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面临问题的人性原因探析——江淮论坛
作者:宣云凤、林慧来源:原创日期:2013-08-07人气:873
职业道德不同于一般道德,也不同于社会公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亦即它的多样性、适用性和规范性。各行各业都有其独有的道德规范,体现在不同职业活动的实践中。人是实践的主体,因而职业道德需要去研究人。在李大钊看来,道德是人适应社会的本能,如同保存自身和繁衍后代一样的本能。他已将道德纳入人性,人性中包含着超越动物本能的适应性与觉悟性。马克思说:“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9]172因而,人性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因之而生,与之俱变。同时,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特殊性存在,也是道德产生的原动力。因而,研究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不仅需要研究变化了的物质基础,也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另辟蹊径。
(一)异化现象弱化人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职业道德信仰的缺失不只与制度建构缺失有关,也与人性异化和由此带来的价值理论偏误有关。马克思认为:“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10]85各个职业正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对自我异化的扬弃还不能成为自觉行动,因而呈现出对物的极大依赖性,这种依赖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自我中心和贪婪索取,进而导致将自身与自然对立、与他人对立。马克思将自然界理解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同时也强调了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由于不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异化了的人性导致人类为了自身物欲的满足而无限度地掠夺自然界,对自然进行片面化的、掠夺式的占有,导致自然生态的破坏,这必然致使人与自然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源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不和谐。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关系表现为对立和对抗,集中体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直接对立。虽然对立的程度在现阶段因工人的社会福利、工资、工作环境的改善而有所缓和,但异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大部分人对于劳动并没有快乐感,尤其是体力劳动者,主要是把劳动作为一种满足消费的手段,而不是体现自己存在价值的一种自主性活动,因而很难做到“爱岗敬业”。在我国,由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源于市场的交换和竞争关系还主导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多的体现只是利害交换。马克思认为:“对我们来说,我们彼此的价值就是我们彼此拥有的物品的价值。因此,在我们看来,一个人本身对另一个人来说是某种没有价值的东西。”[11]18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仿佛是由对方所拥有的物品或是资源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人际交往似乎日益呈现功利化、冷漠化的趋势。
(二)个体狭隘的需求弱化人们“诚实守信”的意识
马克思认为,人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追求,人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生产,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12]130马克思在这里强调指出,人们的需求是多元化而非单一化的,有质的飞跃而非量的简单增减。消费本身既是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为了满足符合自身条件的精神需求。但如今,“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和恨别人所爱和所恨的东西,这些都是虚假的需求”[13]6。消费呈现出跟风、被动、盲目追求物质享乐等虚假消费的形式,人们享受消费带来的虚假的、短暂的快乐。在职场中,有部分人劳动的目的是获得金钱去满足自身的物质欲,在金钱的诱惑下出现诚实缺失和办事不公正的现象。企业在人的运作下得以运转,因而人们对消费的追求,在企业运转中主要体现在忽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打造,片面追求物质层面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飞跃。企业生产不是为了提供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获得更多的资本,而资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增殖。资本的无限增殖欲望往往又促使一些不法厂商用不道德的行为缩短生产周期,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甚至利欲熏心,目无国法。一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的源泉”,置良心、道德等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坑害他人、危害社会。
(三)自我认定的偏差弱化人们 “服务人民”的责任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4]56。这就揭示出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征。实践是人类彰显本质特征的独有表现,人的价值也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得以体现的。在现代社会中,人的价值体现最直接的路径就是参与职业活动,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将社会价值凌驾于个人价值之上,将生产力的发展凌驾于人的主体权利之上,自我价值无从谈起。市场经济下,人们开始关照自身,自我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在有些人看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意义远远大于社会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成为自我价值的附属品。职业道德主要强调“服务人民”与“奉献社会”,强调的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过分关注自身,必然会在职场生活中不自觉地偏离道德要求。与此同时,西方意识形态强势渗透以及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一些人产生错误认知,并在职业活动中急功近利,为了获得短期效果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做出危害社会的冲动行为。
(一)异化现象弱化人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职业道德信仰的缺失不只与制度建构缺失有关,也与人性异化和由此带来的价值理论偏误有关。马克思认为:“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10]85各个职业正是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对自我异化的扬弃还不能成为自觉行动,因而呈现出对物的极大依赖性,这种依赖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自我中心和贪婪索取,进而导致将自身与自然对立、与他人对立。马克思将自然界理解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同时也强调了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由于不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异化了的人性导致人类为了自身物欲的满足而无限度地掠夺自然界,对自然进行片面化的、掠夺式的占有,导致自然生态的破坏,这必然致使人与自然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源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不和谐。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关系表现为对立和对抗,集中体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直接对立。虽然对立的程度在现阶段因工人的社会福利、工资、工作环境的改善而有所缓和,但异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大部分人对于劳动并没有快乐感,尤其是体力劳动者,主要是把劳动作为一种满足消费的手段,而不是体现自己存在价值的一种自主性活动,因而很难做到“爱岗敬业”。在我国,由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源于市场的交换和竞争关系还主导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多的体现只是利害交换。马克思认为:“对我们来说,我们彼此的价值就是我们彼此拥有的物品的价值。因此,在我们看来,一个人本身对另一个人来说是某种没有价值的东西。”[11]18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仿佛是由对方所拥有的物品或是资源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人际交往似乎日益呈现功利化、冷漠化的趋势。
(二)个体狭隘的需求弱化人们“诚实守信”的意识
马克思认为,人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追求,人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生产,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12]130马克思在这里强调指出,人们的需求是多元化而非单一化的,有质的飞跃而非量的简单增减。消费本身既是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的生存需求,也是为了满足符合自身条件的精神需求。但如今,“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和恨别人所爱和所恨的东西,这些都是虚假的需求”[13]6。消费呈现出跟风、被动、盲目追求物质享乐等虚假消费的形式,人们享受消费带来的虚假的、短暂的快乐。在职场中,有部分人劳动的目的是获得金钱去满足自身的物质欲,在金钱的诱惑下出现诚实缺失和办事不公正的现象。企业在人的运作下得以运转,因而人们对消费的追求,在企业运转中主要体现在忽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打造,片面追求物质层面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飞跃。企业生产不是为了提供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获得更多的资本,而资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增殖。资本的无限增殖欲望往往又促使一些不法厂商用不道德的行为缩短生产周期,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甚至利欲熏心,目无国法。一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的源泉”,置良心、道德等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坑害他人、危害社会。
(三)自我认定的偏差弱化人们 “服务人民”的责任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4]56。这就揭示出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特征。实践是人类彰显本质特征的独有表现,人的价值也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得以体现的。在现代社会中,人的价值体现最直接的路径就是参与职业活动,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将社会价值凌驾于个人价值之上,将生产力的发展凌驾于人的主体权利之上,自我价值无从谈起。市场经济下,人们开始关照自身,自我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在有些人看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其意义远远大于社会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成为自我价值的附属品。职业道德主要强调“服务人民”与“奉献社会”,强调的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过分关注自身,必然会在职场生活中不自觉地偏离道德要求。与此同时,西方意识形态强势渗透以及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一些人产生错误认知,并在职业活动中急功近利,为了获得短期效果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做出危害社会的冲动行为。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