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环境理论模型——江淮论坛
作者:赵定涛、邓雅静、范进来源:原创日期:2013-08-02人气:651
在上述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部分构建城市空间-环境模型(Urban Space-Environment Model,USEM),揭示中国城市空间过度扩张的原因,论述城市空间扩张对居民行为模式及城市能耗的影响,为城市发展模式转型框架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见图1)。
(一)中国城市空间过度扩张的原因分析
Mills、Brueckner和Glaeser等人的研究为USEM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将城市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和交通成本下降视为城市空间扩张的基本因素,但是他们的研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情境。其中最重要的差异是,农业地租因素的归属问题,即将农业地租视为中国城市扩张的基本因素还是市场失灵,这将关系到城市空间的控制机制。在Brueckner框架中,农业地租是城市扩张的基本因素,这是基于土地完全市场化的假设。但在中国,土地价格并不完全由市场决定,存在农业地租定价行政化的问题。因此,USEM将农业地租决定机制的非市场化归属为市场失灵。
就地租而言,在城市边缘地区,存在这样的均衡条件:
r(x,y,t)=ra
即城市边缘地区的地租r和农业地租ra相等,其中x为城市空间大小。由于?坠r/?坠x<0,所以基于均衡条件,随着农业地租ra降低,城市空间x会扩大。也就是说,提高农业地租ra将可以抑制城市空间扩张。
但是,中国农业地租的形成是偏离市场定价机制的。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总和只有土地年均产值的15~30倍。按照平均每亩产值1500元计算,征地的补偿费用每亩不到5万元,这远低于出让市场的土地价格。征地价格与出让价格之间存在巨大的级差地租,这激励地方政府非理性地推动城市扩张,形成中国式圈地运动。
总之,影响城市空间扩张的基本因素有城市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和交通成本下降,这些因素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升,不应成为被限制的对象。而农业地租决定机制的非市场化,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无助于社会福利的提升,且过低的农业地租推动了城市过度扩张。因此,实现农业地租的市场化应成为控制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手段。
(二)城市空间过度扩张对居民行为模式的影响
行为模式是指行为活动发生、进行和完成的某种固有方式,是不同实践活动复制、结合和固化的结果。城市空间不应被简单地视为用于表述经济、社会、政治和历史进程的媒介,即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结果,也是影响城市居民行为模式的重要因素。城市特定的空间逻辑塑造,约束着个人和集体行为,导致了特定的行为模式的形成。
如前文所述,在城市空间中,交通行为、居家行为与城市能源消耗、环境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发达国家与这些行为有关的能源消耗已经占到总能耗的70%,虽然目前中国所占比重比较低,但是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城市空间过度扩张对居民交通行为能耗和居家行为能耗的影响,并在下文展开实证研究。
(一)中国城市空间过度扩张的原因分析
Mills、Brueckner和Glaeser等人的研究为USEM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将城市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和交通成本下降视为城市空间扩张的基本因素,但是他们的研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情境。其中最重要的差异是,农业地租因素的归属问题,即将农业地租视为中国城市扩张的基本因素还是市场失灵,这将关系到城市空间的控制机制。在Brueckner框架中,农业地租是城市扩张的基本因素,这是基于土地完全市场化的假设。但在中国,土地价格并不完全由市场决定,存在农业地租定价行政化的问题。因此,USEM将农业地租决定机制的非市场化归属为市场失灵。
就地租而言,在城市边缘地区,存在这样的均衡条件:
r(x,y,t)=ra
即城市边缘地区的地租r和农业地租ra相等,其中x为城市空间大小。由于?坠r/?坠x<0,所以基于均衡条件,随着农业地租ra降低,城市空间x会扩大。也就是说,提高农业地租ra将可以抑制城市空间扩张。
但是,中国农业地租的形成是偏离市场定价机制的。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总和只有土地年均产值的15~30倍。按照平均每亩产值1500元计算,征地的补偿费用每亩不到5万元,这远低于出让市场的土地价格。征地价格与出让价格之间存在巨大的级差地租,这激励地方政府非理性地推动城市扩张,形成中国式圈地运动。
总之,影响城市空间扩张的基本因素有城市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和交通成本下降,这些因素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升,不应成为被限制的对象。而农业地租决定机制的非市场化,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无助于社会福利的提升,且过低的农业地租推动了城市过度扩张。因此,实现农业地租的市场化应成为控制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手段。
(二)城市空间过度扩张对居民行为模式的影响
行为模式是指行为活动发生、进行和完成的某种固有方式,是不同实践活动复制、结合和固化的结果。城市空间不应被简单地视为用于表述经济、社会、政治和历史进程的媒介,即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结果,也是影响城市居民行为模式的重要因素。城市特定的空间逻辑塑造,约束着个人和集体行为,导致了特定的行为模式的形成。
如前文所述,在城市空间中,交通行为、居家行为与城市能源消耗、环境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发达国家与这些行为有关的能源消耗已经占到总能耗的70%,虽然目前中国所占比重比较低,但是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城市空间过度扩张对居民交通行为能耗和居家行为能耗的影响,并在下文展开实证研究。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