贵,是台湾府志之嚆矢。”①
康熙三十五年,高拱乾等纂修《台湾府志》十卷。其修志“凡例”第一条称:本志“较诸郡守蒋公毓英所存草稿十已增其七八”。“凡例”中又提到有关大陆移民事迹的记录:“其自内地来此者,始于明季之通商,继以伪郑之俘掠,前后生聚七八十年间,有奇行可书、大节难泯者,得之传闻,务为采入。”②可见,《高志》比《蒋志》《高志》内容更丰富。康熙三十四年杨廷耀《志序》中评价该志:“见其分野画疆辨若指掌,文事武备灿焉毕具,既详于政治、风俗、奢俭、缓急之故,复究于形势、厄塞、封疆”,“而且田赋、坟垆、龟鱼、篠簜,以及山薮川浸、男女畜扰,罔有或遗脱,非殚精治道、刻意民生者,未克臻此”。③后来范咸所编府志中也认为,“《高志》十卷以封域、规制等为十纲,各附以目,序列有体”,然与下一部范氏府志相比,仍显得“多失之略”。④
乾隆十二年(1747),范咸纂《台湾府志》二十五卷。与前两部府志相较,此部府志最为详细。“府志体例之可观者,实始于此志的重修。”⑤该志“为纲十二,为目九十有二”,“所征引较前志尤多”。⑥因此,受到较高评价。喀尔吉善《志序》说:此“志书二十五卷,吏治民俗,文教武略,洞源竟委,麟麟炳炳,几与中土埒而恢诡有过焉”⑦。陈大受《志序》评论:“今观是书,体力严密,力大思精。”⑧乾隆十二年明福《志序》中更认为:“其视前志加详,而体要典则尤为加核,是有良史之才而达于政体者也。”“今是志之修,既熟悉全台之风土、人物,则其政治之宜民,条理本末,必有卓然可观者,不独其文之详核可以方班、刘而匹欧阳也。”⑨
在第一部蒋氏《府志》中,已记述许多显示中国早期传统或者说大陆根文化的风俗。如台湾飓风较多,人们对飓风已形成一些习惯称法,如正月初九为玉皇飓,十三日为关爷飓,三月十五日为真人飓,二十三日为妈祖飓,四月初八为佛子飓,五月初五为屈原飓,十三日亦名关爷飓,九月十六日为张良飓,十九日为观音飓等。⑩这些习惯性称法,显然是在清统一台湾之前早已形成的。蒋氏纂修府志之时,距康熙二十二年统一台湾仅隔数年,当时虽有一府三县建置,但均无新建城郭,“应设府城一,县城二,今尚未建”B11。不过,如台湾府城区域,早已有城隍庙、东岳庙、上帝庙、关帝庙、观音庙等之类的庙宇建筑。B12显示出在神灵信仰与崇拜方面,类同于大
陆居民的某些风尚。
在岁时习俗方面,台湾地区与大陆尤其是闽粤地区的民风颇多一致。如《蒋志》记述:正月初一“元日早起,少长咸集,礼神祭先祖,羹饭后诣所亲友、朋友、故旧贺岁,主人出辛盘相款洽,俗谓之贺正”。正月十五放灯,“庵祠庙院及所居门首,各悬绳索竹竿挂红纸灯笼一盏”,“谓之闹伞。更有装束道巫仙佛及昭君、龙马之属,向人家歌舞作庆,谓之闹元宵”。三月清明节,“人家无论男妇老幼,谒拜坟墓”,“俗谓之上坟”。冬至日人们“以米粉作丸,遍祀群神及家先,阖长幼团圆而食之,谓之亚岁”。年末“岁除之日,亲友各以牲羞相饷,谓之馈岁。是夕,各门外爆竹声传,谓之辞岁。设酒肴,一家老少阖坐而食,谓之圆炉。盖终岁之劳,一夕之欢,皆系内地人民流寓到台,则与内地相仿佛云”。其他还有七月七日乞巧会,中元节盂兰盆会等。B13当然,这些习俗主要表现在流寓者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他在宗教神及多神信仰方面也是如此。如有“佞佛谄鬼,各尚茹素,或八九斋、朔望斋或长斋,无论男女老幼,常相率入礼拜堂诵经听讲,僧俗罔辨,男女混淆”B14。不过,《蒋志》的记载仍显得十分简略。清统一十余年后所修的《高志》中,以及乾隆时修的《范志》中,所记述的岁时风俗大体相类,“凡此岁时所载,多漳泉之人流寓于台者,故所尚亦大概相似云。”B15
由流寓者所组成的群体,来源不一,多属非亲缘家族,所以其祭祀活动、方式等与内地存在着差异。“台鲜聚族,鸠金建祠宇,凡同姓者皆与,不必其同枝共派也。祭于春仲秋仲之望,又有祭于冬至者。祭则张灯结彩作乐,聚饮祠中,尽日而罢。常人祭于家则不然,忌辰生辰有祭,元宵有祭,清明有祭,或祭于墓。中元祭、除夕祭、端午则荐角黍,冬至则荐米圆。泉人日中而祭,漳人质明而祭。泉人祭以品羞,漳潮之人则有用三牲者。此之谓祭祀之俗。”B16流寓群体中的祭祀活动多以姓相从,祭祀方式或因移居者的地缘而异。
台湾的土著居民,也有其不同的民风民俗,由于内地流寓者入台的时空范围跨度很大,应该说每个时期都有大陆居民入居,因此,从历史角度去认识,台湾所谓的“土著”之民,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已。如“有土产者,有自海舶飘来及宋时零丁洋之败遁亡至此者,聚众以居,男女分配,故番语处处不同。”B17大量的土著之民,有很多是宋末零丁洋之后的移居者,“隶斯籍者,非有数世高曾之土著也,有室有家,父而子,子而孙,即为真土著矣”。B18这些大陆流寓之民所带来的风俗习惯仍然具有其原住地的特征。如将志中提到,“番中亦有聪慧能通漳泉言语,间能作中州语者”B19。
一、《台湾府志》的修订及早期移民风俗
康熙二十七年(1688),蒋毓英主修,杨芳声、季麒光同纂《台湾府志》十卷。康熙二十三年,蒋毓英任台湾首任知府,当时清廷颁令各地纂修地方志书,此志便成为第一部台湾府志。李秉乾主编的《台湾省方志论》中提到:“《蒋志》保存了许多原始史料,其内容多为《高志》所沿袭和《诸罗县志》引用。因此,《蒋志》弥足珍贵,是台湾府志之嚆矢。”①
康熙三十五年,高拱乾等纂修《台湾府志》十卷。其修志“凡例”第一条称:本志“较诸郡守蒋公毓英所存草稿十已增其七八”。“凡例”中又提到有关大陆移民事迹的记录:“其自内地来此者,始于明季之通商,继以伪郑之俘掠,前后生聚七八十年间,有奇行可书、大节难泯者,得之传闻,务为采入。”②可见,《高志》比《蒋志》《高志》内容更丰富。康熙三十四年杨廷耀《志序》中评价该志:“见其分野画疆辨若指掌,文事武备灿焉毕具,既详于政治、风俗、奢俭、缓急之故,复究于形势、厄塞、封疆”,“而且田赋、坟垆、龟鱼、篠簜,以及山薮川浸、男女畜扰,罔有或遗脱,非殚精治道、刻意民生者,未克臻此”。③后来范咸所编府志中也认为,“《高志》十卷以封域、规制等为十纲,各附以目,序列有体”,然与下一部范氏府志相比,仍显得“多失之略”。④
乾隆十二年(1747),范咸纂《台湾府志》二十五卷。与前两部府志相较,此部府志最为详细。“府志体例之可观者,实始于此志的重修。”⑤该志“为纲十二,为目九十有二”,“所征引较前志尤多”。⑥因此,受到较高评价。喀尔吉善《志序》说:此“志书二十五卷,吏治民俗,文教武略,洞源竟委,麟麟炳炳,几与中土埒而恢诡有过焉”⑦。陈大受《志序》评论:“今观是书,体力严密,力大思精。”⑧乾隆十二年明福《志序》中更认为:“其视前志加详,而体要典则尤为加核,是有良史之才而达于政体者也。”“今是志之修,既熟悉全台之风土、人物,则其政治之宜民,条理本末,必有卓然可观者,不独其文之详核可以方班、刘而匹欧阳也。”⑨
在第一部蒋氏《府志》中,已记述许多显示中国早期传统或者说大陆根文化的风俗。如台湾飓风较多,人们对飓风已形成一些习惯称法,如正月初九为玉皇飓,十三日为关爷飓,三月十五日为真人飓,二十三日为妈祖飓,四月初八为佛子飓,五月初五为屈原飓,十三日亦名关爷飓,九月十六日为张良飓,十九日为观音飓等。⑩这些习惯性称法,显然是在清统一台湾之前早已形成的。蒋氏纂修府志之时,距康熙二十二年统一台湾仅隔数年,当时虽有一府三县建置,但均无新建城郭,“应设府城一,县城二,今尚未建”B11。不过,如台湾府城区域,早已有城隍庙、东岳庙、上帝庙、关帝庙、观音庙等之类的庙宇建筑。B12显示出在神灵信仰与崇拜方面,类同于大
陆居民的某些风尚。
在岁时习俗方面,台湾地区与大陆尤其是闽粤地区的民风颇多一致。如《蒋志》记述:正月初一“元日早起,少长咸集,礼神祭先祖,羹饭后诣所亲友、朋友、故旧贺岁,主人出辛盘相款洽,俗谓之贺正”。正月十五放灯,“庵祠庙院及所居门首,各悬绳索竹竿挂红纸灯笼一盏”,“谓之闹伞。更有装束道巫仙佛及昭君、龙马之属,向人家歌舞作庆,谓之闹元宵”。三月清明节,“人家无论男妇老幼,谒拜坟墓”,“俗谓之上坟”。冬至日人们“以米粉作丸,遍祀群神及家先,阖长幼团圆而食之,谓之亚岁”。年末“岁除之日,亲友各以牲羞相饷,谓之馈岁。是夕,各门外爆竹声传,谓之辞岁。设酒肴,一家老少阖坐而食,谓之圆炉。盖终岁之劳,一夕之欢,皆系内地人民流寓到台,则与内地相仿佛云”。其他还有七月七日乞巧会,中元节盂兰盆会等。B13当然,这些习俗主要表现在流寓者较为集中的地区。其他在宗教神及多神信仰方面也是如此。如有“佞佛谄鬼,各尚茹素,或八九斋、朔望斋或长斋,无论男女老幼,常相率入礼拜堂诵经听讲,僧俗罔辨,男女混淆”B14。不过,《蒋志》的记载仍显得十分简略。清统一十余年后所修的《高志》中,以及乾隆时修的《范志》中,所记述的岁时风俗大体相类,“凡此岁时所载,多漳泉之人流寓于台者,故所尚亦大概相似云。”B15
由流寓者所组成的群体,来源不一,多属非亲缘家族,所以其祭祀活动、方式等与内地存在着差异。“台鲜聚族,鸠金建祠宇,凡同姓者皆与,不必其同枝共派也。祭于春仲秋仲之望,又有祭于冬至者。祭则张灯结彩作乐,聚饮祠中,尽日而罢。常人祭于家则不然,忌辰生辰有祭,元宵有祭,清明有祭,或祭于墓。中元祭、除夕祭、端午则荐角黍,冬至则荐米圆。泉人日中而祭,漳人质明而祭。泉人祭以品羞,漳潮之人则有用三牲者。此之谓祭祀之俗。”B16流寓群体中的祭祀活动多以姓相从,祭祀方式或因移居者的地缘而异。
台湾的土著居民,也有其不同的民风民俗,由于内地流寓者入台的时空范围跨度很大,应该说每个时期都有大陆居民入居,因此,从历史角度去认识,台湾所谓的“土著”之民,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已。如“有土产者,有自海舶飘来及宋时零丁洋之败遁亡至此者,聚众以居,男女分配,故番语处处不同。”B17大量的土著之民,有很多是宋末零丁洋之后的移居者,“隶斯籍者,非有数世高曾之土著也,有室有家,父而子,子而孙,即为真土著矣”。B18这些大陆流寓之民所带来的风俗习惯仍然具有其原住地的特征。如将志中提到,“番中亦有聪慧能通漳泉言语,间能作中州语者”B19。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