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文化市场建设路径探索——经济与管理

作者:刘景枝来源:原创日期:2013-08-01人气:729
一、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对环首都经济圈文化市场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类是理论借鉴、理念探讨研究。李仁贵(2006)[1]对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概念”的地理蕴含进行阐释,特别突出强调了增长极在推进企业和产业的地理意义上的特征。朱玉清(2011)[2]分析了国外环首都经济圈周边城市发展模式、内涵,并总结了辐射城市的成功经验。王锐(2011)[3]从辐射理论角度比较了首都“世界城市”建设与环首都区域的发展环境,提出了“协调合作机构、加快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对策。武义青等(2011)[4]着眼于世界城市与区域生态经济的关系,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发展理念为线索,围绕“绿色”经济主题,构设了产业模式、城乡生活、生态圈建设等发展图景。第二类是对策建议类应用研究。李春山(2012)[5]分析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外溢效应,提出依托首都经济圈构建“强市名城”和财政政策建议。李景元(2011)[6]从“京津廊都市区”概念入手,阐述了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对京津冀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有机衔接方法、高端城市科技辐射与低错位环节的对接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全方位产业对接、人才智力对接、高科技成果转化等建议。张云等(2012)[7]从经济生态化角度,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的建议。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理性著述和宏观层面的探究已很突出,而实践指导意义还较为薄弱,特别是针对文化市场建设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虽有研究者结合了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对某个县域或某个园区、某个项目展开了研究,但整体上关于法规政策、行政行为、监管体制的分析预测、建议还显零散,对14县(市、区)文化市场环境培育路径的探讨更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多次赴实地对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考察,进而综合分析了该区域文化发展的机遇和软硬件环境,认为环首都区域文化市场建设不仅要更新发展观念、优化人才培育机制,合理设计差异化市场战略布局,还要发挥科技、文化和城市品牌的带动作用。
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文化市场发展环境的优劣势分析
文化市场建设路径的选择,既要综合考虑国家文化政策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宏观环境,也要注意文化产品的供需变化状况,更不能忽视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实力等多种因素。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文化市场发展,既拥有了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需求优势,也要应对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跨区域协调困难等不利环境。
(一)环首都区域文化市场建设优势分析
多年来,环首都区域一直在寻找脱贫致富的突破点,“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提出适应了都市圈发展的需要,是河北省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更是环首都区域把握时机、优化区域市场资源配置、实现华丽转身的难得机遇。
1. 北京都市圈扩散、拉动效应明显,“京畿”区位有望借文化大发展的时机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从世界范围考察发现,大都市圈往往成为某个区域的经济核心区和增长极。只有科学、合理规划都市圈发展路径,才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同繁荣。环首都经济圈14县(市、区)与北京接壤,到北京市中心只有50~200公里的距离,既处于现代区域经济学“增长极”理论所要求的范围之内,又据守首都资源向外扩散辐射的必由之道。随着地铁、公交等交通设施的完善,加之《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两轴——两带——多中心”的规划②和“东移南扩”计划,更进一步拉近了东部和南部县、市到北京的时空距离。近年来,北京市经济繁荣、市场经济逐步完善,“虹吸效应”将逐渐削弱,“溢出”需求日渐显现。2012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 801亿元,常住人口增至2 069.3万人,服务业比重已达到70%。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激增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城市功能过分集中,出现了交通拥堵、生态环境压力增加等大城市病,发展空间受限;另一方面,市场分配资源的动力机制在逐渐发挥作用,创意人才、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快,使资源“溢出”扩散的可能性增大。
2. 北京经济文化发展拓宽了精神产品消费空间。“世界城市”的建设需要周边腹地支撑,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引领,首都文化产业彰显出巨大发展潜力。“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3%,高于全市经济增速5.1%,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2%;且增加值逐年上升。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超9 000亿,增加值实现2 189.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2.3%③。很明显,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文化经济的逐年繁荣,居民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能力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6 469元,恩格尔系数降至31.3%,消费驱动型的社会形态逐步显现。投资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文体娱乐、科技、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速在40%以上;用于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的消费增长较快。
3. 产业升级转型政策助推文化市场发展。在文化创意被视为“第四波”经济动力的大背景下,国家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将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首都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省正可借此机遇将环首都经济圈的绿色经济发展融入其中,在“大树下”谋求发展空间。河北省重视文化的发展,2004—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31.7%,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21.6%。为推进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河北省颁布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河北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河北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河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又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环首都经济圈”发展,一要打造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二要以绿色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具体措施上,环首都区域按照经济特区的政策优惠程度规划,在土地供应、工商登记、项目审批等方面出台的支持政策,力度之大亦属罕见。从2011年起,河北省将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从每年1500万元提高到2亿元,还安排1亿元专项奖励资金奖励和支持文化品牌创新。相关县市也有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如2012年承德市投入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高达1 000万;张家口市赤城县投资225万元,建成了技术先进的神舟数字影院。
4. 文化资源丰富,天然生态环境优良,文化产业开发空间广阔。通过对文化资源的考察发现,环首都经济圈内拥有三祖文化、三国文化到元文化、明文化、清文化的悠长文化脉络,分布着遗存200多项,仅涿鹿一县就有三祖堂、合符坛等著名古迹17项。在这里,表现中华民族从纷争走向和谐的故事片《英雄时代·炎黄大帝》的部分外景拍摄地,已开工建设。从生态环境看,区域内自然风光秀丽多姿,气候舒适宜人。不仅有潮白河、滦河等珍贵水域;还有距首都最近的天然草原——丰宁县京北第一草原、屏护首都的最高峰和被誉为京西“珠穆朗玛”的涿鹿东灵山生态旅游景区;更有被赞为华北“热海”中的“天然氧吧”、“避暑凉岛”的兴隆雾灵山生态景区。这些遗存和自然景观,为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环首都区域文化市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环首都经济圈在市场化体制改革中,文化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观念上,开始有目的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主动发掘优势潜能。在影视拍摄基地、休闲旅游、商务会展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但是整体上,还未能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 与文化发展相关的经济、文化设施、创意人才等基础支撑力不足。因长期“虹吸效应”京冀经济发展极其失衡,环首都经济圈内“C型”贫困带长期存在,被称作首都的“灰项圈”。多年来,该区域不但未能“大树底下好乘凉”,还在人才、资源方面受到首都强磁场的吸引,加之张承地区又因保障北京生态功能使经济发展受限而陷入长期贫困状态。处于该贫困带的25个贫困县,贫困人口共有235.9万人,农民人均GDP不及北京周边县区的1/4,而且差距还在拉大[8]。2011年,涞水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1万元,房山县高达4.4万元。与经济落后相应,文化发展基础较弱,硬件配套设施不健全,公共服务水平偏低。交通条件、旅游配套设施,还不能为休闲观光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硬件条件。文化展馆的利用率不高,图书资料鲜有借阅;在现代化设施和高档次的影院、演出场所的设备、环境改善方面的投入还相当匮乏,数字电影院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尤其是文化核心竞争力发展急需的创意人才奇缺,不仅难以吸引高端原创人才和经营管理高手,而且人才向京、津的流失极为严重。
2. 文化市场因行政分割,区域一体化协调难度较大。一体化发展观念的缺乏,直接表现在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上。因行政区划的分割,环首都多数县市尚未能充分利用区域战略带来的机遇,项目设计和资源开发各自为营,难以形成“一体化”合力。更大的困境是,京冀发展目标差异导致跨区域合作政策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双方政府部门基于各自辖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以行政区划为界通过制定政策,主观分割统一的文化市场,造成人为协调的困难。北京以生态为取向,河北致力于发展经济。环首都区域正处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与之相随的高能耗、高排放、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着区域内绿色发展。“绿色”定位是双方协调的结果,但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中,存在着衔接不畅的难题。
3. 文化市场发展的产业意识缺乏。文化市场发展,以提供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享受的产品为基点,通过市场化运作尽可能延伸产业链条。环首都区域的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还不能完全摆脱发展事业的思路,不能娴熟地根据现代文化市场发展的规律开发文化资源,大部分还处在静态参观的低端开发阶段。对区域内丰富历史传说、名胜古迹的开发,多是依照传统方式做简单再现、修复和复制;对新项目开发,既缺少足以吸引眼球的创意,更不擅长以营销策划和品牌推广等产业化手段开发衍生品,产品的附加值很难实现。
4. 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有待提升。一是先进生产要素不足,文化项目科技含量低。在数字化技术迅猛冲击传统市场的当下,该区域以全息技术、数字化、全媒体为特征的新兴业态缺乏,文化消费核心价值难以形成引导力量;二是文化名品极其有限,名品传播力度不够。环首都区域除三国影视城、国华影视基地、香河家具展城、丰宁滕氏布糊画、大厂赵德平评剧团、京北第一草原、金山岭长城、野三坡百里峡的声名远播京津外,真正有品牌感召力的文化精品、名品极为缺乏,更未形成品牌企业集群影响力。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